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问题分层教学的策略
周晓波
我国的儒家著作中《论语》和《学记》里,记录着很多富有生命力的现实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结合儒家思想,对我国高中阶段语文教育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的问题式教学探讨。
一、儒学中的教学理念
儒学,即儒家学说。儒家著作中,以《论语》与《学记》最为突出,在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论语》中层次分明地论述了教育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于现代教育事业,有引导性的作用。例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教育学生修身要从学习《诗经》总集开始入手,立人要首先学习“礼”,养成个人品格要靠“乐”。“礼”会规范人们的行为标准,“诗”和“乐”会通过情感交流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孔子重视因材施教,分析学生们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教育,并结合学生们的认识程度,对其做出回答,引导学生找到学习方向和答案。《论语》中为现代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问题-对话-自悟”。《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推之。”
《学记》中关于教学论述、教育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也有着明确的标注,阐述了分层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从“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中就可以发现,儒学认为,学习要有先后的顺序,要按学生的年龄、想法、认知程度等,综合性考查学生们的知识、个人能力与修养等情况,這就体现了教育的层次性。
二、高中阶段语文教育中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分层次的问题教育,主要是根据学生们不同的语文学习特点和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满足层次不同的学生需要,从而使学生们得到更好的语文学习质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时,要设计出层次性的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将语文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让学生采用自我思考或是小组探讨等或其他形式,充分激发出自己的学习潜力,学习到隐含在教学问题中的内在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促进高中学生们积累基础知识,发展学习思维,培养出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问题分层的教学策略
1.调查问卷分析具体学情
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育质量,必须要先摸清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情况,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很多不愿意学习、思考的学生,在回答课堂问题时,完全是跟着自我感觉走的;多数学生基本上不愿意进行交流,认为沟通时,使用微信、QQ等信息软件就可以,不用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2.尊重学生进行层次分组
教师要综合性地分析出学生们对于学习语文的不同态度,组织学生们自愿进行分组。学生以自愿方式进行分组的好处为,情况相近的学生会分在一个组里,通过不同的学习组,可以反映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与能力等方面的层次,为语文课堂分层问题教育提供基础准备工作。很多语文活动,都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过程里,学生们可以锻炼出“群德”、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论语》中有“一言可兴邦”的说法,可见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程度。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发言,锻炼语言,学会理论,可以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维想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语文课堂问题分层导学教育模式
分层问题导学教育,就是将教学方案进行分层的问题设计,将学生们预习的语文问题,分成Ⅰ、Ⅱ、Ⅲ三类。Ⅰ类属于基础性简单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在参考资料中找到解决方法;Ⅱ类是理解性的学习问题,需要学生们相互交流研究,或是在教师引导并解决问题;Ⅲ类为运用性的学习问题,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制定,一般都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中找到解决方法。
教师在进行分层问题教育时,必须要找准重点,在教学课堂中,由学生先进行自学课文,将疑惑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进行具体的讨论,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再由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以书面形式记录并交给教师,由教师针对所有提交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合,向学生们进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提出的语文知识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要有进行思维方面的价值,而且,还要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有较强的层次感与梯度性,能够起到层层引导,逐步思考的作用;最后,所提问题,必须要满足差异化层次学生们的不同需要,能够让层次不同的学生们,都能在课堂教育中得到指引与启发,获得成功。
利用儒学进行高中语文的分层次问题课堂教学策略,就是依照儒学中的生命力教育思想,集合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的课堂问题教育,利用这样的方式,增加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出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使得高中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课题《基于儒学的高中语文分层次问题教学的策略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灌云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