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高崇尧
[摘要]结合实际,对房建施工过程中,现浇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首先阐述现浇模板的制作要求,其次在总结梁板的安装要点的同时,对整个现浇模板施工工艺要点进行阐述,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施工;现浇模板;技术应用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6-0078-02
在建筑的整个施工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每个环节的独特性,要想使整个施工顺利进行且保障建筑的整体效果,都离不开现场制作的大梁模板的制作。这也标志着整个工程的责任公司的整体水平,这项技能的先进,也代表了责任公司的重要地位。
1现浇梁板模板制作要求
在整个模板的开发制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就是对模板的前期设计。整个模板的中心工程便是设计施工,由于建筑结构的不同,整个模板的生产结构都有所不同,且实际过程中模板的整体连接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模板的稳定性是整个施工中的重要检测的一部分。设计完成后,也需要对施工现场中的各项结构进行勘探,要保证现场钢筋的稳定性,当然,除了设计本身要求的硬性指标之外,这样稳定性的判断在长期的实验和工程中都凝炼出了许多指标,例如整个钢筋的固定点的稳定或者是其它的连接,其中支点的安插和其中不同的侧移角度、位移大小等都有不同的指标规定。这些指标都是为了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整个施工中应有相应的模板设计人员在现场指导和检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分析
2.1梁板的安装
模板的设计完成后,整个施工也越来越进入关键期,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对梁板的装备,这一步的进行对整个施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所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我们的关注。比如:首先,梁板安装的平稳性是最为主要的一个要求,也是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对于梁板的平稳度控制来说,最为常用的一种措施就是拉线拉平方式。安装好梁板后,要观察梁板的高度,如果梁截面的高度过高就需要加强梁侧面加固。
2.2结构梁、板支柱的安装
房屋建设工程有着其相应的标准,该工程包括在建设过程中的对房梁,支撑架等工程的注意。工作标准要求从某一边向另一边逐渐展开工作,工作要严格符合标准要求,依次将结构梁和板支柱进行放置安装。首先需要到有资质机构检测架体材料的物理性能,确保使用合格材料。其次在安装过程中,要认真核查每一部分的参数是否符合标准,结构梁和板支柱不能靠近边缘太近或太远,各个水平杆的间距都要符合施工的标准要求,不可以随意减少水平杆。将这一系列工作认真落实并检查无误以后,再将工作向后进行。
2.3模板拼接的处理
在对模版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缝隙等问题。处理施工缝隙的问题,通常是利用木方对缝隙进行填埋处理,以此来将模版固定好,继而将铁网适当的固定放置好,将木方与模板固定好。
2.4楼面模板的安装
需要对楼板的支柱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正常情况下不得随意改变,尤其是经过了拉线处理之后的支柱更不能轻易更改,用拉线处理的支柱是由特殊的计算参数和运算得出来的标准高度,这根线是木龙骨找平的根据和标准,在从内到外依次铺设设计好的模板,两者都在顶部进行结束工作,必须按照规范标准严格执行,不能轻易的进行改变,如果一定要改也必须在相关人员做好计划,再确定是否可以更改,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在进行楼面模板安装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各个部分之间压力是均匀的,不然就会造成混凝土浇筑之后的侧翻,非常危险,容易引起人员伤亡。
2.5模版的拆除
浇筑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模板进行拆卸施工,在该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拆除时间的控制,并且做好相关的养护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使用脱模材料进行配合施工,拆除施工操作时,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首先需要对主模板进行拆卸施工,其次在主模板施工完成后,在进行侧模版的拆卸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拆卸的时候,需要做好周围边角的保护,以免给周围的结构物造成影响。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行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对城镇的建设高度重视,从而建筑业的进步和发展趋势不断扩大,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发展的市场也越来越大。所以加强现浇混凝土梁模版的工程质量管理和监控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对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和管理,才能使建筑企业得以不断发展,从而在建筑业长盛不衰,赢取发展的机会,同时加大发展空间,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文红,房建施工中的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研究[J].中华建设,2018,(06).
[2]马智勇,王洪海,浅谈现浇梁板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3]赵端.浅析现浇梁板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0).
[4]曹国民,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3).
[5]徐敏.浅析房建施工中現浇梁模板的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