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随迁老人异地养老医保优化的路径研究
张迪 张庆华 柯妍 岳乐怡
[摘 要] 上海市经济飞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繁,老人因各种问题随迁到上海。沪籍人口与非沪籍常住人口之间的医保权限不等,不断扩大的常住人口规模与社会医疗保障分配不公等问题造成随迁老人分配资源受限。针对上述现象文章将从医保权限和资源分配这两个方面着手,提出通过增加报销制度覆盖率和疾病种类覆盖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上海市松江区异地养老医疗保障中的问题。
[关键词] 随迁老人 医保权限 资源分配 覆盖率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志码:A
在上海市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外地人口涌入这座经济发达城市。随着人口流动规模增加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出现了各种养老模式且呈多元化发展,随迁老人异地养老是多元化养老的一种,但随迁老人相关制度却迟迟未受重视。“养老医疗制度”是老人晚年生活的保障,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现有研究依旧不足,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一、研究意义
特大城市异地养老医疗保障仍然无法随老人的迁移而得到报销。医疗保障讲求公平性,不区分地区或人群,它应该是人人都能享受的权利,上海市随迁老人异地养老医保体系应是一元的。当前,上海市随迁老人异地养老医疗保障已成为解决异地老人生活难题中的关键点,实现医保资源均等化更是异地老人们共同的期盼。本课题将在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优化上海市随迁老人异地养老医疗保障”这一重要问题。
二、现状调查
随迁老人小众化,导致了相对政策的不重视,阅读整个松江区官网文献关于老年人医疗保障的文章不多,关于随迁老人异地养老医疗保障更是不超过五篇。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发展,被吸引来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随迁老人将不再以小众化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随迁老人数目不断增加但是相应的政策却迟迟未更新。其中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医保制度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1]。
三、问题与原因
我国从建立医保制度至今仅有数十年历史,制度上存在诸多不足,即使是位居一线城市的上海,医疗制度中仍存在漏洞。因此以松江区为例,从医保权限和资源分配这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异地养老医疗保障中的问题。
(一)现有制度不足(报销比率)
上海现行的医保制度中仍未全面支持非沪籍老人本地报销,使得报销手续繁琐。在沪居住的部分非沪老人就医后必须在原户籍所在地进行报销,同时要取得原户籍所在地的医保申请报备。长期的两地奔波让老人苦不堪言。
此外,随迁老人医保制度中的报销比率较低。绝大多数随迁老人患有慢性病,随其年纪的增加,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就医次数增加,然而医保报销制度中的限定标准却不易达到。如此一来,病人在未达报销标准前的医疗费用皆是自费,这加重了老人的生活负担。
(二)医保权限的不足
医保制度中覆盖的药品种类不足,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现有的医保目录中收录了西药与部分中成药共2535个药品。但2535种药品依旧无法涵盖国人需求,例如,特效药、新型药仍有部分无法进行报销,使病人及其家庭无力承担。
(三)资源分配不足
我国医疗资源大多投放在大城市及大医院,外来人口无法在沪使用其他地区的医保卡或只能在少数特定医院、社区进行医保报销。如松江区仅有新桥、车墩、叶榭、九亭、洞泾和泗泾6处社区服务中心能满足松江区非沪老人使用医保卡进行部分费用的异地报销。因此,在社会医疗保障发展过程中,解决医保制度中的各类问题和加强新制度宣传力度,都是社会和谐发展重要环节[2]。
四、医保优化的建议
上海市经济带动了人口流动,而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加剧。身体健康是老人美好生活的开端,也是医保制度美好的愿景,老人们对医保制度的期盼也在改变,医保制度需要实时更新优化。本课题从政府政策、社会群体、老人本身这三方面对医保优化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政府政策方面
医保制度都是由政府统一制定的,但由于各地区医疗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的差异,导致医保制度很难做到统一。医疗资源的分配随着各地区集中的优质医院逐渐出现了某些地区医保资源垄断的现象。加上国家下发的资源本就有限,导致分配到各个医院再到个人出现了逐级递减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本月资源用完了,请老人下个月再来看病”的现象,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医保制度中的不足急需受到政府的重视。联系老人实际需求以及医保政策实施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1.医保政策需要实时更新医保报销的疾病种类,而不是等到一种疾病已经呈现大面积爆发状态时才将它纳入医保报销制度[3]。
2.適当增加各类药品的报销比率,特别是各类重大疾病所需要药品的报销比率。
3.进一步优化各地区医保资源跨区域调用的制度,进一步推行以及完善线上一站式报销等服务,让老人们不再因为医保报销而东奔西走。
4.增加医报制度中的药品覆盖率,实现真正有用的药都进医保,而不是让一个仅仅占据“医保报销药品的名字”却没有实际作用的药品进医保。
5.进一步开放医报定点报销的范围,让老人们都能就近享受医保报销制度。
(二)社会群体
医保制度由政府制定,但是具体实施却是由医院、社区等社会群体共同完成的。由于上海市随迁老人数目众多,医院和社区无法详细记录每一个来沪随迁老人的医保状况,导致政府难以及时优化随迁老人医保制度中的不足。通过与受访者的亲密交谈,再结合他们相应的建议,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现行制度的完善:
1.建立“异地医保登记网”体系。由医院和社区牵头,在网上建立专门的随迁老人异地医保登记网站,医院和社区可以通过网站上的信息随时关注更多随迁老人。
2.开通便捷通道。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老人挂号和看病一体化通道,减少老人在就医中的奔波,让老人摆脱“挂号早,就医迟”困境,提高老人在沪生活体验。
3.降低药品之间的差价。减小药品出厂价格与成交价格之间的差异,使药品的成交价格更加合理,尽量缩减老人购买药品的额外开支,从而减轻老人看病的负担。
4.增加医保报销定点医院。松江区现有的6个街镇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异地结算制度远远满足不了众多老人的就医需求。因此,扩大定点医院的覆盖率,是解决老人就医奔波最有效的途径。
(三)老人自身方面
在政府和社会群体完善政策为老人构建方便异地就医渠道同时,老人自身积极配合是促成解决随迁老人看病报销困难问题的必要环节。老人自身努力是老人追求快捷医疗、安然养老的表现,也是老百姓为高效运转医保政策能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加强:
1.积极参与反馈。老人可以通过定期关注政府网站、听取社区医保讲座、拨打医保咨询服务热线等方式了解最新政策动向,及时上报就医需求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报告、改进、反馈医保优化流程的闭环[4]。
2.亲属协助社区。受时间空间资源的限制,社区面向老人的科普宣传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部分随迁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出门获取信息,也没有独立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了解信息渠道的能力。此时亲属的帮助可极大地提升异地医疗政策体系的实施效果。
3.老人自发形成互助团体。老人间相互帮助能让新医保政策贯通老人群体,在交流互助时检验每个政策的公正无偏性和实际落实状况,从而提高政策运行效率。
五、结语
随迁老人异地养老医报制度中存在问题不只困扰着上海市,更困扰着全国[5]。文章首先提出医保权限和资源分配问题,再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得到问卷和访谈提纲,最后以问卷收集的数据和访谈内容为主,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法分析。针对‘医保权限和资源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了政府政策、社会组织和老人自身三个方面的优化方向,最终达到上海市随迁老人医保优化的目的。
上海市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更离不开老年人。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直接影响了上海市整体的居民幸福满意度。因此,随迁老人的异地养老医保制度的不断改善是上海市全体市民的期待,更是他们幸福生活的保障。让医保制度的每一次优化都深入人心,让每一次的努力都不白费,让随迁老人每一次都能事实感受到医保制度优化给他们带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惠萍,苏杭.推进机构养老改革的现实思考[J].勞动保障世界,2019(26):21-22.
[2]付晓萌.“互联网+”模式下智慧医保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与挑战[J].现代医院,2019,19(09):1311-1314.
[3]董飞飞.农村“老漂族”异地养老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9(24):39,43.
[4]许志燕,张丹灵.多元视角下随迁老人困境问题探析[J].科技风,2019(24):217.
[5]陆杰华,沙迪.老龄化背景下异地养老模式类型、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前景[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04):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