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

    任重远

    

    

    

    摘 ?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系统性、时代性、实践性三个角度入手,探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强国之志与投身报国之行,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这对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笔者拟从系统性、时代性、实践性三个角度,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为例,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力求系统性,激发爱国之情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的史料和素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笔者认为系统性教学是一大有效策略。系统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以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我们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点”到“线”“面”的转化,通过表格、年代尺、思维导图等载体,把分散的、零星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形成系统性、有序性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运用列表法带领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探究性问题:(1)古代中国科技为什么能够独领风骚于世界?(2)中国发明的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会逐渐明白:正是中国古代国家长期统一、经济高度发展、教育不断兴盛、民族关系日益和睦、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才造就了中国科技能够独领风骚于世界。同时,中国的一些重大的科技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此类主题式的教学,线索清晰,内容翔实,这样系统性的梳理和探究,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实的理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又如,在“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见图1)来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学习的系统性。

    出示近代中國重要历史人物: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学良、李宗仁、彭德怀、杨靖宇,请学生思考:(1)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探索说明了什么?(2)选择一个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说说他的事迹。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于危难,无数仁人志士抱着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家卫国,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和品质,才使得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最终获得了民族解放和独立。通过这样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民族独立的深远意义,进一步增进爱国之情。

    二、凸显时代性,树立强国之志

    历史教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历史与现实生活、时代发展主题的联系和统一上。正如著名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入时代气息,加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关注社会发展和生活,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这需要我们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凸显时代性,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现状等方面对教材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感悟个人发展的前途与国家兴衰的命运紧密相连,科学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

    如在教学“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一课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说明“成长中的共和国拥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引入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相关视频。

    视频1 求学期间,面对日本的侵略,他选择了科学救国之路。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他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对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

    视频2 试验前,面对一个个忐忑不安的艇员,64岁的他当即决定随艇下潜。

    师:从他的行为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他的身上体现了以身作则的担当精神,不畏艰险和困难,主动承担起了责任。

    视频3 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他隐姓埋名30年,其间一次也没有回过老家。

    师:你是如何理解黄旭华“对祖国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句话的?

    生:他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国家利益,宁愿放弃个人的利益,无怨无悔地发扬着奉献精神。

    师:你认为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的?

    生:……

    黄旭华是当代中国英雄模范人物的代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他的事迹拓展,更具感染力、震撼力,彰显着时代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领悟:坚定的理想信念,国家利益重于一切,敬业奉献的精神始终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从而坚定爱国强国的志向,增强建设、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样,在教学“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时,可导入国家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举措,帮助学生自觉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在“‘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教学中,补充香港修例事件的前因后果,增强学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心;在“经济全球化”的学习中,结合中美贸易战的相关知识,培育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使命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最新的时代发展形势,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聚焦爱国主义主题,创新方法和手段,这对学生树立强国之志、矢志效力国家有着积极意义。

    三、注重实践性,投身报国之行

    实践性是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一大特点,它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理论学习层面,而是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挖掘本地的可行性教育资源,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付诸爱国的行动。

    如为了进一步了解市政府提出的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在学习了“发展的选择”一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践行垃圾分类,助力宁波更美”社会实践活动(见表1)。

    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目的是指导如何规划、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善于实践的态度,养成关爱社会、热爱祖国的行为,自觉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祭扫烈士墓、研学红色革命基地等,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二是挖掘社会的资源,针对社会中的一些重大的项目或举措,如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民生项目的推进、纪念活动的开展等,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三是开发学生的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校园(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国旗下讲话、制作爱国主义网络文化作品等活动,强化奉献精神和国家意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和多样形式,将激发爱国之情、树立强国之志与投身报国之行有机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成为每个学生心中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