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
肖汉武
随着全球各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融入会计业务工作后,导致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很难直接胜任社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因此,本文先介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供高职院校参考,以便高职院校更好的开展教学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介绍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会计业务为导向,主要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与信息技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应用型学科,培养既懂会计业务知识又懂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学生通过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够适应各种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
1、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但主要是涉及两部分知识,一是会计知识,二是计算机知识。而会计知识的内容又非常的广,涉及到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内容;计算机知识的内容也非常广,涉及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等课程内容,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需要将上述的一些课程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2、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财务软件在计算机上操作,给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能胜任企业电子化账务处理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纸上谈兵,注重实践操作,排课时做到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至少到达1:2,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各种主流的财务软件操作流程,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实训的硬件设施落后
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都有相应的电算化实训机房,但由于资金的问题,没有重新购置计算机而去组建新机房,一般都是在原有的其他实训机房上安装会计电算化软件建成的。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机器设备购置的时间比较年久,配置较低,稳定性也不好,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每次都要花上5-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账套的备份和恢复,甚至在实验时还会出现电脑运行速度慢、蓝屏、死机等一些硬件问题,给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严重的影响课堂正常教学进程。
(二)实训的软件更新不及时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管理者与使用者一般都是两拨人,一拨人负责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的管理,他们基本上不了解会计电算化市场软件更新使用情况;而负责教学的一拨人,对于软件的更新与维护比较困难,因此只要目前软件还能够去教学使用,至于什么版本,一般也不会去关心,导致教学软件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致培养的人才针对性不强。目前有好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软件基本都是版本较低的单机版,如用友U850演示版、用友U861演示版等版本,并且会计电算化账务模拟使用的期限还是有限制的,要求模拟的账务处理在三个月以内,与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版本差异较大,已不能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了,再加上会计电算化實训软件更新耗时费力,有时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如果高职院校没有这方面更新的预算,那就更不可能去更新了。
(三)教学课时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本课时均在72课时左右,目前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还在继续减少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课时,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多的限制,留给学生训练的时间也就少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熟练掌握其相关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一定的差距。
(四)教学形式单一,实训内容简单
当前从调查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情况看,教学形式单一,实训内容简单,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上都是老师先用PPT进行知识点和案例情景阐述,选取相关操作案例进行上机操作演示,然后学生根据老师演示的操作内容,进行上机循环训练。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再请示老师,老师根据问题的情况,进行再次演示讲解。其实学生实践的内容基本都是老师课堂演示或讲解过的内容,学生只是去巩固练习,在课堂中老师仍是主导者,学生完全在老师的安排下被动的学习和接受知识,如果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学习,在操作训练时基本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导致与老师基本没有互动、交流,无法提高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更是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师资团队力量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的老师,一般都是在走出校门后就由学生的角色转换为老师的人员担当,多数都是缺乏工作经验,或者是偏向计算机操作,或者是偏向会计业务处理,他们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所需的专业知识没有系统学习,更是没有去过企业学习实际操作,这样对于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具体如何运行与应用了解的不是很好,甚至是不了解,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都来源于教材,在熟悉教材和财务软件后,就开始照本宣科的进行备课,无法将会计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真正的融合,导致在教学时,出现这种或那种错误的操作提示,更是无法对会计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只能通过教材和PPT向学生讲解其财务软件的操作步骤,无法将财务软件的操作与会计理论知识结合,学生从而也无法更好的理解,教学的效果较差。
三、优化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手段
(一)做好预算,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的硬件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咨询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商,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运行的硬件环境,同时也要走访已经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相关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状况,根据调查实际情况,及时做好现代化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的预算,购买一批配置高、内存大、运行快而稳定、储存空间足的经济型电脑,合理设计实训机房的网络布线,使其方便老师教学、学生安全训练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
(二)与企业接轨,及时更新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加强与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企业联系,了解其电算化软件运行的版本和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然后咨询相关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商,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同时尽可能与软件开发商的服务人员搞好合作关系,方便以后软件使用问题可以得到帮助,根据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培训方向,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会计电算化软件版本低的问题,又可以搞清楚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为以后更好的教学提供了全面保障。
(三)根据教学实训需要,合理规划教学与实训课时
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操作训练需要,合理增加教学实训课时。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是一个学期72课时上完,可以调整为一个学期144课时,这样既为老师教学提供足够的课时,也为学生的操作训练提供大量的时间。或者也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整为两个学期的课程,保证学生实操训练的时间,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有时间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运用。
(四)改善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由老师讲解和演示,再让学生仿照练习,这种方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既不符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教学方式,设计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重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老师作为引路人、催化师,只负责案例情景的设计和实训资料的解读,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学生分组分岗位训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独立完成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相关业务处理和步骤操作,真正的动起手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另外会计电算化教学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先整理好案例,设计好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任务主体,老师为协助人,以设置好的任务为驱动,使老师和学生协作起来,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也可以很好的培養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增强师资团队力量
老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综合业务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师资人才队伍的建设,总体来讲,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及时更新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学习会计业务知识和计算机业务知识,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同学科老师的交流,尤其是向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虚心学习,优化自身教学资源;
其次高职院校也应安排老师到优秀的校外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与时俱进,让老师真正的走出校园,到企业中学习宝贵的实践经验,然后再次回到校园,将其所学与其他老师分享,做好交流与总结,认真设计教学案例和内容,讲授予学生;
最后高职院校可安排老师去参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训,使老师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学习,拓展自身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务学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因此,高职院校只有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结合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际,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的硬件建设,及时更新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合理规划教学实训课时,改进教学方式,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与内容,优化师资团队力量,才能更好的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为社会培养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优秀人才。(作者单位:连云港开放大学人文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