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对外贸易方式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帅文琴 程丽芳 陈佶玲
[摘 要]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5年成立以来,不仅带动福建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亦为“六稳”之首——稳就业助益良多。但在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背景下,福建省内就业压力加大,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应受到更多关注。选取福建省对外贸易方式与就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贸易出口额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福建省的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提出了加快一般贸易出口的发展、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中高端产业和提升劳动人口素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对外贸易方式;福建省;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40/F741?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11-0082-06
Abstract: Since its founding in 2015, China (Fuji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has not only developed foreign trade,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employment in Fujian Province, which is ranked as the top of ‘Six priorities- Ensuring stability in employment, financial operations, foreign trade, foreign investment, domestic investment and expectations. However, the increasing risk and challenges in foreign trade that are threatening the employment of Fujian province require more attention on how foreign trade influences employment. Therefore,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pattern and employment in Fujian Provi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xport of general trade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employment of Fujian province and alleviated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while the export of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import of equipment and items in foreign-invested firm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employment.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accelerate the export of general trad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processing trade and improve the advantages of mid-to-high end industries and the quality of labor force.
Key Words: Employment; Foreign Trade Pattern; Fujian Province; Empirical Analysis
一、引言
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所在省份和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省外贸进出口一直以来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带动就业人员数量稳步上升。外贸在该省稳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该省外贸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其贸易方式也在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从平分秋色逐渐演变为主次分明。作为劳动力净输入型省份,探究福建省对外贸易方式优化是否同时促进了就业水平的提升,对于在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压力仍然较大的当下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背景,通过实证分析观察不同贸易方式下的进出口与就业的关系,以期为如何通过改善对外贸易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就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30年代,Roy Forbes Harrod(1933)[1]就把凱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应用至国际经济中,其指出,一国的出口和进口对该国的就业及国民收入分别有倍增和倍减效应。延续此思路,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讨论主要从贸易总量角度展开,得出了不尽一致的结论。Robert E. Lucas, Jr.(1988)[2] 把对外贸易引入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后发现,国际贸易能促进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Robert C. Feenstra和Chang Hong(2010)[3]对1997-2002年和2002-2005年两个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和就业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反映,相较于对外贸易,我国就业率的提高与对内贸易的关系更为显著。Ram C. Acharya(2017)[4]考察了加拿大与其三个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进出口对其国内就业的影响。对外贸易会导致国内就业的产业方向和就业者的劳动技能有所变化。
国内从贸易总量角度展开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张小雪、陈万明(2006)[5]用协整方程来探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货物联系和就业人数增加的联系,表明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与城镇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指出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拉动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可能不利于中国宏观就业均衡目标的实现。邵帅(2007)[6]研究发现,香港的出口、进口与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缪飞飞、曹永峰(2012)[7]研究发现,浙江省向其他国家进行的货物出口贸易不但没有为该省增加就业,反而造成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双升。陈昊(2011)[8]对国际间货物进出口如何影响就业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抵消效应依然明显,且存在时滞摩擦,证明了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就业,进口的增加会降低就业水平。
此外,国内学者也从对外贸易结构方面拓展了研究,部分文献就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行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薛继亮(2018)[9]研究贸易结构、产业升级和就业的关系,分析指出对外贸易对产业升级具有正的显著影响,对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产业升级对就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即为产业升级大于贸易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魏浩、李晓庆(2018)[10]研究发现进口投入品仅对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的就业增长影响显著,而对纯进口企业没有显著影响。
王有鑫、赵雅婧、金丽麗(2013)[11]探索工业品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一般贸易出口结构变化带动了国内就业,而加工贸易出口结构变化减少了国内就业,此外还发现出口规模扩张对就业有利。马光明(2015)[12]研究得出在控制其他影响变量后,无论从纵向冲击看还是从各省横向差异看,加工贸易占比与女性就业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研究成果均系从全国层面进行研究。
通过对福建省近二十年来各贸易方式数据与就业人数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福建省对外贸易方式对就业的影响。
三、福建省对外贸易方式的演变及就业情况分析
(一)各对外贸易方式下进出口规模演变
从总体贸易规模的增长情况来看,各对外贸易方式下福建省进出口规模在近二十年内基本维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其增速峰值分别出现在2001-2008、2010-2014、2016年至今三个时间段;相应地,拐点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5年两个时间点。据此,可以将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分为高速增长期(2001-2008年)、转型调整期(2009-2015)和深化开放期(2016-今)。究其特点和原因,加入WTO、“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的建立都为福建省对外贸易指明了发展方向,明显促进了该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而次贷危机和2015年全球经济放缓、复苏势头减弱等宏观因素则拉低了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增长。
从贸易方式的变化情况来看,尽管各贸易方式下的进出口增速基本处于同涨同跌状态,但一般贸易方式无论是出口额还是进口额增速都普遍高于加工贸易及其他方式,造成一般贸易占比不断提升,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配比从平分秋色逐渐演变为主次分明。福建省贸易方式逐步优化的背后是以加工贸易为先导的传统产业已基本实现向以一般贸易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的历史性转变。不仅如此,该省“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和物品”规模的平均增速以2008年为界经历了由升到降的过程,引致该指标占比从期初的7%下降到期末的接近0%。这与我国制造业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我国制造业企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密切相关。
(二)福建省就业现状分析
近20年,福建省就业人口稳步增长,该变化与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增长趋势大体吻合,体现出对外贸易与就业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从增长率来看,福建省就业人口增长率在2011年前后分别呈现波动上升和波动回落的状态,尤其是2013和2018两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不仅是受到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该省就业的状态尚不稳定。
而从城镇登记人口失业数据来看,福建省近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绝大部分时间均低于全国水平。但自2015年始,福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全国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的情况下却逐步上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甚至在2017、2018年几乎与全国水平持平。福建省作为劳动力净输入型省份,是全国就业创造的重要力量,其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应得到关注。
(三)福建省对外贸易和就业压力因素
国际方面,部分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情绪和去冬今春以来的新冠疫情对外贸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及当年特朗普当选后退出TPP、重签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对我国和欧盟等国发起贸易战等一系列事件,标志着部分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情绪高涨,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新态势。尤其是新冠疫情使一季度世界商品贸易总额同比萎缩3%。据WTO预测,2020年二季度,全球贸易量或同比下跌20%,全年贸易总量乐观或悲观估计将分别下降13%和32%。[13]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当前福建省对外贸易的一大阻力。
国内方面,新一轮人口增长对就业的压力应得到前瞻性的关注和预防。2001-2011年,福建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相对稳定。然而,随着我国双独二孩(2011年)、单独二孩(2013年)和全面二孩(2016年)政策的放开和实施,福建省出生率逐年上升,带动人口自然增长率日渐走高。这一趋势对福建省就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四、福建省对外贸易方式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福建省对外贸易与就业关系的计量分析
研究福建省对外贸易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选取福建省就业人口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福建省就业水平;选取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作为解释变量,代表福建省各对外贸易方式。
设选取研究的变量:
(二)回归模型的结论
根据最优回归方程可知,福建省一般贸易出口与福建省就业人口呈正相关。按照各自变量对就业人口影响力从大到小排列分别是:一般贸易出口、出口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
这说明福建省一般贸易出口对于缓解省内就业压力颇有成效,一般贸易出口额每增加100万美元,可促进就业人口增加超过2800人。
因此,继续深化发展一般贸易出口、推动出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是福建省通过贸易方式结构调整改善就业的理性选择。同时还应关注生产资料的进口,在外商投资中盲目引进硬件设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
五、关于福建省对外贸易促进就业的建议
(一) 继续巩固提升一般贸易出口
一般贸易出口的发展,对于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这两大目标的助益不言而喻。在当前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回升的背景下,福建省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区战略扎实推进的大好机遇,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开放,巩固“老伙伴”,广交“新朋友”,形成一般贸易出口新局面。
一方面在福建自贸区内构筑制度创新“高地”,发动出口贸易新引擎。便利贸易往来,创新检验检疫、外贸监管等贸易便利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善区内营商环境;便利人员往来,创新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专属创新创业基地,培育出口主体;便利资金往来,继续探索实施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贸易开放领域,引导“引进来”反哺“走出去”。
另一方面打造出口政策“洼地”,切实帮助一般贸易出口企业降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优质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项目融资、保单融资、订单融资等给予优先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设立外贸發展专项项目和资金,提升对符合环保标准和高新技术标准等高质量出口企业的财政性奖励。加大信息支持力度,引导中小外贸企业充分利用各类中小外贸企业服务平台,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出口新动能。
(二) 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降低。无论是就其自身竞争力而言,还是从就业创造的角度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都是大势所趋。但此次新冠疫情凸显出全产业链工业体系的重要性。加工业不仅是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欠发达地区和国家自主制造的初级阶段。由此,在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切记“一刀切”。
福建省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加工贸易产业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对于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产品,将其布局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引导相关企业和产业在省内外实现梯度转移,推进“两国双园”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置换国外优势资源。对于层次和深度不足的加工贸易产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培育加工工业等发明专利并强化对专利的保护。对于所在行业有发展潜力的加工贸易产业实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战略,引进该产业纵向的配套项目和横向的产业内多层次企业,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产业层次,打造区域内产业集群,推动加工贸易向纵深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向一般贸易的转型。对于本省特色加工贸易产品和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尤其可以通过互联网融合发展,对外打造地域特色标签,扩大知名度。
(三)坚持做大做强中高端制造业
秉承《中国制造2025》的精神,做大做强中高端制造业,不仅能够为出口奠定基础,还能实现关键设备的自给自足。为此,福建省应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使本省研发出能够替代外商投资的高端硬件设施产品并达到自主生产要求。在此过程中,福建省一是应落实《福建省加快推动制造业优势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实体经济“百千万”行动重要部署,着力推动制造业优势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并发挥其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需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分段补助等政策,鼓励建设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协调要素资源配置,着力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四)顺畅外贸就业效应传导机制
近十年来,福建省以及全国多地常出现外贸发展势头迅猛、但外贸企业却遭遇“用工荒”的尴尬现象,再对比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得外贸就业效应的顺畅传导变得尤为重要。
为使外贸企业的就业创造效应实现最大化,福建省应建设完善外贸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外贸行业的就业信息服务,弥补结构性失业。加大对外贸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和奖励,将外贸龙头企业员工纳入户籍迁移政策,切实为企业和员工解决后顾之忧。支持外贸培训机构发展,鼓励高等院校外贸相关专业向社会提供外贸培训服务,便利外贸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鼓励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创新创业。
此次新冠疫情催生出的各种基于新技术的新就业方式——线上招聘、远程办公等——对于强化就业信息共享、降低就业各方成本乃至于推进环保都起到了超出预期的作用。福建省应采取组织线上展览展会、企业线上路演、项目线上推介等活动,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刺激外贸企业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Roy Forbes Harro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 London: James Nisbet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3.
[2] Robert E. Lucas.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 3-42.
[3] Robert C. Feenstra, Chang Hong. China's Exports and Employment[M]// Robert C. Feenstra, Shang-Jin Wei. China's Growing Role in World Trad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
[4] Ram C. Acharya. Impact of Trade on Canadas Employment, Skill and Wage Structure[J]. The World Economy, 2017, 849-882.
[5]张小雪,陈万明.中国对外贸易与就业[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6):55.
[6]邵帅.香港对外贸易与就业水平的关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7,23(12):28-31.
[7]缪飞飞,曹永峰.浙江省对外贸易与就业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2012, 4(214):72-73.
[8]陈昊.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匹配视角的省际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10):45-52.
[9]薛继亮.产业升级、贸易结构和就业市场配置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8(2):50-63+127.
[10]魏浩,李晓庆.进口投入品与中国企业的就业变动[J].统计研究,2018(1):43-52.
[11]王有鑫,赵雅婧,金丽丽.中国工业品贸易结构变化与国内就业波动[J].中国人口科学,2013(2):78-88+127-128.
[12]马光明,中国贸易方式结构变迁与城镇女性就业[J].财贸经济, No.6.2015:112-123+150.
[13] WTO. Trade Forecast 2020[R/OL]. (2020-06-01)[2020-07-08]. 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covid19_e/covid19_e.htm.
(责任编辑:顾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