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生活教育的特色化育人模式研究

    石瑰硕 杨丽丽

    [摘? ?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学校特色化办学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而与之相应的新的育人模式必须和人的生命生活本真相契合。学校可依托多元可选择的课程、专业发展的教师和自主发展的学生,发掘每个人的生命潜能,唤起每个人的尊严意识,培育自觉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生命生活教育;特色化;全面发展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中指出,要切实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的状况,注重普通高中学校的文化建设,鼓励普通高中依据地方文化特色、学校自身历史和学校定位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把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成社区文化与教育中心;鼓励普通高中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自主选择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发展模式;鼓励学校形成鲜明的教育理念和个性化的教育实践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重要论述为今后我国高中学校特色化办学指明了方向。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在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办学方式的深入思考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出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崇尚尊严”的思路,目的是让学校教育由单纯的工具价值向人文价值及社会担当转变,全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特色化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1.多元课程开发与选择的自由

    课程是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理念的载体。课程选择要自由,首先体现在课程结构要多元化,要有可选择性。学校应该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定位,努力构建涵盖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常规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学校特色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特色的基础和要点。学校依据课程多元可选择的原则,提出了“涵养生命,润泽人生”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制订了《校本课程方案》,组建了课程开发小组。一方面,在课程开发中渗透与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另一方面,依托天水市独有的地方资源打造体现地域特色和生活特色的课程,最终成型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且通过“非遗”进校园、伏羲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多种渠道,极大地丰富了学校课程和学校文化的多样性。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由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提出了“三课两转变一核心”的教学文化理念,要求一线教师紧紧围绕“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这一核心,立足课程、课标、课堂这三“课”,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

    一是创设宽和、自由、多样化的教师发展空间,营造宽松、民主的教研氛围,并采用专家引领、文化引领和价值引领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转变观念。二是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高效课堂模式建构,尊重每一位教师的独特个性,倡导独立思考、敢于探索的教师文化,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教育的全面繁荣。三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模式。

    3.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自由

    一是学生学习的自由。学生学习的自由是学生自由的关键,是学生从自主走向自觉的重要转变。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自信力,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他信力。“管是为了不管”,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自治自理。这样,学生在自信的前提下,会自尊自律,进而自强自立,渐渐达到“信、愿、行”的统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学习的自由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的自主上。学校借力于课程改革来打造高效课堂,提倡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和主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理性精神。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实施情景化教学,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入手,拉近生活和课程学习的关系,并且重视课堂的对话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除此之外,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由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实现主体课堂、快乐课堂、高效课堂。

    二是学生社团活动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地加盟自己喜欢的社团,在课余时间组织并开展一系列自愿自主、自导自演的活动。学校通过搭建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辩论会、运动会等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找到自己的“根据地”,将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爱与归属感。

    三是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自由。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既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自立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思想意识。

    4.特色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自由

    一是建设班级文化,争创特色班级。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与约束的功能。学校以“魅力班级”建设为抓手,以“学风改进”为契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班级乃至学校的主人。学校倡导“一班一模式,一班一品牌”,鼓励班级创建自己的班徽、班旗、班级口号、班级目标和班级特色,以此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励学生进步。基于学校制定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各班完成了教室书架的建设,通过购置或捐赠图书设立了“读书角”,创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是建设廊道文化,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学校布置了廊道的每一面墙壁,鼓励各班将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亮点展示出来。如设置道德之星、文体之星、学习之星等,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三、特色化育人模式的创新

    学校在探索个性化育人模式和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从办学理念、实验方案、管理与运行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并有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創新。

    1.辦学理念的创新

    学校提出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崇尚尊严”的特色办学理念,以“生命生活”为主题,以“自由尊严”为追求,使教育回归本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学校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以助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进而实现师生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频共振。

    2.育人模式的创新

    学校办学以多元课程为载体、多样活动为平台,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位准确,易于运行。学校将育人模式的重心下移,定位在多元可选择的课程的开发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与实践上,以唤醒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活信念”为宗旨,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多元评价入手,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由性,注重内容关注生命和贴近生活。学校以特色课程、高效课堂和社团活动为平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的资源条件出发,一方面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另一方面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创新,因校制宜地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而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又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关键。

    3.管理模式的创新

    学校以文化浸润为手段,以“自尊尊他”为原则,通过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更好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现代教育的归宿是提高师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活尊严感。为此,学校通过构建“涵养生命,润泽人生”特色课程体系,进一步唤醒了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崇尚尊严”的意识,浓厚了“知书达礼,自尊尊他”的学校文化氛围,形成了平等和谐、融洽互敬的新型师生关系。

    特色学校的管理不再仅仅依靠冰冷枯燥的规章制度,而是更多依靠广大师生的高度自觉,民主而有序,团结而可亲。教师通过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发选修课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增强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学校的特色化选修课程,拓宽知识视野,培养专业兴趣,并为自己的生涯发展作出初步规划,而且在自由选择和自觉学习中增强了生命的价值意识,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四、结束语

    总之,学校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崇尚尊严”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对个性化育人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依托多元可选择的课程、专业发展的教师和自主发展的学生,把生命生活教育理念切实地融入多元课程的开发和构建中,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达到“思想活跃、学习主动、活动积极”的良好状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为他们成为自觉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实践探索也让教师在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实现了专业进步,切实感受到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幸福和快乐。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