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与思考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在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迅速活跃起来,也才能为他们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改进、提升。教师要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展开优化和思考,对学生进行有效发动,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深入到文本中心中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提升素养

    【作者简介】孙永军,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初级中学。

    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文本中的信息点进行提取、归纳、消化。要想顺利直达文本内核,仅凭学生的自我探究是很难做到的,还需要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给出方法指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认知已经提升到较高层级,但学生提取到的信息是散乱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工。当学生掌握基础信息,并且构建出完整知识体系后,自然顺利完成阅读。

    一、深潜文本,梳理阅读内容框架

    教学活动伊始,学生必须深潜文本,对学习内容展开综合性感知,探求关键性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最终内化、吸收知识点。然而,在阅读活动中,有众多限制因素阻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推进。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全面就是其中一个。这是由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但思维灵活度欠缺,阅读统筹性不足。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要做好统筹规划,深潜文本,对教材展开全景式挖掘探索,给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当然,深潜文本只是一个方面,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兴趣点、认知基础有精准把握,这样才能有效调度课堂,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实效。

    例如,在教学冀教版英语7A的Unit 1中的 Lesson 1 Hello!时,教师发现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缺乏兴趣,因为本节课的标题只有一个单词。基于此,教师从单元主题和学习主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How do strangers greet each other?How would you greet strangers in your life?”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对如何打招呼有清晰的认知,但想要借助英语展开表述还是不容易的。因此,在一番猜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Li Ming和Wang Mei之间的对话,学生瞬间找到了学习的思路,思维得以打开。文本内容给学生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学生只要感兴趣,阅读活动很快就能走上正轨。

    为快速启动学生思维引擎,教师从文本这一教材参照着手,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很快,学生全身心地进入学习状态,思维认知得到激活。在整节课中,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探索文本,课堂学习氛围异常浓厚。

    二、多元对话,调动课堂积极因子

    课堂教学离不开多元互动。常见的互动形式很多,教师在选择时,必须切准学科特性以及学生性格特点。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重对话。面对教学内容,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对话活动中,需要教师进行多维考量。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从对话本身内容出发,设置趣味化的问答环节,让学生组建学习团队,对文本展开个性化解读,实现阅读精准化。忠于文本是对话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文本对话有了整体的把握,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完成,课堂积极因子也才能被激活。

    例如,在教学7A的Unit 1中的 Lesson Lesson 2 Teachers and students 时,这節内容对话丰富,学生兴趣度较高,比较适合设置游戏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演绎游戏,但在表演过程中,教师随机将对话内容进行遮挡,学生根据语境进行灵活应对。相比于传统对话游戏,这样的活动方式更能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首先,进行的是This is my friend这一环节,学生三五成群地走在教室里,展开对话交流。课堂学习不再是死板的、单一的形式。学生似乎找到了情感宣泄的渠道,再进行Whats her name?这部分内容时,参与学生更多,整节课变成了对话的课堂。但这种对话不是单纯的两两之间的,而是多向的、多元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调动。在对话交流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他们能够根据对话需要适时展开词汇转换,对话内容也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趣味化的演绎形式,贴切的阅读内容都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从对话成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来看,教师设置的活动是成功的。不管学生在对话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失误,只要他们的兴趣得到激发,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对话设置就是有价值的。

    三、问题导思,挖掘文本深层价值

    问题导思是最基础的教法运用,对学生思维产生的触发力是不可估量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对问题存在畏惧、排斥心理,问题数量越多越会引起他们的抵触。问题如何设计、设计什么样的问题、问题数量多少,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出创新思考。问题设计需要从教学初衷出发展开思量。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升其阅读针对性,增强他们的阅读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7A的Unit 1中的 Lesson 3 Welcome to our school时,教师发现这节课的内容很适合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因此,教学伊始,教师没有直接切入文本阅读,而是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思考。“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is story? What are their names?”这两个问题稍微简单些,学生很快就解决了。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是这两个基础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向着更深方向延伸。教师继续发问。“Can you help Li Ming introduce his school?”这个问题的思维含量相对较高,学生有点畏惧心理,教师就列举出几个地点,给学生以具体化提示。“classroom”“playground”“office”,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运用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方进行简单介绍。学生的介绍虽然不如教材中的介绍完美,但因为是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果,其价值度自然更高。

    阅读学习看似是学生自身的事情,但缺少教师的指导,阅读学习就会过于低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增减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中,学生逐渐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深度研究文本,对单词、语法的感知度得到有效提升。

    四、动态生成,构建英语教学模型

    课堂教学本身是动态化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认知构建的过程。教师要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将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激发起来,给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平台。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后,语法障碍自然清除。这样既能够检验学生对本单元单词、句式、语法的掌握程度,还能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为高效课堂奠基。

    例如,在教学7A的Unit 2中的 Lesson 8 Dannys favourite colour 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Whats Dannys favourite colour部分内容进行挖掘。学生兴趣度很高,很快掌握了相关句式和语法知识。阅读活动结束后,为了延伸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教师设置了趣味化议题。“There are some buildings in the picture. Which colors do you think are suitable for them?”学生根据自身认知选择恰当的颜色并进行描述。各种颜色在学生的脑海中汇聚,词汇基础得到夯实。不同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差异,选取的颜色自然不同,小组内要得出最终结果,學生之间必须对颜色进行探讨,最终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叙说展示。关于颜色的词汇本身是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在展示演说中逐渐生成动态课堂。

    为学生设置趣味化议题,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展开思考,学生的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表达欲求得到激活。在交流探讨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得到质的飞跃,学习体验非常丰富、深刻。

    阅读是学生解读文本、认知升级的个性化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均衡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从不同阅读方面给予方法指引。深潜文本,帮助学生梳理阅读内容框架;多元对话,能够调动课堂积极因子;问题导思,能够挖掘文本深度价值;动态生成,对构建英语教学模型有积极帮助。在阅读中,学生对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在实践训练中内化句法运用,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雅芳.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教师,2019 (05):96-98.

    [2]林小平.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J].当代教研论丛,2020(0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