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益类微电影创作价值导向研究

    王冲

    一、 公益类微电影的价值

    公益类微电影创作是公益活动的一部分,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主要包括体育赞助、文化赞助、教育赞助、福利慈善赞助等,公益电影的主题具有社会性,它的主题内容往往存在着深厚的社会现象,其创作素材通常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以独特的创意、深刻的内涵、鲜明的立场及健康的方法来正确引导公众。公益类微电影的主要诉求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传播学角度来讲,它属于大众传播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信息传播。同时它又是社会性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公益类微电影从内容选题上来看,大多是社会性的题材,从价值导向来看它解决的是基本社会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从这一点来讲,这类题材的影视创作能引起公众的共鸣。所以,公益类电影容易深入人心,并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社会意义。

    价值导向问题,一直是艺术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存在着艺术作品的价值目标与价值尺度之间的矛盾,艺术创作实践与价值之间的矛盾,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这种状况让社会对于价值观“共识”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命题,它通过各种渠道逐渐渗透到了艺术创作之中。

    微电影创作是近十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种视觉艺术创作形式,它短小精悍,不拖泥带水,对主题的把握往往不需要冗长的铺垫就能力透纸背,实现了一种“借助电影来思考”的艺术效果。因此,各类公司、各种网站、各个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团体都纷纷加入到微电影创作的队伍中来,并涌现出了大量的高水准的作品。微电影又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的新兴媒介,从传播学角度来讲,它有三个主要的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公益类微电影创作是微电影创作的一类题材,这类微电影创作的价值往往跟经济价值没多大关联,但是跟社会价值联系紧密,力求在创作中通过各式情感诉求反映一些社会问题以及一些不文明现象,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通过微电影创作,社会、人生、思想的表达在很多时候是混合在一起的,可是它的这种特征并不意味着它的小众,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出发,它的传播效果通常是常规电影无法企及的。这些优势为它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但是,随着微电影创作数量的急剧膨胀,许多创作者为了博人眼球,为了让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往往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走偏了,同时一些监管部门由于工作量巨大,慢慢地也降低了审核力度,使得一些低俗作品四处蔓延,这对微电影创作很不利。

    二、 环保题材微电影的创作价值

    环境问题是目前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它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伴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逐渐加深,相应的政策法规也逐渐出炉,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环境问题关系你我,需要社会各个阶层携手努力,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从自身做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努力践行。我们教授艺术类课程的老师也责无旁贷,我们生产不出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实际产品,但是我们能正确引导并带领学生们在艺术创作的领域形成凝聚力,创作出生动、深刻、更具教育引导意义的公益类微电影,尤其是当下最严重的大气污染题材的微电影、广告片,以此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让更多的人从思想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全社会共同保护环境的动力。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引导高校学生的创作价值导向,如何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专业找到艺术创作的契合点进行创作,从而形成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创作出具有灵魂性的、更具教育感化意义的保护环境类的影视作品,同时又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切合习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所讲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指导思想。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把好这一关!

    环保题材微电影创作在选题上主要包括如下几类:大气污染类、水质污染类、土壤污染类等,目前关于环保题材的微电影越来越多,尤其是高校学生。2014年周迅作为有影响力的女星,带来了中国首部心灵环保题材微电影《霾没了》作为其贺岁档收官之作。在这部影片中,周迅饰演了一个尖酸刻薄、冷酷无情的女高管形象。她日常工作中犯下了太多的罪恶,所以被恶魔抓到了一个叫恶境之南的地方,为了不让恶魔夺去自己的青春,她答应恶魔在圣诞节之前做三件好事来赎罪。影片聚焦社会热点,用环境中的“霾”隐喻人心里的“霾”,呼吁大家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拨开“雾霾”收获幸福。影片一经播放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就你受伤啊?在北京,谁没受过伤?”这是《霾没了》中最触动人心的一句台词。对于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采取各种保护环境的策略。永远不要追求纯粹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生活,而是要追求以环保为轴心的“低碳生活”。

    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心灵环保为题材的微电影作品,首先《霾没了》这部作品的名字就取得非常好!它不但可以被理解为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人心都被雾霾埋没了,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环境里的雾霾消失殆尽,重见天日,随着人心中的霾消失,一切释然之后初心再现。这部微电影一语双关,在不足30分钟之内,较为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并且巧妙地点题。

    三、 大学生微电影创作价值导向

    所谓价值导向,主要是指社会或群体或个人在自身的多种具体价值取向中将其中某种取向确定为主导追求方向的过程。价值导向主要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主要功能在于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人们运用健康的价值取向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在这个时代青年人和青少年是主体,为了将自己的想法、创意展现出来,网络微电影成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慢慢积累了大量的展现不同艺术风格、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价值取向的影像作品。因传播途径的便捷,这些作品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到千家万户。这不仅对高校艺术创作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网络上就有大量的恶搞短片,内容低俗、简单随意。这些作品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为博人眼球,不择手段,这些极有可能影响高校学生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所以,在新时代信息传播环境下,作为高校教师必须积极引导以积极意义为主流内容的微电影创作和传播,在创作主题上多弘扬中国文化,体现人性回归,宣传道德与法。

    《一场雾霾引发的官司》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与山东省即墨市人民法院联合出品,UMG联播传媒承制的法治公益微电影。该片将镜头聚焦民众最为关注的行政诉讼和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影片主要讲述了热淖镇的村民们发现,镇上华强厂排放浓烟污染环境,情况严重,然后向市环保局举报,未果后,直接自作主张将污染企业设备关闭,这一做法造成了企业的直接损失,该污染企业在恳求镇长未果之后,直接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一脸委屈的镇长找到市长说不愿意出庭成为被告,却被告知按照《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必须得出庭。本来多数人会觉得按照情理镇长会胜诉,结果却迎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败诉……这样一部法制类电影让人深思,防雾霾的举措不能违背法理,需要依法办事。由高晓松导演执导的微电影《地球来信了》是一部防雾霾类环保公益短片,这是我国第一部在天坛创作的公益微电影,所有参演的明星志愿者和低碳达人均是义务出演。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在回音壁的呐喊将声音传到世界各地,告诉大家地球生病了,作为该影片的总导演,高晓松表示:用孩子的视角去阐释地球妈妈生病了,是核心出发点,以孩子看问题的角度讲述了与“地球妈妈”的互动,影片利用孩子们的真诚呐喊从而带动全世界的人们同时向地球妈妈呐喊,运用真情传递,最终感动“妈妈”并收到了她的“回信”。该片呼吁大家从自身出发捍卫地球,给子孙后代一片湛蓝的天空,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片中小女孩深情地呐喊:“地球妈妈生病了,你们不要再欺负她啦!”用最深刻的语言和最感人的呼唤奠定了人们拯救“地球妈妈”的决心。

    综上所述,优秀影视作品取决于鲜明的主题和完美的表现形式,作为当下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时代的使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緊贴时代发展脉络,结合当下绿色发展的理念,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同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必须秉持健康、积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