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经验与启示
潘多荣 李学军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最艰巨的任务。党作为国家各项事业领导核心,自然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把脱贫攻坚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内生动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皮山农场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中进行大量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供借鉴。
[关键词]皮山农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D26;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3—0042—05
[作者简介]潘多荣,男,兵团第十四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民族宗教问题;李学军,男,兵团党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艱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建与脱贫攻坚这两项工作表面上看起来联系不大,但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脱贫攻坚需要有人来实施有人来引导,党作为国家各项事业领导核心,自然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把脱贫攻坚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内生动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为实现脱贫摘帽,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皮山农场党委坚持“工作到连、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促进党的建设,选优培强领导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更好地团结带领各族职工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皮山农场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
(一)皮山农场的基本情况
皮山农场地处和田地区皮山县城东北20公里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东距和田220公里,西距喀什330公里。全场占地总面积51万亩,种植面积9.11万亩(其中新开荒地3万亩),人均种植面积3.4亩。全场总人口26808人,居民7643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132人,占93.7%,汉族人口1676人,占6.3%。全社会就业人员9501人,在职职工5500人,退休人员2848人;2016年初确定贫困户1327户5236人。基层党组织29个,中共党员605名,共青团员2348名,现用清真寺19座,是一个典型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是国家级特困团场。
皮山农场的特殊实际决定这里抓党建促进职工群众脱贫致富意义重大。首先,皮山农场是一个典型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是国家级特困团场。2011年以前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15%,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多,宗教氛围浓厚,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职工群众对兵团认同感和履行屯垦戍边使命责任感不强,思想观念陈旧保守落后。其次,皮山农场地处偏远,与各大城市相距较远,对脱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农场周围稳定形势不乐观。
(二)精准识别,找准扶贫对象及致贫根源
一是精准识别。坚持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组织各级各部门力量,精准掌握扶贫的第一手资料,在连队和“访惠聚”干部的配合下,严格标准,把好关口,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到户到人,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二是建档立卡。构建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逐连逐户逐人登记在册,并建档立卡,录入电脑,建立扶贫数据平台,实施动态管理。三是找准根源。找准致贫原因、贫困等级、收入来源及需求等,为扶贫打好基础。
农场贫困,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偏僻。皮山农场地处偏僻,与各大城市相距较远。二是人多地少。人均种植面积3.4亩。加之受传统思想影响,农场职工群众不愿意外出务工,仅仅依靠土地收入难以实现脱贫致富。三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农场生产结构以一产为主,属于北半球暖温带干旱荒漠性气候,在皮山河和桑珠河下游,全年蒸发量2412.9毫米,为降水量的49倍,水资源紧缺,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场用水主要依靠昆仑山雪水,每年5月份之后作物才能浇上头水,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四是农业结构单一。受自然、地理等条件制约和传统方式影响,全场以红枣产业为主,生产经营方式单一,同时缺乏二三产业致富项目,职工群众增收渠道窄。五是稳定环境不理想。近年来,农场维稳压力大,招商引资困难,集聚人口困难,留住人才困难,集中精力脱贫攻坚难度大。六是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扶贫最难扶的是因病致贫家庭,而2012年前,农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地方病、常规病病发率较高,稍难的病又难以治愈,同时由于农场距和田及喀什等地较远,看病困难,职工群众因病致贫不在少数。七是投入不足。农场长期属于国家级贫困团场,自筹能力极弱,用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推动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2016年,农牧一线职工人均纯收入仅10050元,职工群众生活还相当贫困。八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连队和帮扶单位对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对帮扶谁、谁帮扶、怎么帮、怎么扶等掌握还不到位。九是自我发展意识、发展能力不强。受传统思想影响,发展能力弱,部分职工群众形成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劳动致富意识不强,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市场意识不强。多数职工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较低,外出务工存在语言障碍,导致就业技能单一。
(三)精准对标,明确脱贫攻坚工作目标
根据《皮山农场2016—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年度目标,从2016年起实施脱贫攻坚,对全场1327户贫困户(5236人)建档立卡,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截至2016年底全场完成贫困户脱贫714户2681人,目前还有贫困户613户2555人。采取“党员干部+贫困户”“一户一策”的模式,力争到2018年底全场实现脱贫摘帽。(见表1):
二、皮山农场抓党建促脱贫的主要做法
(一)选优配强连队党支部书记
连队党支部书记是职工群众的主心骨,是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是带领广大干群脱贫攻坚的“领头雁”。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新形势新任务对贫困乡村党员干部结构功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2016年基层党支部换届期间,农场党委把政治立场坚定、党性坚强、思路开放、眼界开阔、敢闯敢干、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干部充实到连队党支部中。
(二)全面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基层党组织是带领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核心,抓好脱贫攻坚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回头看”期间,对全场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把脉”,集中“会诊”,找准“病根”,对症“下藥”,利用一年时间进行逐一整顿,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实践证明,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把党的扶贫政策和脱贫任务宣传落实到一家一户,必须要建强基层组织、做好基础工作、增强基本能力,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三)全面培训连队党支部书记
为增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驾驭全局的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每季度对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1次,采取课堂授课、现场参观、外出考察等方式,不断提升“领头雁”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致富、带富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切实发挥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的能力。
(四)发挥党员致富、带富作用
党员是群众的“带头人”“主心骨”,打赢脱贫攻坚战,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做榜样”“唱主角”。采取先富党员带动贫困党员、富裕职工党员帮扶贫困户的方式,传授致富经验;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加强对贫困党员、贫困户的技术培训,贫困人员劳动能力和就业技能的培训;机关相关科室及时将好政策、好信息送达贫困党员手中,引导贫困党员先富起来,再发挥带富作用。通过引项目、学技术、送信息等的支持,使农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能实现脱贫致富。
(五)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
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对机关科室挂钩连队的第一书记,推行场连两级联考联评制度,让连队职工群众评议第一书记工作成效。第一书记以培养“双强”连队党支部书记为重点,提高党员致富带富能力,把党组织建成脱贫致富的“桥头堡”。第一书记要深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逐连逐户制定扶贫计划和扶贫台账。
(六)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助推脱贫
积极发动群团力量,加强党建带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建设,凝聚全场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合力。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联系群众的优势,创新载体开展助推扶贫行动,积极开展“送温暖、帮扶困难职工”等帮扶活动,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外出就业,组织全场各级工青妇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师党委“一主五辅”增收措施,开展扶贫工作。二是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增强就业本领。通过地毯厂、砖厂、建筑工地、商贸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林果种植、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带动贫困职工就业增收,实现脱贫目标。
2.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贫困职工向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将职工搬出的生活区及连部功能转换为养殖点,通过扶持连队建立特色种养殖业基地,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2016年底通过老连队功能性转换和搬迁户原住房改造等项目,成立红玉畜牧养殖合作社等10个合作社,到2018年底带动了100户贫困户脱贫。
(八)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1.实施“对口”培训。“扶贫”先“扶智”,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根据农场实际,加强对职工在枣树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职工外出务工的能力,鼓励和引导职工参与地方土地开发、承包果园,进行涉农技术服务促进就业增收。
2.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新城区新增的环卫、物业、绿化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一批公路养护、保洁、服务业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3.企业就业方式扶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企业容纳一部分贫困人口优先就业。充分利用兵团建设局等对口帮扶单位的项目、资金、资源优势,对于促进就业的典型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大力推行“双创”,鼓励贫困人员进行创业脱贫,对于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帮扶,工会牵头向24户职工担保小额贷款100万元,帮扶创业。鼓励发展电商,对在电商网络平台开设“网店”的创业贫困人员,同样给予符合政策要求的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扶持,把“双创”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九)实行精准结对帮扶脱贫
落实农场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通过机关、场直管单位、场协管单位及连队的778名干部结对帮扶,到2018年逐步实现结对的贫困户脱贫。检查重点帮扶与联系帮扶相结合,除无劳动能力的联系帮扶对象外,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实行找路子、想点子、想办法实施重点帮扶,采取挂钩干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术送技术、有项目送项目”的挂钩帮扶机制,做到责任到人,精准帮扶。结对帮扶采取每位场领导和机关科室结对1个连队;每位干部结对1户贫困职工,进行精准帮扶;结对帮扶干部要积极上门服务,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帮助贫困户拿出切实有效的、具体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脱贫方案和措施,即“一户一策”,充分解决好贫困户的就业、创收、看病、上学等问题,力争帮助结对贫困户通过一到三年的帮扶彻底脱贫。
(十)激发贫困对象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如果没有贫困群众的参与,“干部干、群众看”,脱贫致富就难以实现。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优势,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典型引领和自力更生为主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贫困群众积极转变“等靠要”思想,坚定脱贫致富决心,主动找穷根、想出路、谋发展,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同时,持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着力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
(一)扶贫产业稳步推进
一是通过土地安置,解决无地少地贫困职工的就业问题。充分利用八连1万亩、七连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地安置无地少地职工,截至目前已为256户贫困职工分配了土地。二是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带动104户贫困职工实现就业。上半年人均收入3000余元,下半年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萝卜等作物。三是充分动员农场已有的14个各类养殖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贫困户”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共有108户贫困户参加各类养殖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户的持续增收,有效防止了贫困户的脱贫反弹。四是积极为贫困户申请了贴息贷款。农场为建档立卡的1327户贫困户户均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共计6635万元,以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将资金投入南和牧业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肉驴养殖产业,贫困户进行实物分红,同时安置120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就业,实现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五是以9.1万亩耕地进行土鸡、鹅、红嘴雁等禽类发展林下养殖基地,预计年产土鸡1456万只、鹅91万只、红嘴雁91万只;同时将废旧房屋改造成圈舍,形成4000户左右的规模化鸽子养殖基地,预计年产鸽子640万只。六是积极落实“兴边富民”项目。“兴边富民”项目新建设29座设施大棚已完成了地面平整及道路工程,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安置29户贫困户。七是积极打造高端手工编织和服装加工基地。以手工地毯、高端收藏挂毯和服装鞋帽生产形成地方特色产业,做强地毯、挂毯和服装加工业,吸纳农场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二)扶贫政策落实有力
一是加强了科技推广力度,增加了职工脱贫致富本领。举办各类培训班,主要就节水灌溉,红枣田间管理,苹果的种植与科学管理,设施农业种植技术等进行培训。二是创建了再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办了电焊技能培训班,免费为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主要培训低收入或无收入职工,解决其缺少就业技能问题。三是在地毯厂举办了手工地毯编织、艾德莱丝绸、裁缝技能培训班,同时办有小型托儿所,主要解决贫困职工家庭待业妇女的就业问题。四是为贫困职工搭建平台,创造工作岗位。依托农场城镇化建设,在农场建筑工地用人上优先使用农场贫困职工,农场统一组织场内待业人员及无收入人员于9月份开始赴一师、三师等地捡棉花,人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五是充分利用老连队功能转换复垦地,增加贫困职工收入。农场将老连队复垦地全部分配给贫困职工,用于种植果树、瓜果等作物,增加了贫困职工的经济来源。六是贯彻落实了“两减一免”政策,解决了贫困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本费、学杂费,同时中午免费为学生提供营养餐,确保了贫困职工子女上得起学。七是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户中的89户93人因残、因病、无劳动能力人员全部落实了低保政策。八是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大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补贴力度,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城镇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政策补贴。同时将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三)基础设施保障到位
一是加强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6年以来,皮山农场与建设局共落实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6300万元,截至目前全场已建成保障性住房7000套,确保了全场职工都有安全住房。二是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农场力推新区楼房建设,并得到上级部门同意。三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农场积极与兵团建设局等部门协调,争取落实国家、兵团项目资金,支持团场城镇和中心连队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经验和启示
皮山农场通过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积极探索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也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抓好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抓党建促脱贫,首先要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指针,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选好支部书记,发挥党组织书记的统揽全局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前提
连队党组织书记是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带领职工群众脱贫致富是连队党支部书记的首要职责,也是解决连队问题的关键举措,更是增强连队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重要前提。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迫切需要抓好贫困单位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加强贫困连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贫困连队党支部书记统揽全局的“当家人”作用、带领脱贫的“带头人”作用、解决难题的“贴心人”作用和着眼长远的“领路人”作用,以硬的举措、实的作风、好的成效,确保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任务。
(三)用好共产党员,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需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凝聚师、团、连三级机关单位、重点企业和党员的力量,全面开展驻连帮扶工作,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加强连队基层党建工作,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以党员结对帮扶的具体实践影响、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
(四)管好第一书记,发挥第一书记的驻连帮扶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
实践证明,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连任职对于落实脱贫政策、争取帮扶资金、实施扶贫项目、加强基层党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选派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始终作为重要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落实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两委”班子的引路员、脱贫致富的服务员、基层连队的维稳员、职工群众的勤务员、依法治连的协管员“五大员”作用,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
(五)树好干部标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把以上率下作为基本工作方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要落实领导干部包连工作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督促指导贫困村落实扶贫政策、研究脱贫规划、发展脱贫产业,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層抓落实的抓好基层党建、促进脱贫攻坚的鲜明导向。
责任编辑: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