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谭忠生坚持即风景

    陈柳松

    

    

    

    书法家谭忠生

    谭忠生,字亶,号玉泉山人、泥夫。1963年生人,湖南衡阳祁东籍。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书法初学九成宫,继临“二爨”,又学钟繇、董其昌、褚遂良,后涉敦煌及李叔同。书体以行楷为主,书风淳朴静逸、疏拙清雅,自有面目。常言“三分书画,七分装裱。”原来装裱也是一门与书画相辅相成、相互映衬的传统高雅艺术!遂自学苏裱,且以技为业,并被录入县志。得益于装裱,接触的古今名人字画较多,于书法受益匪浅。

    “缘”,真有点宿命的感觉。

    我和“耘籍阁”谭忠生兄的交往,一晃就是二十多年了。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人是可以交往二十多个年头的?即使有其长度,又有几人有交往的实质?在“人情如纸张张薄”的今天,想想,真还有点匪夷所思。

    “耘籍阁”成立于上个世纪的1995年3月,原来在湖南图书馆外侧的3号小门面,面积不足14平方米,招牌是由原湖南省美协主席陈白一先生题写——古拙猷劲,煞是醒目。我因住在湖南图书馆宿舍,上下班要常路过那里,时常下班后到那里坐坐,自然就跟店老板谭忠生兄有了交往,攀谈之中,得知同庚同好加之又是半个老乡,一来二去,彼此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当时在某金融单位负责安保和行政后勤工作,压力不小,下班后间常到他那里坐坐,一可欣赏字画,闻闻墨香;二可谈天说地,舒缓舒缓神经。几年下来,“耘籍阁”成了我的半个栖居地,一天不去就好像缺少了些什么。后来,他由于业务发展,搬到高桥大市场去了,这对于我,是不小的损失。因为同他交谈,看他写字和装裱,我常有所得,并且有了些许创作的冲动,偶尔也可得一两幅差强人意的字。而那样的好时光已经不再,只能留在淡淡的回忆里了。

    当今的书画艺术界,“别具一格”这四个字被安在了许许多多的书画家的头上,几乎用滥了。诚然每位艺术家都想在艺海弄潮中出新出彩,但其作品往往是百人合唱,千人一面。尤其是观看书法“国展”,数百幅参展作品也可说是十人左右的联展。除去小異,一概大同,让人看着有些疲累。但观谭兄书法,以欧阳询为骨,化用“二爨”、董香光、杨凝式及敦煌写经和弘一法师,行距字距一律拉开,疏疏朗朗,赏心悦目,清和宁静,尤如夏日的甘泉,沁人肺腑。他的字不小气,线条洗练干净,简明不繁琐,不纠结,不做作,不拖泥带水,不故作惊人之笔,来去无所牵挂,一任自然。由此可见其笔墨驾驭的圆熟技巧及创作挥运时那一份淡定与从容。他不为了参展,不为了入会,不为了讨乖卖字,不为了以此养家糊口,只将自己的心性、阅历和气格注入其间,自然也就成就了他的字。

    谭兄是条汉子,男儿有泪也不弹。1996年冬的一场线路失火,殃及池鱼,将其库存近二十万元货物化为灰烬。目睹化为灰烬的火场惨状,他的心在流血。可他在朋友面前从未流过一滴泪,说过一句丧气话,默默地咬着牙,顽强地挺了过来。从湖南图书馆外侧租小门面,接着是在下河街开了一家分店,继而又有了黄金大道的“文房四宝”,至今天鼎足于高桥大市场西大门。一步步走来,一步步艰辛,一步步辉煌。诚所谓“坚持成风景,烈火炼真金”,此言不虚也!

    谭兄是位真君子,崇尚诚信是金。他曾自撰联曰:“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经营“文房四宝”几十年,他从不卖假货,从不以次充好,从不打擦边球,从不昧良心赚钱。同时,他更是个有心有志之人,根据自己摸爬滚打的经验和不同类别书画家及爱好者的喜好,有针对性地逐步推出了以“耘籍阁”为品牌的系列文房用品,从而有了为方便泼墨大写意、现代书法创作而推出的“墨芳华”,为少儿初学习字的“孺墨”,专为写经而推出的“心佛”墨液,以及玉泉和舍系列毛笔,更有研发了墨不溢边的“回墨砚”,从而填补了该项空白。“耘籍阁”因此异军突起,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的后起之秀。

    谭兄还有个温暖幸福的家。夫人彩云女史二十六年前毅然辞去正式工作随夫北上来长沙打拼,夫妻二人,风雨同舟,共同创业。她打理门面有模有样,待人接物童叟无欺。“耘籍阁”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嫂夫人功不可没。女儿女婿也辞去了正式工作全身心投入了“耘籍阁”的事业,担纲线上运作,搞得风生水起。鬼灵精怪的小外孙女更是全家的开心果。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美美与共。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南通北达,东成西就。谭兄有这稳定和谐的大后方,想不成功都难呐。

    有人说,当你忘了你是艺术家的时候,你才能成为艺术家。谭兄经营“耘籍阁”几十年来,只是闲暇写写字而已,恐怕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而现实恰恰在不知不觉之中,使其成为了毫不逊色的书法家。

    上善若水,好人一生平安!

    2021年3月31日于半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