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牛津教材教学新设计探微
【摘要】本文阐释《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结合目前旧教材,更新教学设计,从What, Why, How三方面解读文本,践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探讨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落实,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作者简介】陈卓琦,盛泽中学。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定义与阐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如何在高中英语学科发展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架起新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践行英语学科六要素整合的重要桥梁。《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 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 语言技能发展、 深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維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18)。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主题意义为中心,依托具体的语篇,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其英语学习是有层次、有维度的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基于语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理解意义和文化价值取向,属于信息输入;应用实践类活动深入语篇,内化巩固新知,运用自动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属于初级输出;迁移创新类活动超越语篇,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将价值观与能力转化为素养,属于高阶输出。
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把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学核心任务,使学生获取知识,理解内涵,比较异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必备品格,发展关键能力,建构知识,转化能力,形成素养。夏谷鸣、杨良雄(2018)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体现了“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结构,改变了原来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虚化,增强了整体性。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牛津教材教学实例
基于目前旧教材新课标的事实,笔者尝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改进原有牛津译林版M7U4Project教学设计。
1.? 文本解读。笔者原本设计为以读输入、以写输出,整节课偏重词汇和知识,完成学校关于接送孩子安全建议的告家长书。在英语学习活动视域下,尚停留在应用和实践阶段,未达成深度学习的高阶输出。
笔者重新从 What,Why,How三个层面解读文本、把握文本主题,梳理文本结构,从而更好地围绕主题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1) What(语篇主题和内容)。文本属于人与社会主题, 是典型应用文,主要讲述交通问题发生的各类原因和预防建议措施。分为驾驶员和行人两方面原因并给出相关改进建议。
(2)How(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本文以通告展开,文章结构整齐清晰,第一二段解释通告原因意图,文章主体部分从驾驶员和非驾驶员两部分分述肇事原因和建议,最后一段总结规劝。全文用一般现在时,语言特点使用正式文体被动句和建议性词块。
(3)Why(语篇深层含义和价值取向)。作者从警方角度出发,通过介绍肇事原因,引起学生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和交通安全防护的思考,帮助其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脆弱”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谈论交通事故的原因,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和思辨能力。
文本解读的内容要通过活动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引领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感知、吸收、内化、迁移值(王蔷 2016)。改进后笔者的教学目标如下:学生学习完本篇后,能梳理和提取交通事故的机动车驾驶员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肇事原因信息,用思维导图描述阐释预防交通事故的做法;分析和总结频发背后的原因和形成应有的生命安全态度;代表地铁站给乘客出书面地铁事故安全建议,加深对交通安全和生命脆弱的认识。
2.? 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1)学习理解类活动。首先,提问学生:Anybody in our class had traffic accidents? Why? Do you think traffic accidents cause many deaths and injuries?在学生意识到车祸问题后,教师再提问:If you were the police, what suggestion would you give ?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指向感知与注意,提出问题,激活问题普遍性已知,关联学生,铺垫相关语言知识,驱动探究愿望,引发阅读期待。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causes of traffic accidents ?Who are involved?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完成文本主要信息的梳理。
[设计意图]指向记录与梳理,整合警方给出的事故原因,构建事实信息结构图并从中获得新知,形成新知识结构,填补阅读者与语篇的“信息差”。
(2)应用实践类活动。教师请学生们分组描述解释交通事故并给出相关建议,得出原因。
[设计意图]指向描述与阐释,让学生用英语描述事故原因和建议,内化其所学语言知识,整合语言信息,以便能更准确得体地运用已学语言知识。
然后,教师围绕主题,通过问题链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特征,并进行分析与判断。How do the police describe the causes? How do the police describe those drivers, cyclists and pedestrians? How do the police give suggestions? in what ways? What if the beginning part and the conclusion part are deleted?
[设计意图]指向分析与判断,学生围绕通告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1.2促进思考肇事者问题和结果的严重性,深化对该语篇交通安全主题的理解与认识,问题3.4关注认识文体表达的组织结构和语篇结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语用知识,提升语言组织策略。
(3)迁移创新类活动。
教师给出四个问题供学生回答:
What are you most impressed with this notice?
Will you speed if you have a driving license?
Will you cross the road when alone if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at night?
Will you check your phone when you are driving or walk on the way like in the subway?
[设计意图]指向批判与评价,问题1巩固对语篇具体信息的理解;问题2、3思考深层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所知指导自己的言行;问题4创设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新情境,培养学生批判评价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实现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最后,教师让学生们探讨:如果你是地铁站工作人员,如何书面帮助乘客提高安全意识?要求:Above 2 suggestions in the form of a formal notice.
[设计意图]指向想象与创造,综合运用语言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充分应用已建立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知识解决问题,在大脑中建构新的意义,实现人与社会的主题迁移,开展创造和想象活动,以更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结语
學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层层递进的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践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知识获得、能力转化和素养生成的整体提升,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从碎片化学习走向整合化学习,从学科知识转向学科育人,由思维低阶迈向高阶思维,逐级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从而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有过程性的,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依托教材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行为,才能最终在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中,拥有践行活动观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挥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夏谷鸣,杨良雄.走进新课标,迎接新挑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福建教育,2018(11).
[3]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