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促进快乐阅读
王薇
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文本的阅读培养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语文来源于生活,并将世界上千变万化的事物用文字加以表现,并通过文字这一载体传承下去。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借助阅读来获取。小学四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渠道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阅读学习,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阅读欣赏评价的能力,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充分认识小学生语文阅读欣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是小学语文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阅读是语文学科“听说读写”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也是语文课堂知识延伸的重要渠道,更是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语文课改不断走向纵深,加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大语文”“广阅读”新理念也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认可和接受,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在困宥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也是适应新课改、达成三维目标、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迫切需要。
2.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阅读能力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水平。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感悟能力正是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传授语文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更是提升学生语文意识、思维和情怀的重要阵地,学生借助阅读可以陶冶情操、训练思维、形成思想、训练写作,这些都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元素。
3.是奠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要准备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改变 “重知识技能,轻发展需要” 的错误做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生情操和精神涵养,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人文理念,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奠基。
二、实施“多元促进、快乐阅读”的策略分析
1.保证书源清纯,适应成长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受兴趣支配的心理意识比较强烈,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选择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要将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经典作品推荐给学生,保证书源清纯,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同时,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竞赛、征文比赛和手抄报评比、亲子阅读等等实践活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学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链接”板块《美的发现》时,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进行“激趣”设计: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或者智能手机、图书馆、新华书店等阅读资源,广泛收集描写风景名胜的美文、图片相册、资料说明、音乐视频等等文件, 为师生交流互动做好准备。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让学生在音视频文件展播中欣赏美图、观赏美景、倾听美文、欣赏美乐。在此基础上,我们播放配乐朗诵的《桂林山水》的音视频文件,引导学生在美美的意境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2.关注阅读过程,注重情感培养,培植学生的欣赏情趣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关注学生参与状态,注重学生的活动感受,强化学生参与阅读的情感体验,要立足文本的价值观和艺术美,不断培植学生的欣赏情趣,根据文章特点,在感受文字之美和结构之美的过程中相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文中的景物描写非常有特色。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重要句段,用多媒体课件相关句子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反复诵读、然后找到句子的感情基调,采取换词读、范读、听录音读、同桌互动、欣赏音视频赏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赏读情趣。
3.注重读写结合,鼓励学会表达,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更是学生将阅读中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和素养加以具体体现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用口头和笔头真實表现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想, 并通过多种写作技法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比如,教学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一》时,对于四个板块“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的处理,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安排这样的几个环节:一是将单元课文中精美的句段用多媒体加以展示,并结合规定的古诗词进行重点感悟写景抒情的魅力;二是将出示的内容进行诵读背诵,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二次创作,培养口头作文能力;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找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并尝试口头作文;四是进行习作训练,用自己的笔描写风景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样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爱好。
总之,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立足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多元促进,快乐阅读”的教学理念,实施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既有利于提升综合能力,又需要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植学生快乐阅读的能力和素养,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