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教育智慧的学生引路人

    李采芹

    教学之余,笔者曾拜读了锦绣河山外国语学校董事、名誉校长徐建平的著作《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在该部作品中,徐校长从教师成长、学生感受、教育教学、管理艺术、影响辐射五个维度,诠释了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用心做教育的心路历程、育人心得和不懈追求。大到学校的蓝图规划和顶层决策,小到课堂上一个棘手问题的机智处理,处处彰显出徐校长为领导、为人师的远见卓识和教育智慧。

    读罢该部作品,笔者在启迪开化思维的同时,也反观了自身教学。作为教师,每个人的初心都是希望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成就学生,完美自己,都期待自己能做最有教育智慧的学生引路人。因此,教育智慧究竟从何而来,教师又应如何沉潜自己、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就成为值得教师终身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身23年一线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践尝试和历练积累,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教育智慧之源:心存真爱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对学生的挚爱,而仅仅因为生计而无奈地选择了做教育,并且在从教过程中也没有试图做过任何改变,那其实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其中“有仁爱之心”这一点就是在强调做教育、做教师需要心存真爱,要有博厚的教育情懷。因为热爱所以愿意敬业奉献,因为热爱所以乐意探索研究,因为热爱所以决意尝试改变,因此教师的智慧就来源于自己满腔的热爱和以爱为名义的上下求索与不断蜕变。时刻站在促进学生成长的高度,用真情去感染真情,用思维去碰撞思维,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真爱去唤醒真爱,用生命去浸润生命,让学生在浓浓的爱意中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就是教师智慧的应有境界,也是赢得学生尊重和敬畏的一种教育情怀。

    真正的师爱,不仅能带给学生温暖,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力量。当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无论学生学习成绩优劣,都能做到一视同仁时,所有学生便都能在课堂中感受到温暖。当教师坚定且温柔地对待学生,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时,每一个学生便都能在校园里感受到爱和力量。在讲述中考虑学生的感受,在聆听中接纳学生的观点,在行动中实现学生的愿望,把平等、理解、尊重、信任作为和学生相处的一种常态,这便是源于真爱的智慧。正是这样的教育智慧,才能让教师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成就学生的不凡和卓越。

    二、教育智慧之道:以人为本

    道,自然也。笔者认为,教育智慧的根本之道应是以人为本,即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个性的关注,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适应未来社会、追寻幸福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无条件接纳的容器。智慧的教育者应确立“教育应回归自然,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共识,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互动时,以学生为主体,观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进行班级管理和考核评价时,能够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而学校教育活动一旦偏离了“以人为本”这一根本,教师的教育智慧将无从谈起。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教育先贤就将教育的真谛论述得非常透彻。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过度放大了知识传承的要义,以“课堂、教师”为中心,以“教材、考纲”为根本,却把学生当做没有生命的容器肆意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和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是教师目中无人的表现。也正因为教师教育智慧的严重缺失,才造成了学生发展的后天不足。

    因此,有智慧的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相信教育是有规律的。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课堂发生,让教师由以知识点为主的教学转向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的社团活动、综合实践、创客教育活动、志愿者活动、研学活动等要真正开展起来,让校园充满着灵动。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其有试错的空间,有遐想的空间,有休闲的时间,有自己作决定的机会。

    总之,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只需为学生引领方向、搭好舞台,然后放开双手,鼓励学生大胆追梦。教师只需坐在路口,为学生鼓掌助威,为其保驾护航,这样才算是真正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教育智慧之术:学识渊博

    教师的智慧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而是涵盖了教师个体多方面的素质,包括已有的学识积淀、实践磨砺、阅历沉潜等。笔者认为,实践和阅历都是时间累积的结果,而渊博的学识才是教师的教育智慧之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具有教育思想、育人之道和教人之术,而这些都要靠教师已有的渊博学识和持续的终身学习才能获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六个下功夫”发力。鼓励教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实现教育事业远大目标。教师的使命和担当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素养(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还应该具备职业道德素养、职业能力素养、职业心理素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国际视野和跨界思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才能智慧地、自由地选择“教什么、怎么教”。试想,如果一个教师自身修炼不深厚,还拒绝终身学习,知识储备捉襟见肘,知识更新杯水车薪,又如何谈教育智慧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由此可见,教师的担子之沉、责任之大,教师素质提升之路山高水长、任重道远。因此,教师要把终身学习作为生存责任和生存方式,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做一眼泉。努力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从心存真爱、以人为本、学识渊博三个方面培养自身的教育智慧。诚如是,定是教育的美好春天。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