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生态文明教育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沈明霞

    【摘 要】此文从生态文明、成人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学习型城市的概念探讨入手,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学习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成人生态文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此文结论,即成人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学习型城市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学习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9-0039-03

    一、相关概念探讨

    (一)生态文明与成人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客观规律,以人与社会、人与人融洽共生、共同繁荣为基本主张的文明样态”,是指在产业文明业已获得成效的基础上,以加倍文明的态度看待自然万物,开垦、开采不蛮横,对待大自然不狂暴,竭力改进与自然的关系,切实珍爱和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1]生态文明为教育贡献了新的思路,也对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新目标。生态文明的建设,光有科学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的同心协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意识问题。如何才能使人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改变自身的价值观以及对自然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使命由谁来完成,当然是教育。[2]生态文明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起点,对全社会开展的向生态文明社会迈进的教育形式,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引导和改善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令人可以理性理解和合理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根本变革生存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3]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成人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以社会各界成人为对象,以生态环境综合知识为内容,以非正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媒介的新型教育领域,旨在根本变革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培养成年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型城市

    1999年,为顺应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必然需要,上海于全国首先提出建立学习型城市的设想,以满足社会各类人群如老年人、在职人员、外来人口等日渐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4]2002年,我国正式向世界提议建立惠及全民的学习型社会。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5]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会议期间,刘延东副总理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惠及全民的终身学习,致力于构建有利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学习型城市,并将之作为迈向“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究竟什么是学习型城市,陈友华认为: 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组织的蜕变和演化。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实际上就是学习型组织的观念和实质内容在城市管理中的实践与发扬。“它的主旨在于经由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致力营造不断创新的城市精神和文明,提升城市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使城市经济和社会获得持续发展”。[6]学习型城市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载体, 经由革新人的学习观念和行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可用人才,不断提升居民素质和城市文化,不断巩固和晋升城市整体竞争实力,加速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实现未来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模式。

    二、学习型城市要求可持续发展

    我国于2013年发布的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一级指标(建设成效)下的二级指标(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中把市民具有环保意识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全市林木覆盖率;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合理标准等列为其下的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我国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表[7](部分)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

    3.1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

    3.1.10 市民具有环保意识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关注低碳排放、采用垃圾分类、节水、使用节能灯、节能家电等1

    3.1.11 民主参与度增高、性别平等进步、基尼系数逐步缩小1

    3.1.12 全市林木覆盖率占城市总面积比例(%)1

    3.1.13 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合理标准,并逐年提高1

    3.1.14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

    3.1.15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编.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第一辑)

    图1 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框架[9]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 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发表的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用七个三级指标来定义城市可持续发展,分别为市民意识;绿色空间;空气污染;能源消耗;公共交通;垃圾管理和环境影响。[8]此外,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通过的文件“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中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三大广泛效益之一(见图1),更有对学习型城市特征的具体描述(见表2),这一描述也为我们在发展学习型城市过程中,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表2 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10](部分)

    关注领域关键特征测量点

    1.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

    1.3

    可持续

    发展

    1.3.1

    减少环境负面影响

    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吨)

    废物处理:年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量,人均每年多少公斤

    1.3.2提升城市宜居程度

    住房:受无住房或居住环境恶劣影响的人口所占比例

    公共交通:市民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满意度

    1.3.3坚定执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各级教育中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的有效措施

    环境管理工作:市民对自身环保方面行为的认知

    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 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

    由此看出,可持续性发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居民赖以存在和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这正好是“可持续性发展”最初始,也是最核心的定位。[11]学习型城市须将生态文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发展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效,力求不断地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12]

    三、可持续发展召唤成人生态文明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表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指出,“为了确保我们城市社区未来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采用人类发展模式,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不能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政治制度或财政奖励来实现,它要求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进行根本性转变。全民终身学习大大有助于实现这一变化。”[13]以上海市为例,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给整个城市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体现在人口质量不断提升,个体平均寿命从2000年的7877岁增加到2011年的8251岁。城市绿化环境也获得长足进步,全市绿化覆盖率从2000年的222%增加到2011年的382%,城市宜居度不断优化。[14]然而,从近几年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可看出,上海市民的总体生态意识较为薄弱,相对于承担自己的环境责任而言,大多数人更加关注自己的环境权利。问卷总体表明上海市民的生态环境素质较为薄弱,缺少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承担责任,服从有关法规的自觉性。这一点也可以由市民的日常行为进一步看出。如上海市政府很早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硬件建设也算有成效,但是在很多小区,市民并没有动手将垃圾分好类,以至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愿景始终遥不可及。[15]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是这样来表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方式的:“我们呼吁人们态度的变化应取决于一个规模巨大的教育、辩论和公众参加的运动。若要取得人类持久的进步,这个运动必须现在开始。” [16]

    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变革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必须依靠生态文明教育。首当其冲的应是成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和推行。因为,成人是孩子的榜样,成人的行为影响孩童。生态文明教育应首先以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者为重点,因为他们的言行能影响现在和下一辈的青年学子和成年人的思想及行为。

    现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成年人造成的,我们成人理应担起责任来,尤其是决策者和政治家,包含负责生态文明教育政策制定的行政官员,各级政府官员,各民间环保机构的领导者,各类社会组织的组成人员等。

    不要把什么事都推给孩子,事事要求“从娃娃抓起”。即使一些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破坏环境的不良习惯,也与我们成人的教育方式和自身行为息息相关。所以,成人生态文明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四、成人生态文明教育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说“首先应当承认,聚焦于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当下现实尤其是其表面而言,仅靠尚处初级阶段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也许难见显性成效,但不可否认,从发展前景尤其是其深层而言,随着其自身的不断深入与深化,并坚定于城市居民可持续性发展之意识的养成和行为的引导,便必定会为之带来难以预见的裨益。” [17]如何坚定于市民可持续发展之意识的养成与行为的引导,笔者认为必须依靠成人生态文明教育,且这一对教育的坚定,必定会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带来“难以预见的裨益”。

    (二)形成全民学习的风气

    学习型城市强调市民学习的终身性和全员性,为了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坚定于成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全社会以生态环境知识为重要学习内容,以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根本变革生活和生存方式为目标,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为宗旨。这一状态无形中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社会风气,这一状态也正是学习型城市所要求实现的。

    今后,环境保护部门、教育部门及林业部门应进一步密切合作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初步建设以教育部门为主导,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踊跃协调配合的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系统,吸引更多的市民直接参与其中,培育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倡导绿色消费。另外,企业也应加强对其内部员工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激励员工经过技术革新尽力降低资源成本,节省资源、削减污染,踊跃生产节能环保产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实现绿色消费。[18]最后,民间环保机构与社团应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19]极力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民主制度的建立,促使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开展,打造学习型城市,造就城市可持续的光明未来。

    【参考文献】

    [1]姬振海主编.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2][3]陈丽鸿,孙大勇主编.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4.

    [4]袁雯.为了每个市民的终身发展——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3,(4):32.

    [5][7][12][14]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编.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第一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67,357.

    [6]陈友华.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4,(9):82.

    [8][11][17]高志敏,贾凡,蒋亦璐.帕提农神庙·学习型城市——UNESCO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9.

    [9][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33):46,48.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33):42.

    [15][18]周冯琦主编.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08——城市生态文明专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92-93,198,200,210,212.

    [16]马桂新主编.环境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

    [19]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02-15.

    (编辑/徐 枫)

    环境管理工作:市民对自身环保方面行为的认知

    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 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

    由此看出,可持续性发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居民赖以存在和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这正好是“可持续性发展”最初始,也是最核心的定位。[11]学习型城市须将生态文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发展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效,力求不断地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12]

    三、可持续发展召唤成人生态文明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表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指出,“为了确保我们城市社区未来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采用人类发展模式,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不能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政治制度或财政奖励来实现,它要求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进行根本性转变。全民终身学习大大有助于实现这一变化。”[13]以上海市为例,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给整个城市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体现在人口质量不断提升,个体平均寿命从2000年的7877岁增加到2011年的8251岁。城市绿化环境也获得长足进步,全市绿化覆盖率从2000年的222%增加到2011年的382%,城市宜居度不断优化。[14]然而,从近几年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可看出,上海市民的总体生态意识较为薄弱,相对于承担自己的环境责任而言,大多数人更加关注自己的环境权利。问卷总体表明上海市民的生态环境素质较为薄弱,缺少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承担责任,服从有关法规的自觉性。这一点也可以由市民的日常行为进一步看出。如上海市政府很早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硬件建设也算有成效,但是在很多小区,市民并没有动手将垃圾分好类,以至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愿景始终遥不可及。[15]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是这样来表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方式的:“我们呼吁人们态度的变化应取决于一个规模巨大的教育、辩论和公众参加的运动。若要取得人类持久的进步,这个运动必须现在开始。” [16]

    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变革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必须依靠生态文明教育。首当其冲的应是成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和推行。因为,成人是孩子的榜样,成人的行为影响孩童。生态文明教育应首先以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者为重点,因为他们的言行能影响现在和下一辈的青年学子和成年人的思想及行为。

    现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成年人造成的,我们成人理应担起责任来,尤其是决策者和政治家,包含负责生态文明教育政策制定的行政官员,各级政府官员,各民间环保机构的领导者,各类社会组织的组成人员等。

    不要把什么事都推给孩子,事事要求“从娃娃抓起”。即使一些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破坏环境的不良习惯,也与我们成人的教育方式和自身行为息息相关。所以,成人生态文明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四、成人生态文明教育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说“首先应当承认,聚焦于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当下现实尤其是其表面而言,仅靠尚处初级阶段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也许难见显性成效,但不可否认,从发展前景尤其是其深层而言,随着其自身的不断深入与深化,并坚定于城市居民可持续性发展之意识的养成和行为的引导,便必定会为之带来难以预见的裨益。” [17]如何坚定于市民可持续发展之意识的养成与行为的引导,笔者认为必须依靠成人生态文明教育,且这一对教育的坚定,必定会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带来“难以预见的裨益”。

    (二)形成全民学习的风气

    学习型城市强调市民学习的终身性和全员性,为了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坚定于成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全社会以生态环境知识为重要学习内容,以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根本变革生活和生存方式为目标,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为宗旨。这一状态无形中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社会风气,这一状态也正是学习型城市所要求实现的。

    今后,环境保护部门、教育部门及林业部门应进一步密切合作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初步建设以教育部门为主导,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踊跃协调配合的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系统,吸引更多的市民直接参与其中,培育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倡导绿色消费。另外,企业也应加强对其内部员工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激励员工经过技术革新尽力降低资源成本,节省资源、削减污染,踊跃生产节能环保产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实现绿色消费。[18]最后,民间环保机构与社团应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19]极力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民主制度的建立,促使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开展,打造学习型城市,造就城市可持续的光明未来。

    【参考文献】

    [1]姬振海主编.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2][3]陈丽鸿,孙大勇主编.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4.

    [4]袁雯.为了每个市民的终身发展——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3,(4):32.

    [5][7][12][14]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编.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第一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67,357.

    [6]陈友华.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4,(9):82.

    [8][11][17]高志敏,贾凡,蒋亦璐.帕提农神庙·学习型城市——UNESCO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9.

    [9][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33):46,48.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33):42.

    [15][18]周冯琦主编.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08——城市生态文明专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92-93,198,200,210,212.

    [16]马桂新主编.环境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

    [19]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02-15.

    (编辑/徐 枫)

    环境管理工作:市民对自身环保方面行为的认知

    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 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

    由此看出,可持续性发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居民赖以存在和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这正好是“可持续性发展”最初始,也是最核心的定位。[11]学习型城市须将生态文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发展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效,力求不断地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12]

    三、可持续发展召唤成人生态文明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表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指出,“为了确保我们城市社区未来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采用人类发展模式,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不能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政治制度或财政奖励来实现,它要求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进行根本性转变。全民终身学习大大有助于实现这一变化。”[13]以上海市为例,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给整个城市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体现在人口质量不断提升,个体平均寿命从2000年的7877岁增加到2011年的8251岁。城市绿化环境也获得长足进步,全市绿化覆盖率从2000年的222%增加到2011年的382%,城市宜居度不断优化。[14]然而,从近几年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可看出,上海市民的总体生态意识较为薄弱,相对于承担自己的环境责任而言,大多数人更加关注自己的环境权利。问卷总体表明上海市民的生态环境素质较为薄弱,缺少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承担责任,服从有关法规的自觉性。这一点也可以由市民的日常行为进一步看出。如上海市政府很早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硬件建设也算有成效,但是在很多小区,市民并没有动手将垃圾分好类,以至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愿景始终遥不可及。[15]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是这样来表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方式的:“我们呼吁人们态度的变化应取决于一个规模巨大的教育、辩论和公众参加的运动。若要取得人类持久的进步,这个运动必须现在开始。” [16]

    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变革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必须依靠生态文明教育。首当其冲的应是成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和推行。因为,成人是孩子的榜样,成人的行为影响孩童。生态文明教育应首先以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者为重点,因为他们的言行能影响现在和下一辈的青年学子和成年人的思想及行为。

    现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成年人造成的,我们成人理应担起责任来,尤其是决策者和政治家,包含负责生态文明教育政策制定的行政官员,各级政府官员,各民间环保机构的领导者,各类社会组织的组成人员等。

    不要把什么事都推给孩子,事事要求“从娃娃抓起”。即使一些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破坏环境的不良习惯,也与我们成人的教育方式和自身行为息息相关。所以,成人生态文明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四、成人生态文明教育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说“首先应当承认,聚焦于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当下现实尤其是其表面而言,仅靠尚处初级阶段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也许难见显性成效,但不可否认,从发展前景尤其是其深层而言,随着其自身的不断深入与深化,并坚定于城市居民可持续性发展之意识的养成和行为的引导,便必定会为之带来难以预见的裨益。” [17]如何坚定于市民可持续发展之意识的养成与行为的引导,笔者认为必须依靠成人生态文明教育,且这一对教育的坚定,必定会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带来“难以预见的裨益”。

    (二)形成全民学习的风气

    学习型城市强调市民学习的终身性和全员性,为了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坚定于成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全社会以生态环境知识为重要学习内容,以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根本变革生活和生存方式为目标,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为宗旨。这一状态无形中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社会风气,这一状态也正是学习型城市所要求实现的。

    今后,环境保护部门、教育部门及林业部门应进一步密切合作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初步建设以教育部门为主导,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踊跃协调配合的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系统,吸引更多的市民直接参与其中,培育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倡导绿色消费。另外,企业也应加强对其内部员工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激励员工经过技术革新尽力降低资源成本,节省资源、削减污染,踊跃生产节能环保产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实现绿色消费。[18]最后,民间环保机构与社团应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19]极力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民主制度的建立,促使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开展,打造学习型城市,造就城市可持续的光明未来。

    【参考文献】

    [1]姬振海主编.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2][3]陈丽鸿,孙大勇主编.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4.

    [4]袁雯.为了每个市民的终身发展——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3,(4):32.

    [5][7][12][14]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编.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第一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67,357.

    [6]陈友华.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4,(9):82.

    [8][11][17]高志敏,贾凡,蒋亦璐.帕提农神庙·学习型城市——UNESCO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9.

    [9][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33):46,48.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33):42.

    [15][18]周冯琦主编.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08——城市生态文明专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92-93,198,200,210,212.

    [16]马桂新主编.环境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

    [19]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02-15.

    (编辑/徐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