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会东实践

    刘东平

    四川省会东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有全国烤烟第一大县、蚕桑生产基地县、中华块菌第一县、华山松第一大县、黑山羊生产大县等美誉。但大并不等于强,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形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由大向强的内在转化,这是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迫切和现实的问题。

    在体制机制上奠基础

    “青蛙一跳过三丘”,这是会东农业经营模式的生动写照,20世纪80年代农村包产到户后,会东农业经历了“吃不饱”到“有富余”的转变。但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破碎化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问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386199”情况日渐加重,农业劳动力弱化的情况日渐凸显。农村的发展,催生了农村体制机制更新的必要和迫切。进入新世纪以来,会东加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农村发展经营模式。到2016年末,会东有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75家、家庭农场1030家,专业大户1360家。农村经营模式的转变,催生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家庭农场为细胞的农村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出现。2015年会东出台了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凡是农民有创建家庭农场的意愿,可由几家或数家以亲戚、朋友为纽带,通过转移、转营等方式组建家庭农场,形成规模经营,这样就为农民分工分业奠定了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家庭农场为细胞的專业合作社形成产业链,发展到一定基础,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发展取向,推动农村体制、机制方面新机制的形成。

    在培养“匠人精神”上做文章

    会东县姜州镇徐顺金夫妇是地地道道的农民,20世纪90年代,夫妻双双外出务工,学到葡萄种植技术后自创了一套生态绿色种植模式,并流转土地52亩,建立生产“姜州香”牌葡萄,实现了致富,产品创立了品牌。嘎吉镇官田村妇女王斗香,流转土地500亩,建立了集酿酒、养猪、猪粪处理还田、种植作物养猪的精品农产品微循环生产方式,为调结构、促增收探索了一片新天地。由此,会东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在全县打造农产品品牌。

    一是围绕市场需求,依托高寒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地区“三带经济”,优化品种结构,增加适销有效供给,拓展特色高效供给,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步伐,持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创建,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全力打造会东华山松籽、“紫玥”核桃、野租泉燕麦酒等68个农特产品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发系列产品,开展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到2020年,地理标志产品达到5个,省级驰名商标数量达到5个,建成核桃产业基地100万亩、华山松产业基地70万亩、中药材及特色农产品种植30万亩,达到“双百万”的基地建设目标。

    二是借助中科院青州烟科所等科技平台,开展区域、烟农、烟田“三优化”,实现26.95万亩计划指标向基础条件好、种植水平高的姜州镇马许村、嘎吉镇响水村等乡(镇)转移,着力打造烤烟种植“千亩村、万亩乡”。“十三五”期间,全县稳定年种烟面积25万亩以上,收购烟叶70万担以上,努力实现“规模最大、结构最优、竞争力最强”的“三最”目标,烟农年收入稳定在10亿元以上,实现财政税收2.6亿元以上。

    三是大胆创新实践庄园经济模式。通过确权颁证,实现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三权分置”,积极引导社会能人和民营资本,以租赁、转让、购买土地使用权等形式,集中流转规模土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目的来发展特色农产业,通过资本多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培育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四川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积极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花卉(果类)节等节会活动,重点打造姜州古镇、新华水库、老君峰、两岔河、夹马石高山牧场生态旅游区、大崇亚热带风情旅游度假区、大龙温泉休闲度假村,举办金沙江旅游文化节、小坝油菜花节、野牛坪枇杷节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实现农业与生态的结合、资源与产业的结合,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目标。

    在推进产业化中寻突破

    近年,以工业园区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工业化在全国遍地开花,出现了“一县一园区、一县多园区”的局面,为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工业园区化的成功模式为农业园区化提供了经验,农业园区化的核心就是把农业当做工业来做。会东县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发展颇具规模,我们可以借鉴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在农业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为此,会东县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培育了以松杍经营为主体的省级龙头企业“山松农业”,以松露经营为主体的州级龙头企业“地金源”公司,以燕麦为原料的州级龙头企业“拉玛酒业”,并获得了相关许可和认证。加之原有龙头产业形成的烟草、蚕桑、粮油收储等企业和项目,会东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群体,并突出产业模式创新,推动农林牧立体化、循环式发展,不断探索农、林互补模式,初步形成“家庭农场为细胞、专合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支撑”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依托优势资源,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立“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同时,积极推动“三园一体”平台建设。“三园”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园、电商园、创业园平台,逐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一体”则是指田园综合体,规划在小坝、姜州、鲹鱼河镇37个行政村,打造集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于一体 “川滇锦绣田园综合体”。

    在新村创建中实现整合发展

    会东县把“四好新村”建设分成三种类型,贫困山村以改变为主、传统村落以传承为主,条件较好的村以康养新村建设为主,着力打造集各种多元素的特色新村。为此,会东县一方面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大力实施农村道路交通、电网建设、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和危房改造等基础改善工程。另一方面,遵循“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理念,全域规划、分片实施,抓好、抓实河长制工作,营造和谐水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到2020年,全面完成318个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同时,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四好村”建设模式,示范引领全县群众加快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力争到2020年全县60%的村建成省级“四好村”,80%的村建成州级“四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