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真理光芒
[摘要]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4—0035—04
[作者简介]王克群,男,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党的方针政策。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深刻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了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高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指引人民改造世界、探索时代发展新课题和回应人类社会面临新挑战等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實践的壮丽篇章。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2]马克思40年如一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揭示资本主义何以产生、何以灭亡,社会主义何以可能、何以兴盛的客观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指明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正确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者由于其历史唯心观,看不到无产阶级及其他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身上,甚至乞求统治者发善心来帮助其实现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只陷入纯粹的空想中。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是人们或某个“天才”“理性”活动的结果,从而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拙上,揭示了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唯物史观同时揭示了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如果没有无产阶级这一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领导,不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不发挥、不依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因此,由于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所谓的“天才人物”,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隐藏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平等伪善面具下的真正面目,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工人付出的劳动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工人在工厂的绝大部分劳动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平等”面具下的实质上的不平等,其剥削实质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形式更加隐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势必会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资本主义社会终究也逃不过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样的被推翻和被取代的命运。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表明,只要还存在剥削的社会,它就必定会灭亡。当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一旦强大起来,终究会消灭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建立一个真正能实现人人平等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说,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在170年历史实践的检验中,马克思主义没有因为创始人的离去而消失,而是大浪淘沙真金呈现,岁月流逝愈显珍贵。这一科学理论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社会解释力、未来预见力,仍然是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指导,仍然在世界各国要求社会进步、追求公平正义的政党和人民中拥有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占据着人类思想史的最高峰。
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3]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从创立时到170年后的今天,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在人民中享有如此高的声望,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是因为它玄奥,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性科学性真理性认识,指明了人民争取解放和创造幸福的方向,为人民所接受和信服。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论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不是从超历史的人性出发,而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实矛盾出发,作了深入的经济学、历史学的分析,进行了革命的实践和实践的革命,根据经济发展、历史变革的规律,提出未来社会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正是在人民群众追求社会公正和自身幸福的不懈奋斗中,马克思主义给人民群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营养、科学的理论指导、锐利的思想武器。
纪念马克思,赓续马克思主义,需要我们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为人民谋幸福”不是空洞口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就是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要满足人民更多元化的诉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要依法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更加强有力地打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4]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民权利,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如此,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从马克思主义中获得滋养,人的全面发展就能更生动地实现,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也能更生动展现。
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5]
在人类思想史上,从没有一種理论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问题涌进新阶段,很多根源性的矛盾,只有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来剖析,才能得出真正令人信服的结果。
真理的力量在于经得起实践检验。世界历史上从没有哪一位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把深邃的理论智慧与现实的社会行动如此紧密地结合起来;也没有哪一位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亲自投身于人类的解放事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的理论并不懈探索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克思是公认的“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并没有让马克思主义过时,而是更加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从《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时空巨变。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种种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震荡。我们从19世纪中叶到21世纪今天的历史变化中,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科学研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趋势、规律仍然具有透彻的解释力和有效的预见力。
人民群众是物质实践和社会变革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价值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绝不应当成为“饥寒交迫的奴隶”,成为“全世界的受苦人”,相反,人民群众应当也必须成为物质生产、社会发展和价值的享有者。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第一天起,就在积极为中国人民利益而奋斗,主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到中南海,将民族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历史的责任始终扛在肩上,一心为民,矢志不渝,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优秀干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鞠躬尽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各领域改革不断提速,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啃下来了,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伟大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面临的新矛盾、新目标、新任务,都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动力,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6]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体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不是终极真理,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学说当成“终极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突出体现为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每一个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都努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催生和演绎出新的理论形态,从而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回望风云变幻的人类历史,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多少曾经闻名遐迩的理论学说已经失去光泽,但马克思主义依然放射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保持旺盛活力,不断战胜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根本原因不在于其发现了“终极真理”,而在于其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能够在与时代同行中获得生生不息的生机活力。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开放性是内在统一的,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本国实际和时代提出的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坚持是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基本原理的坚持就不可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发展是坚持的不断升华,发展到新的时代高度是坚持的最好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提炼和深入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而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并为深化人类发展规律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也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成果都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2][3][4][5][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2).
责任编辑: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