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氧疗与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霍欢晓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接受无创辅助通气与高流量氧疗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58例RDS患儿,根据治疗方式分组,A组行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简称HHFNC)治疗,B组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简称NCPAP)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A组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 为RDS行HHFNC治疗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辅助通气;高流量氧疗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3..01

    RDS的病因是肺表面缺乏活性物质,难以维持正常呼吸,导致呼吸困难等表现[1]。NCPAP是其常用疗法,可改善呼气功能,但其并发症多,安全性不佳。HHFNC是RDS的理想疗法,不对鼻部产生明显刺激,疗效确切。为探讨两种疗法的实用性,本研究选取58例RDS患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为2017年3月~2020年3月间来院治疗的58例RDS患儿。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后,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胎龄是32~36周,平均(33.54±0.19)周;出生体重为1.5~2.5 kg,平均(1.78±0.18)kg。B组28例,男15例,女13例;胎龄是33~37周,平均(33.95±0.24)周;出生体重为1.6~2.8 kg,平均(1.82±0.24)kg。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B组行NCPAP治疗:气管插管,而后使用固尔苏治疗,每次剂量为1.25至2.50 ml/kg,间隔12 h追加剂量100 mg/kg,最大量为300~400 mg/kg。预热药物至37℃左右,通过加压气囊给予吸氧处理,插管拔除后进行无创通气治疗。

    A组行HHFNC治疗,固尔苏用法同B组。使用中氧流量,根据患儿体重选择具体的氧流量,1~1.9 kg的初始氧流量是3 L/min,2~2.9 kg为4 L/min,3 kg以上为5 L/min,最大氧流量不可超过初始量+3L/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氧疗天数、辅助通气天数和住院天数等可行性指标;记录支气管痉挛、气漏、面部变形等安全性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 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表达是(x±s),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值<0.05。

    2 结 果

    2.1 对比可行性指标

    A组的氧疗天数为(8.57±1.31)d,B组为(10.62±1.48)d(t=5.594,P=0.000);A组的辅助通气天数为(4.08±0.65)d,B组为(5.94±0.71)d(t=10.416,P=0.000);A组的住院天数为(23.18±3.44)d,B组为(26.15±3.57)d(t=3.226,P=0.002)。

    2.2 对比安全性指标

    A组出现1例(3.33%)支气管痉挛,并发症率为3.33%(1/30);B组出现2例(7.14%)支气管痉挛,2例(7.14%)气漏,2例(7.14%)面部变形,并发症率为21.43%(6/28)(x2=4.469,P=0.035)。

    3 讨 论

    RDS多见于早产儿,原因是早产儿的肺部未发育成熟,胎龄较小,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使其肺部容量与残气量功能低下,易合并肺泡萎缩,导致呼吸衰竭或呻吟等症状[2]。其治疗关键是纠正缺氧,恢复气体交换功能,逆转病情。NCPAP属于无创通气疗法,其可尽快恢复患儿的肺部功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佩戴装置会压迫局部组织,因此可能导致患儿面部变形。加之其不采用加湿设备,会使患儿的气道干燥,可能伴有支气管痉挛。HHFNC是对无创通气的优化,其包含加湿装备,可确保气流湿度和温度,缓解气道平滑肌的干燥表现,可减少阻力,提高肺部顺应性,不易引发气漏。其不采取头面部装置,因此不压迫患儿面部,舒适度更高,患儿不容易出现抵抗情绪和行为。在接受两项治疗时,需严格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参数,确保治疗安全[3]。

    结果中,A组的治疗时间短于B组;并发症率(3.33%)低于B组(21.43%)(P<0.05)。说明HHFNC治疗RDS的效果优于NCPAP,可缩短治疗周期,促进病情康复,且不易导致并发症,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丽明,林妃红,林 果.高流量氧疗与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2):182-183.

    [2] 区晓毅,廖继研,李烦好,等.三种不同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2):1-5.

    [3] 张瑞敏,刁玉巧,翟淑芬,等.3種无创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44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