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教学法在中职毕业生四年制本科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大环境下,英语教学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而TRP全肢体反应教学法主要用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初学者口语教学。本文探讨了TPR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层次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TPR教学法;公共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陶媛(1982-),女,汉族,湖北天门人,福建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商务英语。
近几年,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为了响应国家以及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我校本着“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积极搭建职业教育人才“立交桥”,努力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旨在将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培养成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而英语这一公共基础必修课,在打造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而作为技术型人才,中职毕业生的英语学习应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由于中职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他们的英语水平大多停留在初中階段。除了基础薄弱,还存在学习英语目标不明确,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与热情等问题,有的同学甚至产生厌恶、反感情绪,这些都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经研究笔者发现,TPR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一、理论基础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肢体反应教学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语言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后——詹姆斯·阿士尔(Dr. James J. Asher)提出。其主要目标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初级口语教学,它是一种以语言与动作结合基础之上的教学法,试图通过一些肢体语言和活动教授语言。TPR 重视话语的重复和动作的伴随,这与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有关联,该理论认为,记忆联系越频繁,该记忆的联想就越强烈,回忆也越容易。同时,他也认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观点,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生在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Asher认为成人的二语习得与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类似,即儿童培养“听”的能力之后才发展“说”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
全肢体反应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先将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成一系列的指令式语言项目,然后请学生对这些项目用动作作出反应。其他课堂活动包括角色扮演和幻灯片放映,角色扮演以日常情景为中心,比如在餐厅、超市等。
三、在中职毕业本科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本校以听说为主的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TPR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词汇教学。词汇是英语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单词,好不容易记住了,却听不懂,说不出口,更谈不上应用。根据TPR教学法,教师将生词、词组等置于祈使句中,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口头指令做出正确的动作。这一过程,让学生同时熟悉了单词的发音,理解了单词的意义,学生掌握后可以扮演老师,通过向其他同学发出指令,开口练习发音。
以指路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首先确定该话题的核心词汇,如,traffic lights、turn right、intersection、cross、walk along等。针对这几个表达,教师可以发出如下指令(必要时可以重复几次):
(A) Please stop at the traffic lights.
(B) Please turn right at the intersection.
(C) Please cross the street.
(D) Please walk along the street.
然后,邀请若干学生一起对某个指令做出反应,教师要仔细观察,待该组学生掌握后,可由某学生发指令,其他同学配合。待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如发出以上指令,甚至会正确地变更指令后,教师可以增加指令难度,如:
(E) Please cross the street at the traffic lights.
(F) Please walk along the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intersection.
按照以上方法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词汇的学习经历了从接受(听)、到反复练习(做)、再到运用(说)三个由浅入深的阶段。尤其是学生发出指令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应用,相较于枯燥讲解、机械背诵式的词汇学习方式,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 听说训练。Asher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类似的。儿童是先听懂话语,然后才发展说的能力,所以“听”的能力的培养先于“说”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建议遵循听力先行、口语随后的原则。
上述指路的核心词汇教学,其本质即基于词汇的听说训练,是为后续的基于场景的听说训练做铺垫,所以这一步骤至关重要,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在学生已经基本能听懂甚至能表达核心词汇之后,可能有的教师就让学生组织对话,进行角色扮演了。但在TPR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建议在让学生进行口语演练前,教师应组织场景相关的听力材料、影片材料让学生反复聆听,学习该情景下的常用句型,之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或配音练习,最后才让学生模拟情景进行口语操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知悉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判断朗读或配音练习应该持续多久,以及何时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必要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学生主动尝试,万万不可在学生还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赶鸭子上架”,给学生带来压力,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笔者之所以这样设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遵循TRP教学法先“听”后“说”的原则。学生的口语训练如同孩童学语,千万急不得。有的学生不愿开口不敢开口,只是时间还未到。其二,是朗读和配音练习符合理论中“话语的重复”原则,同时相较于开口说英语,这两种形式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操作性强。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除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同样重要,笔者认为应以日常活动为中心进行组织,例如,自我介绍、城市导览(指路)、机场接机、餐厅点餐等。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局限性,TPR教学法也不例外,例如抽象信息就不适宜用指令式语言进行教授,并且此教学法更适合英语初学者的口语教学,Asher本人也曾强调此教学法应结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作为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然后再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学生的层次水平,应挑选合适的一种乃至几种教学方法。所谓“教而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在了解课程和学生实情的基础上,如何提炼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Jack C. Richards and 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Third ed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3]孙雅丽.TPR 教学法与大学英语课堂[J].海外英语,2010(5):54.
[4]楼靖.TPR教学法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J].科技视界,277.
[5]余珍有.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和TPR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9(2):24-25
[6]钟丽青.TPR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赜[J].成才之路,2017(32):74-75.
[7]钟静.浅谈TPR教学法对学习外语兴趣的培养[J].惠州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4):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