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及其保护
王振 马小燕
[摘要]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再加之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均参与到城市建设之中,推动了城市建设。但是,随着越来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使得乡村建设力量缺乏。对此,本文就乡村人居环境实际情况与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从设计主导,价值等多个不同方面分析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就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乡村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保护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8—0064—02
新时代的当下,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但农村基础薄弱,不具备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缺乏长远规划机制,大部分人盲目注重、只顾眼前利益进而引发了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也不利于农村后续发展。基于此,怎样以有效方式优化传统民居,进而保护传统文化与环境,是目前所需要着重探讨的一项问题。
1尊重居民基本权益,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均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需要确保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各项基本权益。现阶段,农村耕地日渐变少,与此同时住房也发生了改建,这使得许多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老民居建筑受到损坏,进而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不良影响。无论是用于耕种的土地,亦或是居住用地,均与相应的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某些地区一味的注重经济发展,而使得区域内的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弃农民利益于不顾,事实证明,如此做法存在诸多不利之处。基于此,乡村环境设计改造必须要尊重农民核心权益,站在居住农民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弄清农民实际需求,进而展开相应的乡村建设。
2保护传统建造技术,增强传统文化内涵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均存在许多传统民居。比如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样存在着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建筑遗存,倘若没有了这些建筑,那么民居便缺少了韵味。
就现阶段农村改造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部分乡村只是应用了一律拆除重建模式,虽然相对简单,但无疑造成了传统文化割断以及大量资源浪费,那些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在若干次的拆除重建中只会消失不见。美丽乡村环境的构建过程,可借助于现代化先进技术加以实现,但或许仅仅需要某些机械工具也可达到目的,比如当地居民手工劳动等等。但是随着大量青壮年向城镇涌入,致使原本在此方面占据优势的乡村在相应的传统建造技术延续问题上稍显不足。某些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手工技术找不到接班人,只可通过历史书籍等探寻它们的一点点踪迹,因此说就传统建造技术任务进行全面的保护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乡村改建问题上,最不可取的就是停留在口号上,需要真正的下功夫,借助于所有可加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在设计阶段要强调地域特色以及传统习俗,以便于促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此同时,又可以增强设计内涵。
3采取专业技术手段,注重地方特色开发
新时代,针对专业的区分愈加的细致,只要与环境存在联系的建设工作均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在乡村人居环境改造问题上,不仅需要设计能力,也需要依靠强劲的专业技术手段,以便于预期设计构想想能够最终实现。在城乡建设中,多数情况下会借助机械化工具以及电气化设备进行相应的工业化生产。虽然大幅度提高了建设速度,但就某一角度而言,并不利于就传统技术的传承。其实,工业化生产与相应的手工操作,二者就基础的乡村建造而言并不是对立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地应用机械设备提高效率,同时,应当促使传统营建技艺相应的手工技能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我国领土广闊,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地域的不同会导致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各个地区的乡村环境均存在自身的特点,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形象,所以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十分重要。现阶段的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情况已不再稀奇。对于乡村而言,切不可再如此。现阶段,大部分乡村居民的发展已不再仅仅依赖于耕种农业,部分居民能够就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恰当科学的利用,打造特色旅游乡村。而某些则是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传统文化,延伸出工文化艺术产业链等等。
4优化传统设计方式,探究传统民居存续价值
实际的乡村民居设计改造阶段,人的思维起着主导作用。需要明确的是,城乡二者本身就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相应的改造过程中,不应当一味地以城市规划方式用以农村营建。需要做到实际情况具体考虑,优化调整设计思维观念。针对尚在的传统建筑邀请专业人士加以评估与评价,而不是由执政者给出意见,评估其相应的保护以及改造等价值,在此基础上就整体村落策划出出全面恰当的改造规划方案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传递给权威机构,并由其给出具体的改造方案。农村村落众多,针对其他改造也不能急于一时,特别是需要就某些具备存续价值的传统民居着重分析与研究,可借助于先重点后全面形式,依据完善的计划逐步推进,以便于加快乡村改建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