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谋划战时政治工作的逻辑起点
王亮
[摘要]战时政治工作作为我军围绕战争和战争准备而开展的政治工作,必须要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战争整体性对抗的特点规律,通过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和直接生成战斗力的“生命线”地位作用,为作战胜利提供相应的政治保证、人才支持、精神动力并组织开展舆论战法律战心理战直接形成作战能力,必须从政治和战争观的战略的高度思考战时政治工作,以战略思维指导和谋划战时政治工作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战争实际和作战形式中,通过提高思维的战略认识层次,不断推动和拓展战时政治工作。
[关键词]战时政治工作;战略思维
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对抗,斗争的形式已经从单纯的军事对抗,演变为以综合实力为基础的全方位全体系的整体性对抗,斗争的范围也已经从军事领域拓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因此,当前的作战形式从政治和战争观的战略高度来看,就是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中紧密配合国家政治、外交斗争而采取的有限军事打击行动,作战形式也演变发展为以具体政治行动为主导的政治军事仗。由此战时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战略地位在政治军事仗这一体现战争本质的新的作战方式中更加凸显。
一、“生命线”地位需要战时政治工作具有战略思维
第一,“生命线”地位赋予了战时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我军的真正优势。”[1]因此政治工作历来就是直接关系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着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等战略层面的重大问题。同时,当前信息化战争在战争整体性的特点之下,使得战争的政治本质更加凸显,也使得战斗力的巩固提高与精神动力、组织保证结合得愈加紧密。由此,使作为我军“生命线”的政治工作,就能够在军事行动中的政治主动权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关键性因素的大背景下,通过战时政治工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战略层面发挥出更大的优势。相应的我军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的战略地位也通过战时政治工作体现出来。
第二,战时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需要战略思维的谋划与指导。“战略思维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军事领域的体现,是战争艺术的最高层次思维,是提升政治工作根本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2]现代信息化武器装备虽然使战争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历史进程,但在战争整体性的特点之下,信息化战争不但没有改变战争的政治本质,反而使战争的政治本质更加凸显。军事服从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政治军事仗因此发展成为战争中主导的作战形式,战争的暴力手段使用也因此受到各种限制,所以如何谋求军事行动中的政治主动权,发挥“生命线”的战略优势,就成为谋划战时政治工作,进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只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军事行动中突出的政治性,才能指导战时政治工作在作战实际中更加集中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目标与核心利益;才能选择非武力的软杀伤这样政治作战效果更加明显的策略选项,作为争取政治主动的指导原则。
第三,战略思维本质上体现了思维的认识层次。从思维本质上讲,战略思维是一种登高望远、居高临下的全局性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中处理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达成全局性最佳效果;是通过对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和主要矛盾的把握,作出科学决策的思维模式。因此驾驭全局就成为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从逻辑关系上讲,战略本身就是一种逻辑选择。战略的产生,就是一个实践行为主体假设与选择的逻辑推理过程,其推理依据的就是“需求—矛盾—对策—选择”这一逻辑关系。因此,战略思维的思考角度直接决定着实践主体的行为选择。所以战时政治工作只有一切着眼于全局,一切以全局作为观察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抓住作战实践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在局部与全局发生利益冲突时,以全局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最终达到最佳的全局性效果。
二、战略思维决定了战时政治工作功能的发挥
第一、战略思维是战时政治工作功能发挥的根本依据。我军的政治工作是伴随着我军在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一同诞生的,从我军政治工作创立的那一刻起,就是为着赢得战争胜利的。作为我军战时政治工作思想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与谭政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最具有代表性。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正是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高度,对战时政治工作若干根本性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如:“要把战争的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群众,使士兵和人民群众都明确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有什么关系”[3]等,根本性的指出了战时政治工作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以及来自人民之中的广大官兵,更进而明确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4]这一战时政治工作功能发挥的根本依据。
第二、战略思维是战时政治工作功能发挥的具体指导。我军战时政治工作自身是没有独立的任务的,它所进行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必须放在提高战斗力和保证赢得战争胜利上的。因此战时政治工作的具体任务也总是随着战争对象的不同和作战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由此可见,战时政治工作功能的发挥必然是处于全局性战略的总体指导之下,必须通过“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5]的方式,贯穿于具体的各项工作和任务行动之中才能发挥作用。只有从战略的高度上思考达成战争目的的政策和步骤,才能切实有效的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形势,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合乎全局利益的判断,然后再根据具体任务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通过战时政治工作对官兵和群众进行教育指导,真正在实践中针对实践主体发挥出战时政治工作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战略思维是战时政治工作功能发挥的基本保障。没有了思维的高度也就失去了思考的深度,同时也就制约了实践活动的开拓发展。思维之所以能够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引,就在于其作为认识层次的具体体现必须符合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而战略就是研究战争全局性规律性的东西,战略思维就是对战争全局规律的认识,“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军事领域的体现,是战争艺术的最高层次思维,是提升政治工作根本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6]惟其如此,才能在战争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从大量纷繁复杂的工作中,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抓住作战实践中的主要矛盾。因此要发挥战时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要通过战时政治工作功能的发挥,来确保军事行动符合作战的政治目的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那么将思维的高度放在战争全局的战略层面上,就成为战时政治工作功能充分发挥的基本保障。
三、战时政治工作与战略思维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第一、战时政治工作的拓展源于战略思维。在战时政治工作领域中,战时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拓展“必须要有极其宏大的视野和思维空间,站在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平台上,从哲学、政治学、外交学、指挥学等众多的学科群中吸取丰富的理论营养”[7]。与此相应,战略思维是一种登高望远、居高临下的全局性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中处理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对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主要矛盾的把握作出决策,从而达到全局性最佳效果的科学思维模式。正是战略思维这一驾驭全局的认识特点,使战时政治工作的实践活动在战争整体性突显的作战实际中,通过对战争全局性的认识和把握,随着作战领域的延伸而不断拓展。
第二、战时政治工作促进战略思维认识的完善。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于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的认识同样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作为认识层次具体体现的战略思维也相应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战略思维所以能够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引,就是因为其作为认识层次的具体体现,能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将实践中新获得的经验和前人积累的经验升华为当前实践的一般指导,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战争实际,从而对同样不断发展变化的战争规律进行认识和完善,提高对战争的整体性对抗特点规律的认识,更加准确的把握作战中的主要矛盾。而正是战时政治工作在作战实际中的实践活动,为战略思维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实践平台。
第三、战时政治工作与战略思维是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知行统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正是战略思维这一驾驭全局的认识特点,使战时政治工作的实践活动在战争整体性突显的作战实际中,通过对战争全局性的认识和把握,随着作战领域的延伸而不断拓展。也正是战时政治工作在作战实际中的实践活动,为战略思维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实践平台,从而能够对同样不断发展变化的战争规律进行认识和完善,提高对战争的整体性对抗特点规律的认识,更加准确的把握作战中的主要矛盾。这种认识与实践循环往复、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螺旋上升模式,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注释:
[1]《军队政治工作学》,第55页
[2]《战略思维的基本特点》,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马骏,《战略参考》2011年第7期
[3]《军队政治工作学研究综述》,第174页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11页
[5]《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399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战略思维的基本特点》,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马骏,《战略参考》2011年第7期
[7]《军队政治工作学研究综述》,第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