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探析
左力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力,是广播媒体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之声为考察对象,首先分析了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的优势,指出其在伴随性、即时互动、声音传播方面有共同优势;其次,利用文本分析法对中国之声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与手机客户端融合的实践进行探讨;最后,概括总结出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 广播媒体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浦尔(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最早提出“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他认为“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传播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功能上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更加完善的传播介质。
当今是媒体融合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优势整合,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广播也呈现出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发展趋向。如何突破传统的经营瓶颈,努力探索一条利用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的创新发展路径,是广播媒体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难题。本文认为,广播具有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融合优势,与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融合可能是发掘自身优势、激发自身活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广播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优势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新媒体与移动通信业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微信、手机客户端已经初步具备传播介质的功能,具有沟通便捷、发布信息及时、传播迅速等特点。从传媒发展态势上看,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广播媒体要在发掘自身优势、加强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上集中发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激发自身活力、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传播特性上看,广播媒体和微信、手机客户端应用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
首先,伴随性。手机集便携性、智能性、社交性于一体。广播是伴随性媒体,在传播上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信息,在这一点上具有报纸和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即时互动性。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社交媒体软件正是满足了人们即时互动、沟通便捷、传播迅速的需求才广受欢迎的。微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发布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传递信息,并以视频、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布到朋友圈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广播所具有的连线功能也具有即时互动性,较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广播的即时互动功能更强。若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其原来的传播模式将升级为更具灵活性的、多元化的传播。
第三,共享声音传播。广播是声音媒介,这是广播媒体的核心资源,也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微信是以语音和文字为主要传输手段的社交软件,其语音功能和广播的电台互动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传统广播节目里,主持人和听众通过电话互动受线性传播的限制。如果借助微信语音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听众无需拨号,只需要持续按触摸键就可以发送语音信息,方法更简单、更快捷。
二、中国之声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探析
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不仅仅是做内容的搬运工,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理念、技术、运营手段上充分借鉴新媒体。目前,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这是传统广播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直接方式;二是广播手机客户端,如蜻蜓.fm、考拉FM、荔枝FM、豆瓣电台等。
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一套节目,2011年率先在全国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后又在蜻蜓.fm上开辟专栏,借助微信、手机客户端的特色和功能,探索广播在新媒体语境里的创新之路。笔者以中国之声为考察对象,探索分析广播媒体如何借助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提升广播传播力。
(一)借助微信平台增强用户黏性
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是传统广播与微信融合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融合,并不是将广播节目内容完全不加改造照搬到微信公众号,而是传统广播与广播微信平台相互借鉴、沟通合作,利用彼此的优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广播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借助传统广播的节目资源和自身的新媒体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优势: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对广播节目进行预告、推荐或解读,既能弥补传统广播节目线性传播的缺陷,又能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节目传播范围;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增强受众收听节目的自主选择性;利用微信的互动功能开发一些以听众语音为主导的广播节目,突破传统广播节目以全知视角叙事的模式,探索广播节目播出方式的创新;利用微信的快速传播实现突发新闻的即时传播,增强时效性。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微信公众号共分为收听节目、微社区、专题报道三个部分,其中收听节目根据节目内容划分为资讯头条、深度评论、精选特辑、王牌精品、历史人文等专区,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收听节目;微社区是一个互动社区,用户可以在帖子下评论留言,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可以连接到蜻蜓.fm,用户只要点击“收听节目”就可以进入“中国之声—蜻蜓.fm”,在蜻蜓.fm和微信公众号上同时收听“中国之声”。此外,“中国之声”每天在午间、晚间时段各推送三到四条热点新闻,用户即便没有时间“听”,也可以阅读到图文并茂的新闻资讯。
笔者选取了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11月5日全天推送的消息内容,考察中国之声是如何借助微信平台创新新闻报道模式的。经统计,2016年11月5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9条消息,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分析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在消息报道和推送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数量上看,全天共推送9条,数量比较适当。微信公众平台不同于传统广播,在消息推送上是讲究时间和数量的,量少无法引起受众注意,量多容易引起受众反感。据统计,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平均推送的消息一般在5~9条之间,既满足了受众接收信息的需求,又没有进行信息轰炸;从时间上看,消息推送时间一般选择在午间休息和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段,既避免了工作时间受众无法阅读的缺陷,又满足了受众工作之暇放松精神的需要,更加人性化;从内容和来源上看,中国之声微信平台推送的基本都是容易吸引受众点击阅读的热点民生新闻,消息来源不再局限于中国之声在线播出节目,而是综合了知乎、互动百科和其他媒体微信公众号,符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从形式上看,消息形式比较多样,运用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受眾可以在消息下面留言评论。
微信公众号在实时传播和互动沟通方面具有传统广播没有的优势。广播媒体通过充分利用微信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进一步增强广播用户的黏性。
(二)借助手机客户端扩展传播渠道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手机客户端这一新生事物,并迅猛发展。据统计,2015年中国手机客户端应用数量已达百万量级规模,功能丰富、方便快捷、界面亮丽的手机客户端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
相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容量更大、形式更多样、互动方式更灵活。中国之声并不是将广播节目照搬到手机客户端,而是利用手机客户端的特点对节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划分出每日最热新闻榜、楼市新变局、环球时讯、养生大讲堂、致富早班车、今日文体、各国观察员、深度调查、第一连线等39个专辑;除此之外,用户在收听节目时,可以拉动进度条快进或回听,还可以返回主页浏览其他新闻,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用户还可以下载、分享、收藏节目;蜻蜓.fm具有保存历史新闻的功能,用户也可以收听旧闻。
与传统收音机相比,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板块设置摆脱了线性传播的限制,用户收听节目更加直观、灵活,选择余地更广泛;与网络电台相比,其基于手机移动互联网,具有电脑所不具备的伴随性优势,具有更强的便捷性。然而,略有不足的是,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开发。比如:互动不足,缺乏必要的互动社区。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信息容量很大,却只局限于点对点的单线传播,受众只能在每条语音消息后进行评论,无法对主持人、编辑提出建议,更无法与其他用户开展交流。中国之声的音频雷同度高,且以硬新闻为主,缺乏创新意识,更新速度慢。如《朝花夕拾》是2016全国“两会”特别节目,3月17日就已停止更新,却仍出现在重要位置。整体节目内容风格偏于严肃,缺乏广播剧等轻松活泼的娱乐节目。
三、对广播媒体运用新媒体提升传播力的几点思考
与其他广播媒体相比,中国之声在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排名和好评度都名列前茅,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笔者认为,可从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听众互动两方面入手培养广播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和技能,从而拓展广播新闻传播的路径。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提供者。2016年微信用户数量统计显示,微信注册用户数量已达9.2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新闻消费群体,为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广播媒体要多鼓励微信用户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提供新闻线索,选取真实准确的消息推送给广大用户,选取可以深入挖掘的线索采访调查,拓宽新闻来源。
微信是移动社交媒体,其消费者更青睐轻松愉快的报道,广播媒体要创新报道形式,尝试拍摄一些轻松幽默、契合时代主题的微型广播剧或视频节目,或以说唱的形式播报新闻,这比文本+图片的传统报道更能吸引受众关注。
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与受众的互动是最便捷的,但在新媒体面前仍相形见绌。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媒体要利用微信平台发挥声音优势,进行语音互动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手机应用上开设互动社区,让用户之间可以随时沟通交流、分享建议。
四、结语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一方面稳健发展,一方面已呈现出明显转折迹象:从高速发展转向稳健发展、从粗放扩张转向深耕细作、从业务改造转向模式创新、从要素整合转向平台融合。这预示着媒体融合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广播要走媒体融合之路,仅仅做内容的“搬运工”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新一轮挑战,广播媒体必须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充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拓宽新闻来源,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拓宽广播传播渠道,制作出符合新媒体用户收听需求的优质节目,打造融媒体时代广播传播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周宇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实证研究》,《中国广播》,2015年第1期。
2.田园 《广播与类微信App的融合探析——基于中国广播媒体与微信互动实践的思考》,《当代传播》,2015年第5期。
3.薛琦《化“微”为“机” 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设微信平台的实践为例》,《中国广播》,2014年第4期。
4.杨蔚 《广播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运营策略》,《中国广播》,2014年第3期。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
(本文編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