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梦的价值取向
阮黄南
摘要: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三个层次梦想的实现要靠中国道路,靠中国力量,靠中国人的正确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这一梦想实现的价值取向,它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揭示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标准。
关键词: 中国梦;价值;正确取向
中图分类号:D26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37-02
“中国梦”是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的提出的,它深刻的阐述了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梦想为所有中国人所理解接受和兴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深深的烙入中华民族的每一次革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的将哲学思维与政治眼光结合到我国的国情,切合实际地把我国人民对未来的殷切希望概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然要这一梦想成真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凝聚力量、才有走向胜利的道路。
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和平发展,民主法治,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道路,宽广无垠。中国人民在辛苦卓绝的实践中,奋发图强,大胆创新,精诚探索,摸索出符合时代潮流的、能够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道路。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文化兴邦与科技强国、凝聚强大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千百年来,不屈的中国人用实际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价值标准的最高意义,这种意义就是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双重实现。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这就要靠全体中国人追求梦想的正确价值取向。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拥都有着平等实现梦想的权利,享有着实现梦想的广阔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生活在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在机会与梦想面前,前所未有的拥有平等的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共同圆梦的机会。中国的梦,就是全体人民的梦,人民的梦实现之时,就是中国梦实现之时,这也就是中国梦之所以有强大的凝聚力的原因,它凝聚了全体人民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期许。当然,只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高度人文价值准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那就蕴含着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并能汇聚起全中国人的力量;而且,在每一个个体梦想实现的同时,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成为现实。
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强富强这三点是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这三者是统一的。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坚毅、执着于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中国人民独特的气质。在波折与苦难、挑战与成功交错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把建立统一稳定、主权独立的国家作为努力的方向。中国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脚步,在党的十八大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全国人民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实现中国梦的三个价值层面
中国梦的提出,促使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形成。随着物质资源的日益丰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精神文明。中国梦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外国的优秀文明和马克思理论结合在一起,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进而凝聚产生整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人民强则中国强、个人的梦想实现则中国梦就得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是实现三者的协调共进,和谐发展。
(一)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更是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目标。“两个100年”目标的实现,其实最终可以用七个词语高度概括,那就是“强大、稳定、富裕、和谐、文明、美丽、创新”。
我们都知道,从人均的角度看,现在中国还是世界上最穷的“第二大经济体”,是发展中的大国。所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尽早走出发展中国家的队伍、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在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成员的民主权利落实保障、社会关系协调、政治清明,实现国强民富、有序民主、政治文明、社会和谐。
(二)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也是中国梦的目标之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是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绝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与国力增强,更重要的是创设适宜人们全面自由发展的环境,突破束缚人们合理愿望的陈规旧矩,让社会成员过上富足且有尊严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社会成员人格独立,具有个人自主性的责任自由;社会成员人格平等,具有财富获取、各种权益保障的均等机会;社会成员得失公平,真正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对应、贡献与索取的对应、恶行与惩罚的对应、善行与奖励的对应、作用与地位的对应;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以及对正当公民权利的合理保护,政府权力和公民行为均受到法律制约,司法判决具有权威性,排除社会组织和个人意志的任意性和专横性,还有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提升,等等。可见,中国的发展,不应以牺牲任何群体和个人为代价,而应是所有群体和个人共同享有实现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权利,哪怕最卑微的生命也要有阳光的照射,也有他的尊严。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社会将变成一个充满着冷漠和仇视的社会,将是一个断裂的社会。不可否认,当代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但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竞争:赢者理直气壮,输者心服口服;赢者不会是赢者通吃,输者不会是一败涂地。这样的社会才会既持续充满活力,又使社会成员心平气顺。为此,要保证阶层流动的渠道始终是畅通的,任何固化社会结构的制度和体制,以及制度之外的种种潜规则、暗规则都必须通过改革彻底清理。
(三)个体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内涵,这是中国梦的实现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和民族,并不是两个抽象的词汇,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血肉相连的,每一个鲜活的社会成员构成的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人,都是在追求单独个体的发展。而要实现个人的梦想,我们每个人应该自觉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之中,凝心聚力,这不仅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更能为每个个体价值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个人层面的领导引领者每一个人梦想的实现。爱国,是公民的社会美德,爱国是人们能够热爱同胞服务于民、明确与祖国血肉相连福祸相依。敬业,是公民的职业素养,职业不仅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场所。诚信,是为人的基本德行,诚信是社会合作、互相信任、共同发展的到的基础,更是人们能够幸福生活的道德基础。友善,是人宽厚的德性,是人们将善良与宽容凝聚在一起使人间充满爱,使社会充满温暖。
三、中国梦的价值取向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牵动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机制的转轨更是影响着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化,一系列的转变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适应新社会结构、新变化的同时不忘个人对社会的责任,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适时应用到具体行为中。以便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凝聚社会力量。
每一个中国人要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显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拥有自我生长能力的正确的价值观,既是一个关乎生活实际与生存现状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必须予以回应的理论课题。人本身存在两重性:人的生命既有社会性,也有生物性;人的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既是为我的又是为他的。在当今中国,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自身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国价值观的“引领”,或许难以调动麻木的神经,但我们的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中国价值观的深厚沉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中国价值观的强力支撑。
总的来说,随着我们对“激进个人主义”的反思和对“抽象的集体主义”的放弃,人与社会的尖锐矛盾逐渐成为历史。不可否认,置身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我们,面对多元的利益、多样的观念、多变的思想,有些人的价值观缺少时代“血脉”的滋养,导致在面对公共事件时,少了一点深层思考,多了一些浅层宣泄;有些人的价值观缺少宗旨“脊梁”的支撑,导致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少了一点规则观念,多了一些利己算计;还有些人的价值观缺少责任“风骨”的承载,导致在制定职业规划少了一点突破思维,多了一些安逸心态等等。这一切对我们个人价值实现的梦想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民为追求各自小梦想汇聚而成。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亿万中国人民又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不断奋勇前行。中国梦是中国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而实现中国梦又是中国价值观的具体践行。当这些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价值观集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价值观。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对美好梦想追求的人,我们不要太注重眼前的得失,否则,将被外部环境束缚梦想的“翅膀”。我们要在中国道路上,践行着中国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甘甜,体会到“拯救灵魂,安顿心里”的自得,体会到“播撒清凉,愉悦自己”的幸福,体会到“立党为公,服务民众”的回报,我们的梦想也最终在此刻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我们将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自豪!
参考文献:
[1]王淑芹.国家、社会、个人:中国梦的价值主体[N].光明日报,2013-04-10.
[2]王召收,孙冉.“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8).
[3]葛晓莉.中国梦的价值导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1).
[4]李金玲,郭家威,蔡凌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