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人的行为分为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可能会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来交流,从而加大语言输入。教师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在导入、讲解等教学过程中,在语音、词汇等教学方面。教师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引起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要考虑文化因素,避免文化禁忌。

    关键词:肢体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 教师 应用

    一.关于肢体语言

    1.1肢体语言的定义

    七十年代,艾伯特·梅拉比安给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完整的信息=肢体语言55%+声音38%+内容7%。肢体语言也被学者称为“体态语”(body language),是一种非语言交际形式,涉及人类身体各個部位表达交际地动作。学者将肢体语言从形式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肢体语言认为,一系列表达传意的象征符号皆可称之为肢体语言;广义的肢体语言认为,一定情境中的姿势和表情传达表意体态表达皆为肢体语言,其广泛性、直观性、真实性、差异性等特点构成了它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在与异族文化碰撞时,深入了解肢体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现象也就更为重要。

    1.2肢体语言的特点

    肢体语言和其他语言形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直观性。肢体语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与有声语言相比,不用说话人言语上的表达,听话人可以从说话人身体各部位动作直接领会其要表达的意思。

    (2)广泛性。除了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的肢体语言都表达相同的意思,如:微笑表达友好、愉悦;皱眉表示不解,反感和难过;鞠躬表示恭敬;伸出食指和中指构成“V”形,表示胜利等。肢体语言的广泛性使异族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不用精通对方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就可以传情达意。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的广泛性进行教学。

    (3)差异性。由于各国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不同国家之间的肢体语言有差异性。比如,几乎各国都用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但是,在阿拉伯地区、印度及保加利亚地区则正好相反。比如,在中国,我们常用手攥拳表示数字“10”,然而在蒙古国,这一动作表示“杀”的意思。所以,对外汉语教师要充分了解各国之间肢体语言的差异性,避免产生文化冲突。

    二.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具体应用

    2.1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阿尔伯特·梅拉宾曾说“沟通时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55%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38%是用声音(语音、语调及其他声音)完成的,只有7%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足以可见,肢体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初级阶段,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以及将要学习的汉语是非常陌生的,并且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我们不提倡媒介语的出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在语言交流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应该大量使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汉语。另外,教师的肢体语言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六十年代初,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就提出了全身反应法。这种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它是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为依据的。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他们就像孩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自己不会说话,只是在听老师讲,但他们与孩童不同的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2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笔者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指令、以及教学情感这三方面对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加以论述。

    (一)教学内容方面

    1.语音教学

    语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汉语的语音形式多变,声调、儿化、变调等都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用手势加以辅助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元音时不能准确发音,这时教师可以用双手辅助教学,一只手表示上颚或下颚,一只手表示舌头,通过手势来表示舌位的高低前后更为直观形象。

    1.2声调教学

    众所周知,汉语有四个声调,四声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外国学生在学汉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一开口依然是“洋腔洋调”,因此教师在教四声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五度标记法”,辅之以手势,用手势表示出趋向,再带领学生领读。但是这样要注意教师的站位,如果教师面对学生,应用左手示意,这样学生学习时才不会产生困惑。

    2.词汇教学方面

    词汇量是衡量学生汉语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词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用某些肢体语言对词汇教学加以辅助,教学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2.1动词教学

    大多动词如跑、跳、踢、打等都含有具体的动作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需通过大量语言解释这些词的含义,而是可以通过直接做出动作,使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的含义。

    2.2名词教学

    汉语中有许多词汇解释时比较抽象,但生活中却比较常见,比如“笔”这个词,它的解释是“写字、画图的工具”,如果教师向学生直接用语言来解释,学生会更加疑惑。所以,教师可以直接拿起一支笔向学生示意,学生就会明白。

    (二)教学指令方面

    教学指令的恰当运用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发出“起立”、“坐下”、“一起读”等指令时适当搭配肢体语言,教学效果往往会更突出。比如:教师在发出“一起读”的指令时一边说一边两只手由两边往中间划,示意同学们一起读。

    (三)教学情感方面

    偏误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纠错这一环节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在纠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教师运用肢体语言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当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或当学生做得不好时,教师可以通过皱眉或摇头,来示意学生;反之,当学生做得非常好时,教师则可以通过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示意学生,学生将会立刻领悟到老师的意图。

    三.肢体语言使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本部分笔者通过访谈的方式,采访了6个国家的16位志愿者,詢问他们赴任国在肢体语言方面的禁忌、使用肢体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从而为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肢体语言使用时提出合理建议。

    首先,几乎所有教师都肯定了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他们在平时的课堂中会使用多种肢体语言。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初期,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师生之间的许多沟通交流都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

    (一)对外汉语教师肢体语言使用建议

    1.肢体语言要恰当、规范、得体。

    肢体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它能传递多种信息。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我们首先做到的就是举止自然大方,上课的时候抬头挺胸,精神面貌饱满。要微笑看上去有亲和力,和学生之间要有眼神的交流。教师应尽量避免在课堂上打哈欠,双手抱胸,以及佩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首饰,避免给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2.肢体语言要简单易懂。

    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时就在肢体语言方面形成一种课堂文化,比如“你们听”、“一起读”等,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会不明白,但在教师重复使用这类肢体语言后,师生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了解赴任国的相关禁忌,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各国之间的文化不同决定了肢体语言有其差异性。在泰国,头是神圣的,是不能让他人触碰的,不能用脚指东西,因为他们认为脚是脏的,用脚指东西是非常不礼貌的。所以教师要注意不能用手碰到学生的头部,避免用脚指东西。在秘鲁,见面打招呼时流行用贴面礼,男女之间或女性和女性之间可以贴面,但是男性和男性之间不能贴面,所以,男性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注意。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要注意赴任国的宗教、饮食等各个方面,了解相关的文化禁忌,避免文化冲突。

    四.结语

    肢体语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应用在语音、词汇等教学模块中,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考虑其规范性。肢体语言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差异,教师要灵活运用,同时注意其民族性,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产生文化休克及问话冲突。

    参考文献

    [1]赵德荣.肢体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

    [2]黄渊明.肢体语言:解读人性的密码[J].职业,2009(22).

    [3]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4]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5]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

    [6]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7]孙雁雁.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J].语言教学研究,2004(2).

    (作者介绍:齐会杰,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