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心态,寻求教育的平衡点
陈黎明
摘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做人理念,善待学生的错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寻求教育的平衡点,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良好心态; 教育平衡点; 完美自我
中图分类号:G63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36-001
在班主任工作中保持良好心态,既有利于学生的管理,又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创造性开展工作。掌握好教育的平衡点,是班级工作需要重视的方面之一。
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处罚,而是引导他们不断认识和改正错误,认清因错误选择所造成的后果,自觉主动地承担相应责任。我们要善于给予学生成功的期望和暗示,尽可能避免给学生不良地评价与暗示。尽最大可能去呵护学生内心希望得到他人尊重与认可的渴望。这种渴望就是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追求进步的“诱饵”和吸引力,也是我们寻求的教育平衡点。
在班级教育中,寻找教育的平衡点,首先,师生要共同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做人理念。这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先决条件。如我和学生商议制定的“争创一流,打造班级品牌,人人成为精英”的班级目标和“三三四五”的做人理念,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三分别指“认清自己,摆正位置,扮演好角色”和“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交文明人”;四即:“存好心、说好话、交好人,做好事”;五即五不该:“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想的不想、不该做的不做。”久而久之,这些目标和理念,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成为学生行为的标杆和衡量标准。
其次,让学生在心中塑造“完美自我”,努力使之成为现实。这是引导学生完善自我、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也是学生发展和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在班级管理当中,它一直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学生思想正确了,人也就正确了,人正确了,行动自然就正确了。端正学生的思想,是我们管理的治本之策,否则,老师就成了灭火队员,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利用励志、成才的文章和案例对学生反复“洗脑”,逐步调整学生的心态,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起“完美自我”的形象。不断激发学生勇于向上、追求卓越、成就完美自我的积极心态。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做人理念深深根植于学生头脑中,变他律为自律,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他自己心中最“完美自我”。
再次,摆正心态,给学生发展的平衡支点。“智子疑邻”的故事想必我们都很清楚。善待学生的错误,一分为二辩证地去看待学生的错误。养成微笑的习惯,哪怕这种微笑是装出来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用微笑面对学生的错误,形成积极的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自己一个接受学生错误的情感平衡点。
在行为科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保龄球效应”:一个人一球打过去,打倒了7个瓶子,剩下了3个。出现两种不同的评议,一种是扳着面孔指责:“咋搞的!还有3个没打倒!”另一种则是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和颜悦色的语气说:“好!打倒了7个,不错!”两种评议,让被评价者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对前者的评价内心极为不痛快:“你怎么就没看见我打倒了7个?”后者的评价使他感到欢欣与鼓舞,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全打倒,争取满分!”
保龄球效应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看法,将左右和影响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作为老师,最忌讳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学生持有成见。这样,只会造成师生关系僵化,学生处处和老师作对。思想上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行为上无所顾忌,放任自流。不仅害了学生,也不利于班级管理,甚或产生破窗效应,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我们要善于给学生一个积极上进的平衡支点。善于在学生一次次的错误当中,不断去寻找、发现学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闪光点,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辩证地看待,做到赏罚分明,不做无原则的赏识和纵容。善用运用“大拇指式教育”,尽可能少用或不用“食指式教育”。尽可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树立自信心。既然我们肯定了他,就要给他改错的时间与空间,充分信任他。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一面,谁都不会有意識揣着脸皮去给自己的脸上抹黑,自甘堕落的。用我们的宽宏和信任,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尊,用我们的信任与微笑,迫使学生低下桀骜不驯、无所畏惧的高傲的头。用“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大量把学生逼到无法再开口乞求原谅的地步。这实际上是给了学生持续下滑中一个结实的支点,也是学生转折的一个平衡点。
最后,处理问题留有余地,给学生一定退路和台阶。老师要善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看待学生,尊重人的差异性,允许学生犯错。师生矛盾,许多都是所谓师道尊严的思想造成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就是老师的影子,你怎样对待他,他就会怎样对待你。换位思考,当我们不小心犯错时,学生要是不依不饶,那我们又是什么感受呢?推己及人,给学生一定退路和台阶,也是给我们自己留退路和台阶。
当学生犯错时,本处理十分的,处理七分,留下三分,让学生老欠着老师的。同时善于将小事做大,营造声势,响大雷,下小雨。重提升认识,轻责备处罚。当学生犯错时,先让他自己去分析原因、认清后果,自己拿出处理意见,主动承担责任。至于如何处理,让学生自己表态承诺,师生签订口头或书面协议。这种协议式的管理,使学生心服口服。协议就是老师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的接受惩戒的平衡点。把对学生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克制和努力。做不好,他老欠着对老师、班级荣誉的一个承诺,什么时候做好,什么时候协议终止。犹如给学生戴了“紧箍”,把学生牢牢掌握和控制在自己的管理之中。
总之,保持良好心态,用我们的真心和爱心去关爱和尊重学生,适时寻求教育的平衡点。用我们的信任与宽宏,不断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相信每个孩子终将会成为“最完美的自我”。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2]甘肃省人事厅、甘肃省继续教育协会编.《从和谐自我到和谐社会》,2006年3月版
[3]李镇西著.《做最好的老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