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影响力与市场化探求
王利丽 尹超
近年来,以《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为代表的一系列主旋律影片取得了瞩目的市场成绩,获得了“叫好又叫座”的传播效果。事实上,这些主旋律影片在市场上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影一直努力探求主流意识形态与市场化之间的合理平衡。《战狼2》等影片的成功,是主旋律电影三十多年不断拓展创作题材、创新表现形式、提升影片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结果。
一、 1990年—2001年:创作繁盛中初涉市场
“主旋律”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使得电影创作者全面审视电影的表现功能,市场化进程的开启促发电影的娱乐功能凸显。此时期出现了出色的娱乐片,但其总体创作良莠不齐的创作现象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1987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正式提出了“主旋律”的概念。1994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确立了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繁荣社会主义文艺”[1]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主旋律电影出现了三个创作高峰,分别是1991年、1996年和1999年。199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这一年前后出现了《大决战》三部曲、《开天辟地》等“献礼片”。1996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提高质量、多出精品”[2],宣布实施电影“九五五零工程”,即在“九五”期间,每年拍10部优秀电影,共拍出50部优秀影片。长沙电影会议之后,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评奖、推出精品等经济和行政手段,大力扶持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九五五零工程”的规划实施,促进了一大批精品主旋律电影的诞生,这种创作风潮在1999年时达到了高峰。1999年是建国50周年,这一年井喷般出现了一大批质量优良的“献礼片”,如《我的1919》《横空出世》《国歌》《共和国之旗》《冲天飞豹》《黄河绝恋》等。这一时期主旋律电影大多直接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对美好现实生活的赞颂,以及对改革开放基本路线、“三个代表”精神的具体诠释。其基调多昂扬向上,力图通过具体作品激发人们心中对祖国和党的热爱和追求共同理想的坚强意志。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旋律电影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制作、发行和放映主要依靠政府管理,基本不考虑市场因素。但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电影体制改革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下电影的统购统销模式,电影行业的所有企业都拥有了经营自主权,形成了简单的竞争模式和资产联营模式,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场分离的弊端,实现了资本的自由流通。在这样的背景下,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创作,一方面还需要国家管理部门的大力扶植,另一方面也尝试市场化的涉足。
20世纪90年代前期,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曾在无意间切中过几次市场“卖点”,如1990年的《焦裕禄》因为满足了观众对“人民公仆”“时代楷模”的心理需求,获得了过亿的票房回报。《大决战》系列由于真实还原了历史人物,也取得了丰厚的票房回报。虽然电影创作者的初衷不是为了迎合市场,但取得的市场回报却给了创作者们启发,之后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探求市场规律、满足观众需求。创作者试图将商业元素融合到主旋律电影中去,出现了一批既具有类型片特点,又具有主旋律内核的作品,如“《龙年警官》试图完成侦破类型片与警察颂歌的统一;《烈火金刚》试图完成革命英雄传奇与枪战类型片的统一;《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等试图完成民族团结寓言与马上动作类型片的统一;《红河谷》试图完成西部类型片与爱国主义理念的统一;《红色恋人》试图完成革命回忆与言情类型片的统一;而《黄河绝恋》则试图完成战争类型片与民族英雄主义精神的统一;《紧急迫降》试图完成灾难类型片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题的统一;《冲天飞豹》试图完成空中奇观军事类型片与国家国防主题的统一”[3]。这些影片通过借鉴好莱坞电影的视听和叙事特点、使用高科技手段等方法,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在创作者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下,出现了一批市场评价高、票房成绩好的主旋律影片,如1996年的《孔繁森》取得了3600万的票房,1997年的《离开雷锋的日子》取得了3000万的票房,1998年的《周恩来外交风云》取得了超过4000万的票房,2000年的《生死抉择》则取得了过亿的票房。
縱观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创作,由于特殊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原因,在国家政策、资金等多重支持下,拥有制作和宣传优势,迎来了创作繁盛的时期,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在市场化、商业化的探索方面,主旋律电影还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虽然创作者尝试在影片中加入商业元素,也获得过部分市场认可和票房佳绩,但总体来看,这一时期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求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 2002年—2008年:全球化进程中的冲击和调整
新世纪伊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此中国电影面临着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电影面临好莱坞大片的挑战,总体作品题材广泛,视角新颖,种类多样,不仅在产量上大幅度增加,而且逐渐系统化、条理化,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电影种类与框架,既有主流大片的创作,又有类型电影的产出,还有部分艺术电影。在国外大片和国产商业片的冲击下,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处于调整期。之前管理部门大力扶植的创作模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和市场现状,主旋律电影需要深度了解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发展。一些创作者积极向市场靠拢,寻求既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又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道路。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思维习惯和创作趋势,主旋律电影创作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中国电影的商业化之路,在市场化探索的路上并不顺利。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创作整体比较平淡,只有寥寥数个亮点。其中2006年的《云水谣》和2007年的《集结号》,是主旋律电影市场化探索中的重要突破。
《云水谣》不但获得了“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导演奖,还取得3000多万票房的好成绩。究其原因,源于它抛弃了以往主旋律电影中的政治说教风格,大胆启用当红台湾女明星徐若瑄和大陆男明星陈坤,将青春偶像因素引入主旋律电影中,满足了年轻人的观影口味。在引入商业元素的同时,创作者将主流意识形态主题自然融入,通过讲述三个年轻人之间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一段跨越海峡、历经数十年,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中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影片没有刻意宣扬意识形态,却让观众在为这段爱情深受感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意识到酿成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是残酷的战争,从而深刻领略到电影中潜藏的对国家统一的热望。
冯小刚的《集结号》打破了传统战争片的叙事模式,摒弃了高大上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影片中的战士不再是黄继光、邱少云似的无畏形象,他们也会害怕疼痛、恐惧死亡。影片前半部分营造出真实而激烈的战争场面,后半部分则细致地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冲突。正是对人性的真实展示和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使观众更进一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影片主旋律的内涵有新的理解和表达,不再一味推崇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而是开始关注战争中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思想和价值,反思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摧残,这部“另类战争片”最终获得了两亿多的票房佳绩。
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创作总体而言比较平淡,在全球化市场和商业潮流的冲击下,创作者深刻意识到不能像以前一样忽略市场和观众,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尽管变革初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票房成绩,当个别市场化运作颇为成功的作品出现,为以后主旋律电影市场化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
三、 2009年—2014年:献礼契机下的市场探索与创新
主旋律电影在经历了几年的创作平淡期后,迎来了特殊的2009年。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出现了一大批“献礼片”,如《建国大业》《天安门》《沂蒙六姐妹》《高考1977》《铁人》《风声》《秋喜》《斗牛》《南京!南京!》《惊天动地》《十月围城》等,这些数量繁多、题材广泛、手段新颖的影片,给主旋律创作带来了亮点。在这些影片的带动下,后续又出现了几部优秀的主旋律影片,如在2011年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出现的《辛亥革命》和《建党伟业》。
经历了近十年的市场探索,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在投资、制片、发行上已经找到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创作者尝试将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手法进行本土化改造。这一时期出现的《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打造出“全明星阵容豪华献礼片”的新类型,在主旋律电影市场化的探求中具有重要意义。
《建国大业》取得了4.3亿的高票房收入,其成功原因除了客观的叙事角度、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之外,还有成功的商业运作手段:第一,影片第一次采用全明星阵容,全片时长140分钟,共有172位明星参加演出,平均几十秒就出现一个明星。明星制度早在20世纪初就在好莱坞诞生,通过制造明星和依靠明星吸引观众,时至今日依然是电影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影片中大量的明星在一定程度上给影片注入了一股商业和娱乐气息,使历史人物人情化,大大拉进了历史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明星自带的影响力和流量也成为了影片的高票房保证。对于年龄较大的观众而言,剧情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而对于年轻观众而言,明星则是让他们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影片借助“献礼”契机大力宣传营销。借着建国60周年的东风,影片在全国多地举办首映礼和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加上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的推波助澜,将影片的影响力极大地拓展,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建党伟业》作为第二部“全明星阵容豪华献礼片”,延续了《建国大业》中成功的商业元素,启用了更年轻化的明星阵容,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描绘出一幅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巨画,同样取得了4亿多票房的好成绩。
纵观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创作,在“献礼契机”的刺激和带动下,亮点频出,可圈可点。创作者探索出一条既能适应主流市场,又能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道路,在保证影片艺术质量的基础上,利用全明星阵容和大力造势宣传等商业手段,取得了市场认可和广泛的影响力。
四、 2015年至今:“叫好又叫座”的商业奇观
2014年12月底,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上映,上映后口碑与票房一路飘红,到2015年初,共取得8.8亿的票房成绩。不仅如此,《智取威虎山》还得到了主流媒体的一致肯定,《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智取威虎山》“有枪林弹雨亦有刀光剑影,有军民情深也有侠之豪情,一部根据革命传奇打造、叫好又叫座的现代英雄史诗”[4]。《智取威虎山》的问世,揭开了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崭新篇章。从作为建国40周年献礼片出现的《开国大典》到1999年的一系列献礼片,再到《云水謠》《集结号》《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等影片,主旋律电影在市场化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转型创新。《智取威虎山》以解放军英勇剿匪为核心,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商业大片中,用逼真的3D技术打造了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观,将这种市场化的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
从《智取威虎山》开始,主旋律电影开始了高歌猛进的市场化之路。2015年的《战狼》取得了5.25亿的票房,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取得了11.84亿的票房,2017年的《战狼2》更是以52.8亿的票房问鼎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2018年初上映的《红海行动》紧随其后,取得了36.1亿的票房。这些主旋律电影不仅赢得了市场和观众,而且获得了主流媒体的认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撰文为其点赞。
与《建国大业》《建党大业》不同的是,这些主旋律电影不再依靠豪华的明星阵容来吸引观众。全明星阵容虽然初看新鲜,但如果没有精彩的故事和视觉呈现来支撑,仅仅依靠“数星星”,次数多了就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以同样模式复制出来的《建军大业》反响平平便是一个重要的佐证。更重要的是,这些主旋律电影不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和民族主义情绪的简单叠加,而是将主旋律影片和商业大片进行成功融合的本土化改造。依靠类型化叙事技巧、精彩的故事情节、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形象、炫目的包装手段等方法,“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出了主流价值观,获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双赢结果。纵观这几部主旋律影片,其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个人英雄主义与家国情怀的融合
传统主旋律影片常常采用宏大叙事,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影片放弃了宏大叙事,借鉴商业大片惯用的类型叙事,大多以个人英雄的行为作为叙事主线,通过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努力,最终达到某种目标。如《智取威虎山》以杨子荣独上威虎山剿匪为主线,《湄公河行动》以高刚和方新武为首的特别行动小组潜入金三角缉拿真凶为主线,《战狼2》以冷锋孤身一人在非洲拯救同胞为主线,《红海行动》以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到非洲执行撤侨任务为主线。许多观众在观影之后纷纷评价这些电影很“燃”,“燃”可以理解为令人热血沸腾,这些影片之所以讓观众觉得热血沸腾,正是因为这种“孤胆英雄”似的叙事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的心情随着片中主角的经历跌宕起伏。
与普通商业大片不同的是,这些主旋律电影不是单纯地渲染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将个人英雄主义与爱国精神、民族感情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不是传统主旋律电影中常见的无条件服从,在传统主旋律电影中,个体往往要服从于集体,个体的思想和情感也往往被家国大义掩盖,以至于人物的塑造常常过于符号化、平面化。在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中,人物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如《战狼2》中吴京扮演的主角冷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起初因为犯错被开除军籍、锒铛入狱,身上有许多缺点,但正是这些不加掩饰的缺陷,让观众心生亲切。后来,冷锋为救同胞孤身一人回到沦陷区,在带领同胞逃亡的过程中,逐渐展示出其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强烈的前后反差进一步让观众体会到“军人”和“国家”的分量。与之类似的还有《湄公河行动》的主人公方新武,方新武也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常年卧底在金三角的他举手投足间吊儿郎当,离经叛道,不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英雄。他为了给女友报仇,不顾纪律,对贩毒人员进行残忍的刑讯逼供,甚至一心要杀死罪犯。这些丰富的个人情感为人物增添了个性化的魅力,也与他后来的牺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令观众在扼腕之余深思其背后的家国大义。
(二)视觉奇观的营造
商业大片非常注重营造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向其借鉴,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为观众营造了一场场视听盛宴。第一,异域取景。这几部主旋律影片基本都在境外拍摄,如《湄公河行动》在金三角取景,《战狼2》在非洲取景,《红海行动》在索马里、非洲等地取景,这些取景地大多不是我国观众熟悉的国外主流城市,而是比较少见的、小众的地方,影片中展现了亚热带雨林、非洲沙漠、国外贫民窟等异域风情和文化,成为吸引观众的有效手段。第二,逼真的打斗场面。这几部影片中都有大量的打斗、战争场面,创作者运用现代高科技营造出真实、精彩的视觉奇观。如《智取威虎山》中用数字特效技术制作出足以以假乱真的老虎,呈现出一段栩栩如生的杨子荣打虎场景。此外,《湄公河行动》中蜿蜒曲折的河道交火、飙车、枪战,《战狼2》中精彩的水下搏斗场面、巷战、近身肉搏,《红海行动》中的海上枪战、爆破、血腥的战争场面等,都与好莱坞大片并无二致。
(三)强大国家形象的建构
在主旋律电影中,传播主流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基本任务。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通过展示国家的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理念,构建出强大的当代中国形象,建构强大的国家形象,赢得了观众的由衷的认可。影片除了展示我国先进的飞机、轮船、武器等硬件设施和军事实力,还重点宣扬了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理念。在《湄公河行动》中,国家公安部部长说:“我们要给金三角的犯罪势力一个强烈的信息,当国民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国家不会坐视不理,我们会以武制武,出动最精锐的缉毒人员,全力维护湄公河流域的安全通航!”在《战狼2》中也有类似的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在《红海行动》中,当“蛟龙突击队”来到瑟瑟发抖的侨民面前时,一句简单的“中国海军,带你们回家”令观众不禁热泪盈眶。影片中,国家跨境破案、撤侨的行动,无不展示了我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民安全的决心和能力。通过这些情节,观众感受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日渐提高的世界地位,这些不再是枯燥、苍白的政治说教,而是鲜活的事实。
纵观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创作,相较前一时期的创作,已经不需要通过大量明星赢得市场和流量,而是用娴熟的类型化叙事、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令人目眩的视觉奇观等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手段,将主流价值观融合其中,成为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赢家,在宣扬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国家形象、唤起观众的爱国情感方面,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分析,可以看出,近30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市场化探求的过程中尽管有不足和缺陷,但一批批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仍然不断涌现。事实证明,市场化并不意味着主流价值观念的丢失,只要遵循市场的规律进行制作,不仅能换来市场的成功,还能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巨大的影响力。反之,市场化的成功不仅扩大了主旋律的影响力,更促发创作者在新的历史时代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表达和传播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观念。《战狼2》等主旋律电影造就的一系列商业奇观,标志着我国主旋律电影成功探索出一条商业化的路径,更推动主旋律电影在朝着主流大片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党建,1994(1):3.
[2]曹光晖.多出精品 再创辉煌——全国电影工作会议纪实[J].瞭望新闻周刊,1996(16):31.
[3]尹鸿,凌燕.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71.
[4]李斌.唤醒我们心中的杨子荣[N].人民日报,2014-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