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县级广电的应变与坚守
毛明
【摘要】融媒体背景下,县级广电如何从困境中突围,积极应变,坚守阵地,完成从传统媒体到媒体融合的蜕变,是摆在广电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县级广电的基层现状和实际出发,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探索性的思考。认为可以从“体制不动改机制、绩效考核抓队伍、生产有价值的优质内容、有效运营销售”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县级广电媒体从羸弱的少年成长为强壮的青年。
【关键词】媒体融合 县级广电 困境 应变 坚守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并主持召开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要让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接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两大技术类重磅文件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通知,对广电系统的媒体融合做了进一步指导。媒体融合与国家战略发展紧密结合,呈现出了强大的政策引导力和发展机遇。传统媒体根据实际情况,纷纷选择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媒体融合路径。各地各级广电媒体更是在如何推动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县级广电面临的困境及制约
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整个广电行业的核心工作。县级广电媒体作为我国广电四级办台的最基层,在整个传媒格局中处于最弱的地位,传播面窄,影响力小,面临很多发展困境。对于大多数县级广电台来说,困难重重,境况堪忧。
(一)生存空间狭窄,广告创收“断崖式”下降
随着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大量新媒体应运而生,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据清华大学传媒学院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互联网媒体的市场占比由2014年的47.2%上升到51.8%,进一步拉大了与传统媒体的规模差距,特别是移动端新闻资讯用户规模达到9亿,在移动端渗透率为70.3%。這样的形势让央视和卫视都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县级台更是直接进入了严酷的寒冬,一些市、县级台需要依靠国家财政全额支持才能度日;一些县级广电的员工工资已经不能按时发放;有的县级广电甚至只保留时政新闻节目,其他时段转播央视、卫视节目,台内员工全部解散待业。大量市县级广播电视台2015年的广告创收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二)实力不强、技术薄弱,内容制作创新不足
多年来,县级广电一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当地新闻传播、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观念老旧、技术落后、人员队伍建设不配套,在与新媒体竞争和融合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1.人才匮乏
创收下降、资金不足,平台对人才不再拥有强大的吸引力。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匮乏、队伍整体素质与传媒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是当下大多数县级广电台的发展瓶颈。县级台都是事业单位,大多数地方政府把广电台的人员招聘、人才引进等同于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统一考试,既不授予自主招聘权,设置的专业条件又无法体现广电的需求,造成能用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出不去,有用的人还留不住,这是人员流动通道最大的不顺畅。
2.设备陈旧老化
创收下降、资金不足,设备陈旧老化成为困境。很多县级台至今仍然用着省市一级早就淘汰不用的标清设备,记者手里扛着的摄像机等设备甚至比不上社会上的一个私人工作室。
3.内容质量不高
缺少人才、技术薄弱,内容制作少有创新。高喊着“内容为王”的口号,记录着党政部门的工作备案,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与客户高度黏合的各类活动、有深度有见地有层次的专题节目等,在县级台鲜有创作。“内容为王”成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标准高高搁置着。
4.融合流于形式
因缺少人才、技术薄弱,媒体融合只限于“广电+”,一些县级台的“两微一端”只是内容的搬运工,把传统媒体的内容搬到网络上。如此这般,不仅没有达到想要的成效,反而把原本拥有的内容资源贱卖了,得不偿失。
二、县级广电的应变与坚守
如何在困难中应变与坚守,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寻求机会、找到出路,向死而生,从曾经的辉煌中走过来的这一代媒体人,责无旁贷。
(一)体制不动改机制
体制改革尚需时日,一把手需观念转型。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箭在弦上,但从中央到地方,一个政策的推行需要一定周期,改革之前便是县级台需要熬过去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从省级台到城市台,已经有一些广电媒体步入改革轨道,部分县级台也纷纷亮剑。像浙江长兴台、江苏江阴台、山东济宁台等,在事业编制内实行全员企业化管理。但是,绝大部分县级媒体改革步伐缓慢,有的甚至仍在观望。如何在现有体制下突围,进行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县级媒体“一把手”观念转型是关键点,“一把手”完成观念转型,领导班子完成转型,自上而下的转型才能全面推广。
(二)绩效管理创建激励机制
绩效管理是解决县级广电发展困境的方法之一,尤其是绩效考核的实施在调动人员队伍积极性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县级媒体虽然体量小,但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不能变,社会效益优先不能变。与此同时,经营创收是事业发展的经济保障,事关媒体的生存,因此,全员考核绩效还要跟创收挂钩,通过这个杠杆作用,精简二线,充实一线;因事设岗、有岗必竞,把队伍建设抓起来。
1.县级台对下设机构的绩效考核计划
如何向一线倾斜呢?绩效考核分两级,第一级是县级台对下设机构的考核。首先有个观念要转变,在台里,行政办公、人力资源、总编室、技术部、机房等行政服务部门,奖金的标准系数为1;新闻宣传是主业,采编播记者是一线人员,他们的考核系数是1.2;创收部门赚钱养家,除了在总体创收额度的制定和奖惩措施外,属于冲锋陷阵的先锋部门,考核奖金系数倾斜为1.4。
绩效差距拉开了,每个月的奖金怎么跟创收挂钩呢?把全台当月的创收业绩到账率核算成分数,综合工作强度进行核定。全台当月的创收业绩好、到账率高、工作强度大,大家的奖金额度就高;这个月的创收困难,到账率低,全台员工也都勒紧裤腰带。如此一来,整个台的创收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水涨船高、水低船搁浅,你不在乎收入想要轻松的,或者你愿意努力尝试去创收的,再或者你有某一方面能力的,都可以自由、自愿、自主选择,绩效考核激励更多有能力的人充实到一线,投入到创收队伍中去。
2.下设机构对员工的绩效考核
每个下设机构都定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制定量化细化绩效考核标准。每一个岗位的每一块工作或者分条量化,或者分块量化,或者打包量化,所有量化的工作再核算成分数,在台里发放的奖金额度范围内,根据职务、工作量等进行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光要奖勤,更要罚懒。
(三)生产有价值的优质内容
新闻立台、专题强台、娱乐活台、渠道拓台,在“新闻立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特色,做出贴地气、有深度、高品质的品牌节目来,以求不败之地。
1.内容依然为王
进入网络时代,很多人嚷嚷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影响力直线下降,内容不再具有优势,从今往后,“渠道为王”了。确实,移动数字媒体时代,用户接触内容的手段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客厅的电视剧、村里的喇叭,用户对于内容的选择也趋向于碎片化、即时性。但不管是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内容服务—集成—发布分销—终端—消费”这样的价值链依然没变,变的是传播手段、传播方法、技术形态和平台载体。在获取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吸引用户的还是扎扎实实有价值的内容,内容依然处于视听媒体价值链的首端,内容依然为王,内容及其产生的服务依然是不断创造、拉动整个视听媒体价值链的源头。
2.“本土化”是优势
目前,微信、微博、随手拍、社区、网络直播等等内容的生产者高度多元化,内容泛滥成灾。如今不是担心看不到、找不到内容,而是看不到“想看的”、找不到“想找的”。
县级广电是大区域多媒体文化背景下的小区域小媒体,“最基层”既是县级台的局限,也是特有优势。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化劣势为优势,制作一批本土化、接地气、高品质的节目以达到有效传播,是县级广电制作“有价值优质内容”的有效途径。县级台面向的是基层老百姓,本土特色及对当地受众的影响力是外来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民生新闻、地方文化、本地特产、旅游风俗等等都是县级台与上级台竞争的筹码,多制作一些体验式节目、参与性节目、服务性节目、娱乐性节目,多制作一些专业、深入、权威、高品质的有价值内容,老百姓真正关注的还是身边的人和事。
3.融合打造“中央厨房”
“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打造“中央厨房”全媒体发布平台模式的提法早已不新鲜了,其实不管是叫“中央厨房”还是“全媒体中心”“中央编辑部”,采编流程的再造,是决定传统媒体能否真正实现媒体融合的关键。组建一支全媒体采访队伍,利用一种素材资源,同步加工生成通稿以及适合微信公众号平台、移动客户端、网站集成报道等多种形态的产品,多渠道推送,多终端、多平台发布,让内容生产链条的采编流程集约化、有效化,使内容融合的价值最大化。
(四)有效运营销售,活动三分天下
经济越发达,市场越活跃。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媒介智讯)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国内广告市场速览》显示:中国广告市场整体较2015年同期有所好转,同比增长0.1%。但传统广告的降幅再次加剧,同比下降6.2%。所以从整个广告市场来看,不是用户的广告投放量下降了,而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用户投放到广电的份额下降了。究其原因,锅里的粥还是那么多,你喊吃不饱,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吸引力不够。当务之急是凭借可以为王的“有价值的优质内容”,进行有效销售,达到创收目的。
1.运营的产品是内容
如果说电视台是一家企业,那么这个企业唯一的产品就是内容,企业营销创收就是把内容推向观众,以获得注意力和销售量,让用户买单。
许多县级广电媒体的广告创收模式还处在广播电视刚刚起步阶段,卖时段、卖广告、卖电视剧、广播剧,唯独不卖内容。因为,内容生产和广告创收是两班人马两张皮,广告创收的人不制作内容,制作内容的人不负责广告创收。也就是说,生产内容的人永远不与产品销售的结果挂钩,这是导致内容生产力不够、营销不到位、无法拉动全台创收的最核心问题。
2.打造优质的内容产品
企业营销的方式有很多种,万变不离其宗,需要有过硬的产品。作为广播电视来说,品牌广告是一个已经有几十年工龄的老产品了,特别是在多渠道多媒体的今天,早已不再是用户青睐或者接受的形式。运营创收还是需要依靠有价值的优质内容,“广告栏目化、栏目活动化、活动规模化”是打造优质内容很好的方式。让植入式广告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让受众的注意力转化为商家的销售量。
“广告栏目化”在一些县级广电台依稀可见影子,多年前就有《信息角》《主播逛街》《乡镇风采》等广告类节目,这样纯粹介绍商品的节目在当初或许深受喜爱,时下却少人问津了。如何做好“广告栏目化”,关键还是体现在植入式广告与节目的有机融合,用专题类、访谈类、娱乐类、体验类等受众喜闻乐见的品质内容,有针对性地实现目标受众与消费群体的有效对应。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有一档体验类节目叫《做给你看》,专门介绍如何选购农产品,并对这些农产品进行门店销售,目前门店开到16家,2015年销售额高达1500万元。
“栏目活动化”或称“活动栏目化”,目前一些县级广电台也在尝试应用。栏目通过举办线下活动,与线上的平台和节目品牌结合,有助于节目落地;线下的活动也通过在线上打造栏目,提升活动的影响力,让活动广为传播,从而打造活动的公信力,使活動和节目双双提升品牌影响力。
笔者所在的浙江省新昌县广播电视总台就在2015年进行了有效尝试。在线下进行“气象宝贝”的评选活动,评选出来的小宝贝通过电视平台的《气象节目》进行推广;体验式真人秀节目《小鬼当家》把体验活动进行栏目化,全程跟踪拍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夏青杯”把初赛、复赛、决赛等一场场赛事在电视上轮播,在电台里播放,以提升传播效果;而《我有一个梦》却是每周播出一个人物的专题节目,在年终的时候通过一台慈善晚会让寻梦、追梦、圆梦的活动得以落地……遵循“栏目活动化”和“活动栏目化”的思路,新昌台一年创收200万元,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活动规模化”就是大型活动营销了,活动上了规模才有人气和影响力,也更方便与台内相关节目联动,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房展、车展、婚庆家居展等等都可以通过活动规模化产生很好的效果和影响力。影响力是电视台的核心价值,影响力越大,广告吸纳量越高。
3.活动三分天下
县级广电的广告强项是贴地化产品,大型活动最能体现贴地性,它已经成为一些县级台整体创收的中流砥柱。传统的品牌广告只能提升品牌影响力间接拉动销售,而大型活动就像一个“移动的电视台或电台”,它的营销既能快速提升品牌价值,又能点对点有效传播,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所以,县级广电媒体需要摆脱对品牌广告的依赖,让卖时段、卖品牌广告成为回报客户的一种手段,打造全新的植入式内容产品,用地面活动拉动受众,提升影响力。尽管“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链”也是县级广电运营创收值得探索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大型活动能够三分天下,设计好活动操作方案,控制好活动成本,找到合适的营利模式,使大型活动成为拉动收视率、推动产业化、拓展经营范围的平臺,相信这个单位的运营创收一定会有很大的起色。
三、总结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说过:“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代表旧媒介的消亡。”2014年以“媒体融合元年”为标志写入了中国新闻发展史,各级广电朝着媒体融合的正确方向推进。作为县级广电媒体,组织架构、技术系统、用户运营、团队建设等方面尚未形成全局性推进态势,在实践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毕竟,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技术、平台、渠道等看得见的硬件,也需要有人才、内容、流程、机制、经营等看不见的软件。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搞活机制,抓好绩效考核,生产有价值的优质内容;进行有效运营销售,激发队伍,熬过最后一公里,跨入媒体融合的行列,升级为新的媒体形态,县级广电媒体也能真正从羸弱的少年成长为强壮的青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广播电视总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