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策略

    张玉荣

    【摘? ? 要】初中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其最终也将反作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初中数学知识学习难度较大,为了降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教师应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生动化、简单化,这样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会大大增强,数学思维水平和数学创新能力也会显著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学生思维;激发和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2-0020-02

    Motivation and Guidance Strategi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inking in New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eaching

    (Jiaocun Junior High School, Ning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Yurong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knowledge comes from life, and it will eventually react to life and serve life. It is difficult to learn mathematics knowledge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make abstract mathematics problems more vivid and simplified, so that students' confidence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will be greatly enhanced, mathematics thinking level and mathematics innovation Ability will also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Student thinking; Stimulating and guiding strategies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的特点

    创造性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与旧教材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对数学教材的分析和讲解,错误地认为只要深入讲解数学教材便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要求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正确认识初中数学教材特点,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提升数学教材使用的创造性,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应用数学教材,而且可以延伸和拓展数学教材。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从原有的教教材转变为使用教材。在传统的、落后的初中数學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让学生真正了解和体会新数学教材创造性的特征。同时新数学课程具有探索性的特征,而新数学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潜力,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新数学课程重视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大部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重视学生空间和时间观念、符号感、统计观念的培养,大大降低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以社会热点为出发点,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新课程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将会使用良好的数学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有效解决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大幅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新数学课程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了更多探究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掌握更多数学学习技能,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同时新数学课程简化了运算过程,鼓励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使用新的设备和器材。除此之外,新数学课程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意识的培养,其中包含的数学内容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观察、验证和猜测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策略

    (一)创设相应的问题探究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深入分析和研究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探索思维。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这一课时,初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绘制函数图像的机会,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函数问题情境,比如“‘y=3x+2与‘y=3x这两个函数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有效结合以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而找出正确的函数学习规律,使学生通过画函数图像总结出相应的结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将会形成良好的图像思维和图表思维,为有效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式,进而快速掌握解决函数问题的方法。而初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正确总结学过的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将会形成连贯性的数学学习思维。比如在学习其他函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一次函数”的学习思维,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学习规律,使用数学知识点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二)培养课堂讨论的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很多知识点,比如函数知识、几何知识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总结和归纳这些数学知识点,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课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关于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有效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更加全面地学习新知识。初中数学教师要定期指导学生总结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而促使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思维的形成。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对比,对比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有着不同的解法,初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求解方法,学生在经过不断的自主探索和学习后,他们将会找到最佳解题方法,数学思维能力也将大幅度提升。

    除此之外,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提出与方程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积极讨论和探究,并且使用科学方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在具体的小组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分享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好办法,进而明确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思维水平。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会应用到各种推导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该种类型的数学题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进而形成正确的答案。

    (三)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

    生活是形成数学问题的重要源泉,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知识。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生活与初中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生活为出发点和入手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审视数学教材,抓住数学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间的结合点,合理应用学生生活中包含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入手点思考数学知识,独立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抽象的数学问题,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中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源头,进而从根本上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活跃初中数学课学习氛围

    要想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必要因素,而民主、和諧的师生关系则是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持高涨的热情和饱满的情绪。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和赞扬每一位努力探究问题的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进而使学生对探究的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初中生自觉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动机,也是初中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前提。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使用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充分挖掘每一位初中生的创新潜力,丰富初中生的想象力。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同时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利用图像、视频等方式将数学知识进行简化和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助学生于学习的数学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复杂的数学问题变成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的实际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教育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探究数学知识,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邱江丽.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1).

    [2]傅铁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