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摘要】随着基于“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类课程教学中的逐步应用,学生外语课程学习的途径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目前高校外语类课程中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适应未来外语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有必要对信息化背景下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进行实践性的探讨研究。文章在分析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具体的融入策略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以丰富“网络+课程+实践”的外语教学模式的德育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外语类课程;思政教育;创新性

    【作者简介】高帆,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慕课等基于互联网的外语类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高校在外语课程教学方面逐渐形成了“网络+课堂+实践”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过程延伸、内容扩充等策略来促进学生外语课程学习的效果提高。毋庸置疑,信息化背景下的三位一体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外语类课程学习条件,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学习,然而,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也增加了学生受不良思想干扰的风险,不利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在三位一體外语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一、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借助外语类课程教学活动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也是以思政教育延伸外语类课程教学的内容和价值,在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信息化背景下外语类课程开展的创新性尝试和必要性措施。综合来看,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培养专业型外语人才的需要。外语类课程教学是为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服务的,而衡量外语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国际化交流合作范围的扩展和深度的增加,思想道德素养逐渐成为选人、用人过程中重点考虑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外语类课程除了要考虑培养学生扎实的外语知识和能力外,还要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的培育,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类课程便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的重要选择。

    2. 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课堂+实践”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语类课程学习方式,但也增加了网络复杂性因素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侵蚀性威胁。例如,部分学生会在外语课程学习中接触到国外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扭曲的价值观,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鉴于此,高校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类课程教学中,通过硬性的规定和趣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科学价值观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丰富外语类课程价值的需要。外语类课程除了传授学生专业性、综合性的外语知识以外,还侧重于对学生良好外语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即借助外语类课程来强化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知识的素质,使学生的课程学习实现所学即所得,所得即所有。在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既可以增强学生外语类课程学习中的思政内容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践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会到思政教育的现实性意义和价值。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类课程之中,可以拓展学生外语类课程学习的视野,增进学生对外语类课程语言学习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使其形成全面的外语类课程学习素养。

    二、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策略

    在外语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对教师外语类课程教学意识和能力提出的新挑战,要求教师除了要重视思政教育外,还要掌握在外语类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科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从课程学习中了解、掌握价值观等思政教育的内容。结合当前外语类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策略创新性地开展思政教育。

    1. 注重思政教育内容的优化整合。外语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是面向有一定外语功底且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打造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教材中的内容。鉴于信息化背景下外语类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教师要结合“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的实际,及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个性化特点,甄选出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此来满足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类课程的需要。例如,教师可以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内容挖掘思政热点,借助学生通过互联网关注社会生活的条件来增进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认同和践行。当然,教师要利用平时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深入了解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关注的内容,以此为参考来组织思政教育的内容、缩小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之间的差距,使思政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中。

    2. 拓宽思政教育开展方式。“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外语类课程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形成了“课堂+课外”的全方位、全时段、全场景课程教学。为实现外语类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目标,教师要立足外语类课程教学实践,借助网络化途径将思政教育活动拓展到课外,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功能,每日向学生推送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短文,让学生能够在闲暇的碎片化时间内进行深入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力和行为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性活动,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逐步感悟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性的公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逐步感知拥有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决心。

    3. 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外语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场地”,也是学生思政教育的良好时机。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团、外语角等学生组织来渗透思政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第二课堂的口号和组织文化中,让学生在日常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知思政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价值性,从而逐步改变学生对思政教育片面、错误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以展现价值观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借助自己的专业外语知识和能力进行价值观内容方面的交流学习,在开放式的学习中深化对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内容的消化。

    三、结语

    随着“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外语类课程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弥补网络化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短板,逐渐成为高校外语课程教学中重点关注的现实性问题。在探索外语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策略过程中,教师要在注重思政教育内容优化整合的同时,通过拓宽思政教育开展方式、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外语第二课堂等策略来为学生打造更加舒适、个性的思政教育条件,使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霍翠平,吕晋.高职外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与实践[J].品位经典,2019(08):54-56.

    [2]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38-140.

    [3]胡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外语课程的生成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9(0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