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杨夏
摘要:对于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造就的译本特点也各有异。面对文学文本,上述翻译策略直接影响着译本传递原文本语言特色和文化信息的效果,以及译本读者的阅读感受。本文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本的部分对比发现,文学翻译需重视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平衡应用。
关键词:翻译策略;归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6-0048-02
1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翻译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早已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采用归化策略指尽可能从译本目标读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该类读者所在的语言环境、文化环境和其他背景情况,使译文做到符合目标语的相应规范,尽可能消除目标读者的阅读障碍[1]。异化与归化相反,意味着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原文本的特点,包括其表达方式、风格,以及原文本所在文化领域的文化特色,尽量使译文贴近原文本原有的模样[1]。
关于归化策略,翻译学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中的“达”正好与之形成呼应。“达”是严复翻译标准的核心[2]。它要求译者充分考虑目标语的语言特性、文化背景等,对译文做通顺化处理,使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做到语义明晰,对目标读者来说具有较高的可读性。翻译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也与归化策略相吻合。奈达认为,译者应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反应,做到让译文在译文目标读者处的心理反应与原文在原文目标读者处的心理反应保持对等。[3]这也就意味着,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功能以及文化背景对译文做适当的调整,使其适合于目标读者。对于翻译的异化,刘英凯则曾指出,归化策略之于翻译是歧途,人们以存异为基本原则,了解到的外来文化信息才是非常真实和深刻的[4]。
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译者的选择会对译文目标读者的阅读体验形成决定性的影响。此现象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领域中也可窥见。
2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归化与异化
文学翻译,尤其是古典文学翻译,其原文的语言应用和文化信息均颇具特色。以我国古典文学代表作《红楼梦》为例,它饱含中国古典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何体现原文中的特色成为了翻译该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
现存译本中,部分译者选择以归化策略为主导,力求译本更加贴近目标读者;有的译者则倾向于异化策略,尽可能保留中文原文的语言特色和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力图向目标读者传递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文化之美。本文接下来将以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所译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 戴乃迭(Gladys Yang)所译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两版本的部分节选为例,对比两种不同翻译策略带来的不同效果。
《红楼梦》中对各个人物的外貌描写极其细致,每个人物的长相特质符合该角色的身份特点,展现了我国的古典审美标准。人物长相所传递的文化符号亦在两组译者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翻译结果。
以表1这组翻译对比为例。读原文可以发现,其中“腰圆背厚[5]”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對男性体型健壮的一种评判标准,“面阔口方[5]”体现出该男子面容的大气,而“剑眉星眼,直鼻方腮[5]”则描述出该男子的英气。以上对男子外貌的正面描写均基于我国古典审美标准。针对上述语句,霍译本选择模糊原文的具体描写,将该男子的整体面貌特点提取总结成“fine[6]”“manly[6]”“handsome[6]”“wellproport-ioned[6]”。此处,译者对中国特色文化信息做了归化处理,即,考虑到英文版目标读者对中国古典审美标准并不熟悉,翻译时先对原文进行提炼,再以目标读者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这样一来,读者既能体会到人物的“英俊”,又不必处理大量文化理解障碍。但归化的翻译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原文中的细节信息。
针对同一句人物外貌描写,杨译就更加直接,更符合原文原貌。杨译本并没有刻意隐去或模糊中文原文中特有的文化符号,而是以异化的方式尽可能在译本中还原原文的审美标准。但与此同时,对于并不熟悉中国古典文化的英文版目标读者来说,密集的文化点的还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阅读流畅度,阻碍他们对原文信息的获得。目标读者能够根据英文的遣词用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具体的男性形象,但很难体会到该人物形象的英俊帅气。
观表2,原文中贾母将林黛玉一把搂过,称其为“心肝儿肉[5]”。这一称呼充分体现了贾母对林黛玉的疼惜。在中文里,人们会称自己所珍爱的人为“心肝儿(肉)”,而英文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表达。霍克斯将其核心含义析出,用“My pet[6]”和“My poor lamb[6]”取而代之。目标读者在读到上述英文表达时,能够理解贾母对林黛玉的心疼。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读者就无法感受到“心肝儿肉[5]”这一中文语言表达的架构。
而杨译本则用“heart[7]”“flesh[7]”两词将“心肝儿肉[5]”在译本中进行了重建。英文中有将亲爱的人称为sweetheart的习惯,heart一词也有“被人重视”之意,但译本中的“heart[7]”和“Flesh of my child![7]”难以让目标读者理解到“心肝儿肉[5]”对所感叹对象的心疼和疼惜这层含义。杨译本选择异化策略,还原了原文的用语特点,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目标读者的理解难度。
3归化与异化的选择
从霍、杨两译本中的案例对比可窥见,译者对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影响着最终的译本呈现。采用归化策略的译本之于目标读者通常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阅读障碍较小,但其在原文信息传递时造成的损耗是不可忽略的。
异化策略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特点,包括源语言本身的特点,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原文的文化特征等。异化策略可以将原文原貌在很大程度上展现给目标读者,但这就意味着这类译文对目标读者的要求会更高。它们要求目标读者对译文有更高的接受度,并有一定能力和知识储备去解读原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文化特征在译文中的体现。
故,翻译过程中对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应做到平衡。不能够过分异化,导致译文的可读性降低。也不能过分归化,造成译文对原文信息和特点的重建率过低。必要时,译者可采用添加脚注等方法来调节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胡开宝.论异化与《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J].外语教学,2006,27(1):55-60.
[2]黄忠廉.达:严复翻译思想体系的灵魂——严复变译思想考之一[J].中国翻译,2016(1):34-39.
[3][美]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语言文化与翻译[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4]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J].现代外语,1987(2):27.
[5]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6]曹雪芹.红楼梦(壹)[M].David Hawkes,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7]Cao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M].trans.by Yang Xianyi,Gladys Ya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4.
(责编: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