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摘要】随着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面分析目前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针对性地从加强诗歌朗读教学、带领学生品味诗歌情感、创建诗歌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教学实践四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5-0109-02
【本文著录格式】杨开新.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J].课外语文,2021,20(15):109-110.
引言
传统的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学生诗歌相关方面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语言掌握和表达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加强了通过诗歌教学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并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的传承。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主要存在问题
(一)缺少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包括现代诗歌和古代诗词教学内容,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对诗歌教学知识点的讲解,例如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意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知识,对诗歌的教学讲解较为浅显,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由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诗歌审美情趣,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结合不紧密
初中语文教师由于教学进度和结合应试升学考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问题,部分教師对诗歌欣赏篇目不够重视,将教材中欣赏篇目的诗歌留给学生作为课后赏析阅读,部分缺乏自主学习性的学生会直接略过这一学习环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占比不大,教师教学安排的删减性教学,极大地降低了教材的利用效率,使教学内容与教材结合不紧密。
(三)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朗读教学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进行诗歌备课时往往会大量挖掘诗歌的微言大义,并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对诗歌进行情感分析,在课堂上很少留给学生自行朗读的时间,将诗歌朗读安排到学生的课前预习部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缺少反复朗读这一学习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深度自我体验,不能深入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教师诗歌教学理念落后。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师中大部分教师不喜欢进行诗歌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功利化,形成了为考而教、为教而教的教学理念,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诗歌教学中传达的优秀精神文化,在教学中弱化了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对必背篇目诗歌侧重于考查诗歌的背诵能力。其次,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由于诗歌体裁自身具有缺乏完整性、理解难度高等特点,不如记叙文的故事趣味性,不如科普文的知识性和散文的连贯性。学生在学习诗歌时没有浓厚的自主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会看诗集文选等书籍,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诗歌阅读时更像是在完成任务,不会主动查找资料分析联想诗歌的表达情感,在阅读时喜欢直接参考翻译书籍,这种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受。
三、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一)加强诗歌朗读教学
诗歌这种文体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学生在阅读时朗朗上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对诗歌的正确语段划分,朗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能引导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通过语言的媒介进行创造性的感知、想象、审美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能引导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获得审美感悟。其中朗读法教学分为演读、品读、联读、写读这四种教学方式。演读是指部分现代诗歌中会出现多个意象主体,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主体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符合角色的音调等使学生形成诗歌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诗歌时根据男女同学不同的音色特征对诗歌内容进行划分,女生音色清脆适合表达欢快的内容,男生音色雄厚适合朗读庄重有爱国情怀的诗歌。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品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段落、句子、字词进行品味赏析,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诗歌的文章内涵;联读是指群文阅读,通过相同主题内涵或具有内部共通性的文章进行联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把握能力;写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诗歌的鉴赏工作,让学生进行诗歌的仿写,通过仿写可加深学生对诗歌韵律规则的掌握,并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带领学生品味诗歌情感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通过咬文嚼字进行诗歌内容的细致揣摩。诗歌语言比较凝练含蓄,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情感含义解读时可根据重点字词的把握进行赏析,例如对《乡愁》这篇诗歌进行教学时,作者将乡愁比喻为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和一湾浅浅的海峡。对于其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和“浅浅的”这种叠词,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重点的赏析,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思考诗歌中叠字运用带来了什么效果,并为学生讲解叠字的音调选择对诗歌韵律美起到的效果、叠字的量词对诗歌意境的作用等。另外,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结构的讲解赏析,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发展,通过思维逻辑品味诗歌情感。在进行诗歌的想象力培养方面,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正确进行意象的分析从而进行意境的把握,王国维曾说:“言情沁人肺腑、写景豁人耳目。”诗歌中对情感的抒发多数比较委婉和朦胧,大量借助意象营造意境从而寄托抒发思想感情。例如在进行《再别康桥》这篇诗歌教学时,教师可分析诗中提到的“金柳”“云彩”“水草”等意象是如何寄托作者情感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品味诗人看到此情此景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