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几点思考

    庞文英 王国龙 高艳山 王敬

    〔摘要〕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这种新高考制度已颁布实施五年,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开展如何,值得关注和思考。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生涯教育;新高考;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2-0030-04

    一、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招生制度变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2014年9月4日,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总成绩,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高考新改革,使过去文理两科转变为“6选3”的20种组合或者“7选3”的35种组合排列,再加上“两参考一依据”(依据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将过去很多年“成绩值”独霸天下的情况扭转成“个性值”PK“成绩值”的局面,由此生涯教育得到发展。这种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不仅促使教育各级部门开始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及方式,更需要高中教育实施者将高中课程落实到个性化教育的实处。

    (二)学校、学生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高中生问题日趋突出,外在表现为环境不适应、人际交往不良、学习方式方法不当、青春期早恋、学业发展等问题,内在根本原因则是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学业发展乃至生涯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教育焦虑的缓解方法放在了培训辅导班和学校,而不是陪伴和家长教育上,这样就导致家长对学校高质量教育的诉求越来越高,迫使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不得不尝试改变,寻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民办学校作为自给自足的单位,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及满足家长需求,及时快速地解决个性化教育,树立品牌特色,才可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赖,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生涯教育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中民办校迫在眉睫,目的在于指导高中生了解自我,重视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培养个人兴趣,通过不同的自我体验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规划适合的职业和生涯。

    (三)“职—普”融通的体现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只是侧重点不同,一定是相互融通的,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是各自发展,融通困难。职业教育界曾强烈呼吁国家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建立“职—普”融通立交桥。新高考制度改革推动生涯教育成为高中生教育的關键点,同时也打开了“职—普”融通的一扇窗户,让高中生提前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和社会,预知职业类型、职业场景和职业技能,做好职业规划,拥有学科选择和学科知识积累的能力,为三年后高考志愿填报专业及未来职业知识做准备,有效规划职业生涯发展。

    早期研究职业生涯教育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家长和学生自身对社会发展需要的了解,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学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高中生经过生涯教育,自我认知更清晰,职业领域和岗位定位更精确,学习动机更强烈,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究竟是选应用型大学还是普通型大学符合职业需求这一问题更明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职业流动,稳定职业锚,传承职业工匠精神,实现自我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开展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者认识不到位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开展生涯教育,促使学校教育者重视生涯教育,但现实中对生涯教育实施的主体认识不统一,目前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学生为实施主体,认为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涯决策、规划和管理的能力,生涯教育应以学生为自我发展与探索的主体;第二种观点以教师为实施主体,认为教师已经具备了生涯教育的专业能力,而学生在生涯教育上的能力无法与教师相比;第三种观点以家庭为实施主体,认为家长对孩子生涯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三种观点都有道理但也存在片面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聚焦点是学生,故生涯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学生,实施主体应该是三方,可侧重于学校生涯规划教师,因为高中生生涯决策、规划和管理能力还是欠缺,需要对生涯教育有系统理解的教师对其教育和引导认知。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重视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不应让行政人员兼职此项工作,需招聘专业水平高、年轻又有干劲的生涯规划师帮助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向学生传授生涯规划相关知识。

    (二)课程称呼杂乱不一

    笔者在查询文献资料时发现,截至2019年9月22日,以“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高中生涯教育”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文章信息条数分别为27628、17379、16902、4501、3792和189。

    这说明我国生涯教育相关名称称呼不统一,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教育类型、学校层次和发展时间。“就业指导”是针对就业中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指导,侧重指导学生或职业需求人就业。1995年《人民日报》出版的《普通高中职业指导纲要》指出:“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弗兰克·帕森斯针对大量年轻人失业的情况,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2000年北京大学等八所高校组织开展了“200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此类课程陆续在各高校开展。生涯教育最初应该称为生涯发展教育,1971年由美国联邦提出,作为全美中学之教育主轴且由各邦自行发展。1980年代期间,生涯发展教育一词一直广为流行,它不再是以过去的职业辅导为主,而开始以生涯发展辅导为主流。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涯教育,基本上都被称为“生涯教育”。

    (三)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三是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的方式相对较多,主要是讲座(课程)、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和咨询五种,以不同形式向学生介绍生涯相关知识。

    就目前来看,学校生涯教育目标还不够明确,有的学校关注的是学生当下的生涯需求,而有的学校关注的是学生长远的生涯发展,各有利弊。综合各校生涯教育的实施情况看,生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查阅文献发现,实施生涯教育的高中校大多是为了贯彻落实新高考改革制度的要求而设置课程,并未遵循学生生涯发展需求系统设置课程目标,基本是考虑当下,未关注未来发展。

    2.课程设置:为满足学生高考科目课程需求,生涯教育课设置受到很大挤压,基本只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展,目的在于解决高一第二学期选课走班的现实问题,而对高二、高三的生涯课程并未涉及。

    3.课程内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课程内容基本停留在生涯教育理论及个别专业发展等,缺乏对于专业和职业的深入挖掘,这样不能满足政府改革导向目标及学生发展的真正内在需求。

    4.课程形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校实施生涯教育课程的形式基本是大型讲座和小课堂为主,这种单一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生涯意识的发展有局限,短期不利于高考志愿专业填报,长期不利于职业选择和发展规划。

    5.课程评价: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校实施生涯教育课的评价方式基本是空白的,笔者认为课程不能只有规划和实施,更应有评价手段介入,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课程整体效果,有序改进。

    6.课程资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校实施生涯教育课的课程资源有限,基本是生涯规划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对其他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很少。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开展生涯教育的措施

    (一)开展生涯教育培训,提升教 师、家长、学生认知水平

    新高考背景下,为保障高中生生涯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学校管理者和生涯规划师应该就生涯教育对教师、家长和学生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对教师而言,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生涯教育界“大咖”来校开讲座,唤醒教师生涯规划意识,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家长而言,利用学校开放日和生涯节活动,促使家长认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而言,除课堂和活动外,应搭建校内外职场体验平台,让学生到实际工作环境中检验职业是否适合自身,以便做出职业决策,提升学生职业决策能力。

    (二)优化生涯教育课程,落实新高考改革目标

    1.课程目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教育课程设置目标应把当下与未来相结合,课程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当下学生选课需求,还应注重落实新高考改革的目标,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需求。高中生通过生涯教育课充分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才能在职业领域做出恰当选择,进而激发学生选课后的学习兴趣。

    2.课程设置及内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教育课程设置和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体现在高一阶段:以“生涯意识”为培养目标,即适应高中生活,初步认识新高考、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认识生涯决策的重要性;高二阶段:以“生涯知识”为培养目标,即从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深入认识自己,从职业分类、职业信息获取、职业能力提升、职业选择等方面深入认识职业,了解大学和专业,帮助高中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高三阶段:以“职业决策力”为培养目标,即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养成和提升生涯决策力,为大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树立终身学习、终身规划的生涯意识。

    3.课程形式:新高考背景下的生涯教育课程形式应多元化,目前我校开展生涯教育课程的形式共有五种,分别是:

    專题讲座:生涯规划教师对普通高中、国际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实行两周一次的专题讲座,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生涯意识。

    核心素养选修课:天津英华国际学校自2015年开设核心素养选修课,每学期约有100门课程供学生选修,任课教师主要是由校内有某种职业爱好的专职教师及校外职业领域的兼职专家组成。连续四年的核心素养选修课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相关知识,比如花艺、中医、书画等。

    社团活动:每周二下午两节课为学生社团活动时间,社团活动基本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种类繁多,涉及职业、专业及兴趣爱好等。

    职业体验:每学期会选定职场领域,组织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活动,比如伊利牛奶生产加工、消防人员工作、农村农民生活等。

    个体咨询辅导:我校设有学业与生涯发展中心,为有生涯发展困惑的学生提供个体咨询辅导。

    4.课程资源:生涯教育课程资源不应局限于校内,还应开发校外资源,不应局限于线下,还应有线上资源,不应局限于国内,还应有国际资源。校外、国际和线上的主要课程资源由我校国际高中部走出去的人才和外方教师构成,如 “国际青年微距论坛”,探讨国际教育专业和职业领域问题,供高中生了解和掌握。

    (三)发挥学科教师作用,开发学科课程资源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开展生涯教育的关键在于学校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性,但只靠专业教师,他们再专业和强大也无力做精和做细生涯教育。笔者认为,高中生生涯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部分还是发挥学科教师作用。首先,可挖掘教师学科相关知识和潜在能力,服务学生生涯教育发展,这样才最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能保障学生生涯教育的有效性。其次,让生涯教育走向学科化,比如,生物教师可以在“细胞癌变”专题复习中导入研究人员关于癌症的研究和应用;音乐教师可加入职业栏目并做简单的职业信息介绍,拉近学生与职业的距离等。这种蕴藏职业信息的做法,从学生角度来说,可激发探究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学科知识对未来职业具体问题解决的关键作用;从教师角度而言,是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需求,迫使教师挖掘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职业前沿信息,达到学科融合和终身学习的目的,进而增添授课内容的多彩性和丰富性。

    (四)多元化开展生涯教育,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开展生涯教育的形式应该多元化,除校内开展生涯讲座(课堂)、社团活动、主题班会、职业体验外,校外可联合职业院校、大型公司及行业组织开展职场参观访问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系统了解职场岗位的相关职业素养、标准、职责等。多元开展生涯教育,一方面激发高中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为学生未来职业选择和决策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新高考制度颁布实施的五年,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开展解决了学生的学业发展问题,结出很多硕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育管理者、生涯规划教师及学生引起重视,以求把生涯教育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商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教育策略[J].教育管理,2019(6):72-73.

    [2]陈俊辉.生涯教育课程与高中生职业目标确立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8-19.

    [3]禹文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4):90-92.

    [4]王益彬、成澜、崔林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新思考[J].教育观察,2019(11):27-29.

    [5]邓华.刍议职业生涯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物教学,2019(6):13-14.

    [6]颜妍.基于高中音乐学科渗透的职业生涯教育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206-207.

    [7]庞春敏.70年回眸:新中国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发展之路与未来走向[J].当代教育科学,2019(6):61-64.

    (作者单位: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天津,3017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