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野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初探

    朱珠

    【摘 ?要】

    当下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回避写作的“语用”本质的问题,让儿童对空说话。只考虑“教”的丰富,不考虑“学”的收效。对此,笔者主张在课堂中开展“语用视角下的主题习作教学”,引导学生能围绕一个与其生活或教材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连续完成一系列习作,开展一系列母语运用的言语实践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素养。

    【关键词】

    语用 ?主题式 ?小学习作教学

    当下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回避写作的“语用”本质的问题,让儿童对空说话。在教学中,只考虑怎样将“教”的内容体现在儿童习作中,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基于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顺应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及学生发展的需要,笔者主张在课堂中开展“语用视角下的主题习作教学”,旨在鼓励学生将写作当成一种语用手段,让主题式写作内容当作一种交往载体,引导学生用“教”的内容来协助和实现其言语交往目标。

    “语用视角下的主题习作教学”方法分为“语用”和“主题式习作教学”两个重点。“语用”——语言文字的运用。此处探究的“语用”,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母语运用的学习及言语运用实践活动,而不是真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用”;“主题式习作教学”是在教师有序引导下,学生能围绕一个与其生活或教材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连续完成一系列习作的过程。

    一、语用视野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中主题挑选是前提

    为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契合,一般建议从教材、本地的民族风情和学生的生活等方面提炼。

    (一)从教材的题材提炼主题

    新教材选文都是以一个单元的主题为中心进行整合的,这对主题式习作说,可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小语第五册第三单元围绕“秋天”的主题安排了散文、小诗、童话故事等各种题材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浸润在秋天的美中。教学这一主题内容的季节刚好是秋天,笔者结合教材和身边的生活实际确定“走进秋天”这一主题进行了习作实践延伸。再者,可以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观开展一系列多文本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得以向纵深开掘。如,在教学《生命桥》的过程中,待学生对《生命桥》感悟赏析后,再引导其对《生命桥》与《麻雀》《珍珠鸟》这些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既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又让学生与文本有了深入对话。

    (二)从本地的民俗风情提炼主题

    我们常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家乡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都有待学生了解。以这样的内容为主题要求习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积累过程中,能品味常州风俗文化的博大厚重。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一场民俗交流会,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彼此分享补充,老师在其中不断总结挖掘可为主题式习作服务的线索。

    (三)从学生的生活提炼主题

    学生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客观世界反映在小学生脑中更多的是一种图像,图像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因此,选择主题时必须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头脑中存在大量图像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生活,从中发现主题。另一方面,把选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提出想要写的内容,再民主投票决定这一期的主题,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孩子们对于习作的积极性。

    二、语用视野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中合理流程是基础

    主题式习作是通过“言语感悟——有效积累——自然习作”的合理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自主轻松地完成习作。

    1.言语感悟——借助新课程的主题编写方式,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在帮助学生把握主题时,注意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习作教学“引导”的首要目标,就是唤醒儿童的写作欲望。学生对写作对象有了心动的感觉,就有表达的激情产生,就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全心投入。诱发情趣,让学生“喜作”“乐作”。

    2.有效积累——主题式习作好比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既包括学生对母语文化、世界文化的吸纳,又包括每个孩子成长的精神家园。例如,在对古代诗词的积累上,通过大主题构建的方式,按照四季、地域、风俗等分类组合成“山水”“离别”“节日”等主题,方便学生的学习。当然,在“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积累的不只限于语言材料,还包括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这其中促成了对学生整体逻辑思维的训练也是对习作教学大有裨益。

    3.自然习作——主题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都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没有内容上的限制,没有形式上的约束,只为学生激活图像、生成语言提供自然情景,帮助学生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都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语用视野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关键

    习作教学需要“教”,要从儿童的需要入手,以教促写,以写定教,推进学生言语水平的真实提升。学生学习写作不是不需要知识,而是需要基于鲜活语境的知识,基于学生原有习作经验的知识,基于其自我发现和自我体悟的知识。能称之为“指导”的教学行为,不是告诉,而是生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如童化作文工作室的张老师在教学《害怕的故事》时,通过阅读鉴赏R.L.斯坦《远离地下室》和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的片断,让学生明白了害怕是一种冷冷的、紧紧的感觉,害怕得不到宣泄就会在心里自言自语,害怕到了极点甚至会出现幻觉。这样的无痕指导,让学生变得“会”作文,让学生的习作变得细腻温润、有血有肉。

    综上所述,语用视野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既有利于实现习作教学目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与课程标准中对习作目标的定位相吻合——内容上,强调“表达自己的意思”,形式上,强调“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张传宗.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

    【3】蔡敏臣.小學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内驱性培养【J】.吉林教育,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