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应对与提升路径
牛宝荣
[摘? ?要]大数据在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及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围绕这些挑战转变教育理念,更新并反思知识结构,形成智慧与素养,提高数据处理及应用能力。基于大数据的支撑,为有效促进专业发展与成长,教师可以对专业发展的决策机制、培训模式、评价方式做出要求,在专业发展的行动自觉与共同体发展方面做出要求,走外促与内生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大数据;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变革
21世纪是大数据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促进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我国先后发布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重要文件。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是发展的必然态势,如何有效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挑战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大数据理念、技术的渗透与应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育教学理念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资源,使学生可以使用多种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挑战了教师作为主要知识传播者的传统角色。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代表掌控着课堂并对学生进行单向度传授,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情况在大数据时代发生了改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逐渐得以回归,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由“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怎么学”,探讨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2.教育教学知识的挑战
大数据表现的高存储性、易获取性、可共享性、高价值性等特征使得教师的知识权威日渐式微[2],给教师的知识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空间带来了挑战。教师知识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化与精细化,除了教育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及学科教学知识外,还包括教育技术知识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知识(TPACK)。知识学习时间的高效化,得益于大数据技术及平台能够精准分析教师的日常学习数据并精心定制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最大程度地发挥时间效益。知识学习空间的交互化,在于通过大数据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促进教师的线下培训与线上学习的结合,实现现实空间学习(如教师培训)与虚拟空间学习(如网络研修)的交互,冲击了传统学习局域化、区隔化的空间障碍,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更新与发展。
3.教育教学能力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资源平台更加开放,互联网、人工智能、微课、翻转课堂等平台逐步改变着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知识的建构与学习途径,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基于数据的教学将成为常态,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能力。教师既要具有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要求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甄选并且确定最优辅助教学资源的能力,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熟练操作并在课堂活用新技术的能力。
二、大数据背景下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应有之变
面对大数据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教师需要直面挑战,思考应对之策。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在教育教学观上,实现由“教学者”向“助学者”的转变。大数据冲击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转向对知识的引导,从单向传输变成学习的助产,实现由主宰课堂的“教学者”向教会学生学习的“助学者”转变。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从教授学生的记诵之学转向授“渔”之学,将促学之道与助学之法落实在课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方法与能力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的挑战。
二是在教育研究觀上,实现由“教育研究的边缘人”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的转变。受传统观念与知识能力的限制,教师虽然身处教学现场但却远离教育研究而沦为边缘人。大数据时代的教师应借助获取和熟悉第一手数据的便利性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去研究已有或潜在的问题,同时保持一颗纯粹的研究之心,不急功近利地追求理论建树,而是期望在研究中指导教学,改进实践。
三是在教师学习观上,实现由“职前受教者”向“终身学习者”的转变。在知识门类激增、更新周期缩短的背景下,教师过分依赖集体培训可能会使个体的独特性与能动性湮没于形式化的培训中,因人云亦云而产生同质化危机。为此,教师需要强调自主学习的价值,紧跟教学新动态,成为终身学习型教师。
2.更新并反思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埃德加·莫兰指出,知识是在学科间被肢解、分离、箱格化的,这样就难以解决多学科性、多维度、全球化的现实问题[3]。学科间的壁垒将随着大数据技术及平台的推广使用逐渐淡化甚至被破除,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将加强,这也需要教师打破固有领域的知识学习,提高跨领域学习的能力,使知识结构从封闭单一走向多元开放,最终适用于包容、互通的大数据时代。另外,纯粹追求获得知识并非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教师还需要实现从信息到知识的转换,并经历自我内化与理解而升华为智慧与素养的过程。因而,在信息井喷式蔓延的大数据格局下,教师更需要形成有关数据的智慧与素养,准确观察并精准把握教育领域的数据变化,实现“数据—信息—行动化知识”的转变,持续地促进教与学。
3.提高教师的数据处理与应用能力
作为信息资源与技术工具的大数据可以成为问题思考与行为决策的基本出发点,让数据开口说话[4]。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更加科学化和显性化的大数据支撑,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尤其是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大数据可以实时监控师生在课堂中产生的行为数据,将其反馈到教学过程中以改进实践,但如果教师使用数据不当或“生搬硬套”技术,可能会导致教学的形式化、机械化,教学质量与效果反而下降。在面对大数据技术及平台中的庞大信息与炫目的技术中,教师也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避免因使用过度或失当而产生伦理与道德问题。例如,在没有加密与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随意将师生的隐私数据泄露给软件开发商或科学研究者会产生严重的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