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赵建文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可见语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积累优美名篇,提升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二是要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达成培养小学生的除听说读写思能力之外的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素养。
一、在朗读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没有汉语言能够表情达意、意境优美。苏教版精选的一篇篇课文朗朗上口,适合做孩子们的启蒙读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学生在朗读中能做到眼、口、脑、心的高度统一,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同时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好词好句。可以这么说,“无读不语文。”那么我是如何指导好学生的朗读呢?每一篇精彩的地方、难懂的句子我都进行范读,使学生在听读的时候揣摩老师为什么这样读,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个词重读,要把那个句子读很轻,在听读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作者用低沉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离去时,人们悲痛的心情。我通过范读,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当我在读排比句“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它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我读了起来,随着文字不断涌入,同学们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表达。我把自己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崇敬融入到朗读中去,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我甚至一度哽咽了,这种情绪感染了学生,学生也通过我的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迫不及待地自己也尝试朗读,在这过程中,他们领略到祖国文字的优美。在教学中,我还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如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讨论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读出情感。在教学三年级课文《三袋麦子》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一开始读得干巴巴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我给他们做了头饰,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调上来了,他们读得可到位了。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如果学生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就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最终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我们在语文课堂要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方法,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让学生终生受益。运用在课堂上的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的时候,他就会有所收获。比如,我在教《庐山的云雾》一课时,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庐山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资料收集的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在黑板的右上方开辟出一小块,每周抄写一首诗,每一节语文课前先读一遍古诗,逐渐达到熟读成诵。有时候我还让一名优秀的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在每周的周末,我一般不布置学生语文作业,就让学生回去背一篇经典的古诗词。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涉及历代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硕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余篇,大部分同学都能背得滚瓜烂熟。《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古代经典散文如《资治通鉴》(部分)《狼三则》《愚公移山》《陋室铭》《出师表》《爱莲说》等经典语句也出现部分同学的背诵篇目里。徐荣婷等同学主要背诵的是宋词,如《念奴娇》《雨霖铃》《声声慢》《鹊桥仙》《水调歌头》等数十首。张乃华同学背诵的主要是《增广贤文》章节。高伟阳同学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词》。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篇目。
另外,我們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经常动笔写作文的习惯,让他们尝到动笔的甜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它不仅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代表着中国的古老文明,老祖宗的仁义礼智信,对现代人的启示也是很大的。小学阶段学生要学的课程还不多,如果这时候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美文,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作用,甚至能培养他们一生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把人文素养渗透到我们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注重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