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加强历史学习的重点和路径

    张海燕

    摘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将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为此,在挖掘学习历史对我们党的现实价值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历史的三个维度:历史的职责、把握学历史的重点、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同时要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党的历史,涵养历史眼光,潜心研读马列经典。

    关键词:领导干部;学习历; 重点;路径

    中图分类号:D20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1-000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不少地方讲到了学习国史、党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些讲话和论述,向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当前,我们学好这门必修课要善于把握学习的意义、重点和方法。

    一、 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的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领导干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以史作为借鉴,可知今日之得失。回顾历史不代表只知昨日之兴衰,而是让我们更为深刻的去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并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坚强的信念。社会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虽然在上世纪的80年出现的东欧巨变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创伤,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所体现出的相对稳定也不能挽救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同时,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使得中国完成了发达国家需要一百年才能完成的发展,充分说明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把握,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的决心,才能开创新形势下的中国梦。[1](P.26-29)

    (二) 有利于汲取历史上安邦治国的经验教训

    历史发展的昨天是政治发展的今天。古今中外发生的历史事件都蕴含着对治国的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党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的价值。因此,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职业素养,同时可有效的提高年轻的党的执政和领导水平。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的40年代提出要学习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以防在解放战争中被胜利冲昏头脑,犯李自成的错误。江泽民同志也谆谆告诫:“一个执政党,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所以,历史惨痛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政党、国家必须大力提倡廉洁之风,励精图治之风,从而使得政党可永葆青春。

    (三)有利于培养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维护民族统一和团结,是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同时也是其必尽的义务。同时爱国主义历来是鼓励我国各族人民能够一起团结奋斗的主要的气质,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前进的巨大的力量。而历史其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同时更是对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挖掘,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可有效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尤其是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分类方面,具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如诸葛亮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襟,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慷慨赴死的壮举,……同胞们的精神和傲骨都是对我中华民族精神的反应,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这些人的背后,其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P.182-183)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充分理解民族的发展,就能坚定爱国主义的情怀,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从而心怀祖国,更好的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 加强历史学习的三个维度

    (一) 明确学历史的职责

    明确学历史的职责,是解决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加强历史学习的问题。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做好对历史的学习,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就是要学习近代中国挨打的历史,在历史中汲取经验,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从而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命感以及责任感,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富强,完成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并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在本世纪的中叶将我国建成现代化的强国的中国梦;从党员干部个体层面上讲,就是“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在2011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就曾发表过《领导干部要学点历史》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无论身处在哪种位置和层次,都必须熟知中国历史,通过对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研究中探寻人类历史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政党执政的规律,并不断丰富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从而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胸襟,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二) 把握学历史的重点

    历史作为民族和国家的成长史,是对其兴盛、衰亡的最为真实的反应和记录,因此被人们称为前人的“百科全书”。但是,历史长河浩淼无边,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应该重点学习哪些历史知识?按照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干部要学点历史》的重要讲话中的要求,我们应该学习中国古老历史,了解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并从中吸取历史的智慧、营养和经验;作为领导干部,特别要加强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和反思,加深对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控。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最为宝贵的历史,学习近代史就必须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同时在学习中要抓住党发展的主线、主流和本质,从而在这条线上深挖当能够继往开来的动力,以此坚定每位党员干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和理想,从而永远焕发共产党人的光辉。同时,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同时,还必须对世界历史有一定的掌握。而学习世界的历史,首先是以为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其次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还可以培养领导干部开拓的世界思维和眼光。

    (三)树立科学历史观

    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是解决以什么样的方法去加强历史学习的问题。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认识、分析历史问题,就是科学的历史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首先坚持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等,他运用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去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他在阐述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时,始终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及其条件下去对待去把握。他的讲话打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贯了历史、现实和将来,以坚定的信仰看历史,以人民的情怀看历史,以历史的发展看历史,以责任的担当看历史,以民族的使命看历史,以未来的前景看历史。

    习近平曾要求每位领导干部对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方法论和历史观,理论联系实际,灵活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从而更多的将历史中的精华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学习在党的执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三、领导干部加强历史学习的路径建议

    (一)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党的历史

    党的现行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渊源和继承、发展的关系,是在不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党员干部只有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党的历史,才能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的时代背景产生深厚的历史感,从而在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宗旨观念、纪律观念、党性修养;才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评价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从错综复杂的历史长河中看清本质、把握趋势、汲取智慧,从而在实践中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执行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首先是要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其次是要熟悉党的历史经验的教育。它主要包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经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第三是学习党的优良作风和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格与精神风范。当前,将历史知识庸俗化,媚俗的倾向极为突出。一段时期以来,被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早已否定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再次成为历史的主角,后宫秘闻、宫廷轶事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噱头;一些新兴媒体、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将严肃的党史题材娱乐化、通俗化,有的甚至恶意撰改,亵渎革命,损害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对此,我们要以中国历史的史实走向为基点,旗帜鲜明地回应、纠正、澄清那些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影响的错误认识。

    (二)涵养历史眼光

    涵养历史眼光,是我们加强历史学习的落脚点。习近平同志要求,对历史的学习,要着眼于对历史素养和提高领导的水平上面。而具备深厚的历史素养,其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对历史思考的意识和文化自觉,也就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具备历史的眼光,学会从历史对问题的处理中汲取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并以此按照历史的规律解决问题。

    领导干部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成败原因,借鉴前者的决策判断经验。比如,王明为什么能够取得中共中央的领导权?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为什么可以统治全党四年之久?陈独秀为什么被开除党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青年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出国?1929年3月毛泽东为什么改变初衷作出向赣南、闽西发展的决策?为什么要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什么说周恩来是毛泽东在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得力助手?为什么说中山舰事件是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为什么对西藏要进行和平解放?1977年为什么要恢复高考制度?在建国35周年的庆典上大学生们为什么要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等等。持之以恒地思考这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看清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规律,才能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认识,深化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解认识,增强了理论武装的自觉性,不断解决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3](P.1949-1956)

    (三)潜心研读马列经典

    习近平在出席党校的一次开学典礼的时候曾经指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其首先学会学习经典,其次要精读经典,最后则要领悟经典。习近平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开展的一个座谈会上提到,“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是合格的成熟的领导干部”。由此,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充分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的指导。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把握:

    第一,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讲,就是要对“史、论、传、著”进行充分的把握。当前我国的马列读物卷帙浩繁,已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总的字数就突破640万,而《列宁专题文集》的字数其也有150万。坦率地说,党员干部要通读这些著作是非常困难。200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编译局组织编选出版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读、易读。2014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与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推出了《经典悦读系列丛书》共10本。丛书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十篇经典文献作精华解读和梳理,以小语言、美语言写出大思想、重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代化、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趣味化。学界和读者评价,这套丛书的五大亮点,即“以小博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言说”,“从天国回到人间”,“不经意的幽默”,“难以抗拒”。

    具体在学习每一篇经典著作时,就是要把握好“史、论、传、著”。将经典比作一个人的话,“史”就是人的出生年月日,即孕育经典产生时代,正如“时势造英雄”,时势也可造巨作、时势出思想;把握好“史”就等于抓住了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增加历史的纵深感。“论”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和躯体,是指经典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内在逻辑和思维特征;把握好“论”有助于我们捕捉经典著作的理论价值;“传”就是一个人的阅历和社会关系,即作者和涉及人物的经历;把握好“传”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立著的主旨。“著”就是就是一个人的爱好、特长,即作者的其他著述,握好“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概览作者的思想脉络。把握好经典著作的“史、论、传、著”,通俗地讲,就是要走进作者那个时代,走进经典原著的思想体系中去,走进经典原著的作者内心中去。

    第二,从对历史学习的方法上,要讲求“起、承、转、合”。任何理论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背景,因此,了解理论的背景和特殊的环境,对很多同志学习经典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解决很多同志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下手的问题。对此,本文以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承转合”,将学习的方法形象、具体和生动的展现出来。

    顾名思义,“起”就是起因,注重“起”,就是要求学习者要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前提。在马克思经典理论当中,其最为注重的则是“起”,首先要求学习者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而随着不同社会思潮的冲击,当前将马克思主义边缘化、口号化的思潮时有出现,甚至还有人怀疑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因此,作为以马克思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首先必须要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从而找到信仰的出发点。“承”是事件的过程,也就是在对经典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必须将具体的问题放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提示当中去分析。马克思其作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任何论断都具备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在读经典的时候,必须对作品进行仔细的揣摩和咀嚼,从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并充分掌握其中的继承性,避免在指导实践时前后矛盾、相互冲突。同时在学理的层面上,充分了解其学术框架与推理的逻辑路径。 “转”则表示转折,简单的说就是对作品的研读要进得去,出得来。读得进去,是为了读懂原著本身,认识经典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发掘经典中的思想力量;而“出得来”就是不脱离现实,不一味专注于经典作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理论问题,不陷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中,而是要提炼和概括经典理论的时代性、实践性、指导性。而 “合”则表示结合。学经典是为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要坚持经典学习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与发展的实践相联系,与现实的工作相衔接。把理论武器变成思想武器、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改革发展之“的”,把学习经典的落脚点始终放在解决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上。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读史可以使人明志”。领导干部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借鉴历史的成功经验,紧紧抓住发展的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贡献新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剑平.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 红旗文稿,2013,(18).

    [2]唐宇辉.论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的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4,(3).

    [3]蒋天策.建国初期干部队伍建设转型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1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