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习类心理课“四阶段”教学方法初探

    许霞丽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里有一些课是着眼于学生行为塑造或者技能学习的,例如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沟通等,这样的课如何上效果才会更好?本文基于实践,提出“四阶段”教学方法。四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总结阶段,每个阶段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又由若干步骤构成。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较为有效,值得一线教师借鉴并使用。

    〔关键词〕心理课;“四阶段”教学法;行为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9-0054-0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目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但关于我国学校心理课程教学范式的研究尚处于雏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和规范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实践中,同样一种教学模式并不能同时适用于不同主题的教学。因此,应根据不同主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本文阐述了以行为学习为主题的心理课的教学方法。行为学习指的是对某种技能或某种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赞美他人、学会沟通等。和其他主题的心理课一样,行为学习主题类的心理课也需要各个环节一个扣一个地进行。为了阐述方便,本文将行为学习类心理课的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总结阶段,其中学习阶段和练习阶段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

    一、准备阶段的操作

    准备阶段不是单一的某个环节,它包括在进入学习阶段之前的一系列热身、导入、情境创设等环节。在准备阶段需要实现一些教学目标才有助于学习阶段的进行,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行为表现上的不足而产生改变的意愿;(3)探寻不愿意改变的原因;(4)化解心中的困扰。如果某种行为是学生原本不具备的,通过教师提醒愿意主动去养成,那么需要达成上述第一、二两个目标;如果某种行为是学生不具备并且不愿意主动养成的,那么就得达成上述四个目标。学生发自内心地接纳这种行为,是他学习这种行为的前提条件[2]。此外,课时安排也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如果在准备阶段实现两个教学目标,加上后面的内容,一个课时足够;如果在准备阶段实现四个教学目标,一般需要一个课时,再加上后面的设计,一共需要两个课时。

    教学内容及形式得根据教学需要、学生情况和执教者教学习惯来设计。常见的流程如下:开展热身活动,活跃气氛;故事启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简单介绍该行为的表现、意义等;通过情境创设或小实验或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通过调查或自由讨论,发现学生不愿意学习这一行为的原因;通过心理咨询式的启发或逻辑辩证,矫正学生不愿意学习该行为的错误认知。

    二、学习阶段的操作

    学习阶段的操作重点在于教师对该行为的准确分析。有的行为的产生需要在大脑中先有一个念头,在这个念头下,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做得很好;有的行为的习得需要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教师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念头能引发行为,行为的组成要素是什么。下文将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赞美他人”两节课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换位思考是指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他人的情感、需要,做出有利于他人的行为或体谅他人的行为。如果想让学生习得这一行为,就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产生“如果我是他”的念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强化。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例子逐步引导学生。例子如下:李华发现自己的椅子有些松动,就趁做值日的时候换了一张没有松动的椅子,恰好你从门口走进来看见了,而且那张椅子是你的。第一步,提出问题:你的直接感受是什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生气。这表明学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还没有学会换位思考。第二步,教师启发学生想想“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样?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对方的感受——换张椅子坐比较舒服,可见之前的椅子让他不舒服了,他的需要就是能够坐得安稳一些,这个需要大家都是一样的,从而理解他的行为,而不是指责他。第三步,集中精力解决椅子晃的问题,而不是为这件事争吵。

    教师通过对这个例子的解析,把换位思考这个行为的组成要素说清楚了,即:如果我是他——想想他的感受和需求——如何实现。

    在“学会赞美他人”这一课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发现赞美有很多种方法,如果每种方法都教,必然只是蜻蜓点水。于是经过思考,在实际施教过程中,教师把“赞美”这一行为最核心的要素提炼了出来,即:赞美=发现优点+表达感受,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发现他人的优点。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当发现他人的优点时会有什么感受,例如佩服、羡慕、欣赏等。同时告诉学生,当自己因他人感到欣喜、开心时也是赞美他人的好时机。这个时候,理清了“赞美”的要素,还需要再讲讲实施赞美的一些细节,如直视对方、面带微笑等。

    三、练习阶段的操作

    行为方式的养成需要重复练习[3],练习应该有反馈,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到位的给予纠正。这个过程是强化学习,之后还要再练习,看是否能做得更好。所以,练习阶段应该包括初步练习、反馈、强化练习三个过程。

    在“学会赞美他人”一课上,在初步练习阶段,教师让学生回忆与小组中某位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然后赞美他。每个学生都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把纸传给其他人,拿到谁的纸,就写上赞美他的话。在反馈阶段,教师让学生谈谈听到他人赞美时的感受,哪些赞美让你觉得很舒服,哪些赞美让你觉得不舒服,由此分析赞美他人时应注意什么。在强化练习阶段,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现场赞美他人,并通过打分的方式给予反馈,让学生有新鲜感。

    在“换位思考”一课上,教师在练习阶段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盲人走到一个仙人掌(带刺)做的沙发前正准备坐下,此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个练习不是直接教学生换位思考,而是间接地,学生的回答能反映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由此进入反馈阶段,教师提醒学生要时刻想着“如果我是他”,这相当于第二轮学习。在强化阶段,教师通过一个例子展现一个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学生的表演看他们是否真的学会了换位思考。例子如下:学校举行校运会,班级为参赛的同学准备了饮料。小康拿了一瓶还没喝完,又拿了两瓶放在自己的书包里。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小康的行为?每个小组设计接下来的剧情并表演。根据各组的表现,教师再次给予反馈。这就实现了多次练习。

    四、总结阶段的操作

    教师在总结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在练习階段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让学生分享本节课所得,教师及时鼓励和强化。最后,再次强调本课所学行为的关键操作要素或流程,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技能。

    五、实施“四阶段”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每个阶段的教学都不是孤立的,当课堂教学容量比较大时,或者学习阶段的教学方式是互动启发式时,学习阶段也可以当作练习阶段的初步练习及反馈,因为练习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互动启发的过程就包括了反馈。

    本文重点展示的是各个阶段的操作细节,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内容、引导、预设、活动等方面。学习阶段的关键是提炼出要学习的行为的操作要点,尽可能言简意赅、容易记忆,并展示在黑板上。练习阶段的操作关键是反复练习,一般包括前后练习及反馈。每一步练习都需要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有反馈比没有反馈,学习效果要好得多[4]。

    参考文献

    [1]严秀英,崔美玉.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5):142-144.

    [2]袁会英.接纳才可以改变[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4(Z1):83-84.

    [3]黎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J].师道(教研),2013(4):19.

    [4]魏金兴.巧用心理效应,提高课堂效益[J].新课程(中学版),2010(8):113-114.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晋江,362211)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