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潘恩
【摘要】目的 在临床中药注射剂属于一种见效十分快的药物,但是患者应用就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本文分析重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此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研究目标全部为我院2016年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在众多报告中选择区中的88例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对所有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注射剂主要包含丹红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以及注射用血塞通还有舒血宁注射液,在众多不良反应中,其中最常见的则是循环系统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以及神经系统损害。通过分析不良反应出现的现在原因,其溶媒、辅料和药物以及个体差异还有中医辨证等方面可能是导致重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结论 在临床中为了可以更好的让中药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效减少,注射剂在实际进行应用和管理中需有相关药师参与其中,同时药物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必须进行加强,而且药物的管理办法也能需不断进行完善,以此可以让中药注射剂不断向着高质量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报告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4..03
现阶段随着中药制剂的品种不断增多,在临床中,中药注射剂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患者进行应用后,还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反应,所以此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按照我国不良反应中心所给出的相关数据,在所有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中,中药注射剂在其中所占据的比例2014年为50.2%,到2015之时则为52.6%。同时此情况还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通过注射液不良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让人民大众和相关监管部门对中药注射液所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得到一定关注,同时随着时间推移此问题的关注度还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为了更好的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出现的规律进行把握,展开此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目标全部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这些报告全部收集于2018年间,所有报告共有88例。报告受检者中,男性患者人数要显著低于女性患者人数,且患者的年龄并不相同,患者的年龄区间为8~92岁。所有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占据总人数的一半之多。每个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程度间具有着一定差异。另外通过对所有患者及其不良反应报告的基础信息进行对比后,并没有发现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把所以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病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以及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还有使用的具体药物进行分析,同时明确患者不良反应的类型和转归以及具体的临床表现还有预后效果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会产生很多数据,将这些数据全部导入到SPSS 21.0中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同时研究中的各种计数资料使用%的形式进行表示,并使用t进行检验,如果研究有统计学意义,那么则使用P<0.05进行表示。
2 结 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及用药情况
在此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注射剂共有14种,在所有种类的重要注射剂中,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最多的为:痰热清注射液16例18.18%;丹红注射液15例17.05%;舒血宁注射液9例10.23;注射用血塞通9例10.23%。针对复方苦参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来说以及注射用血栓通来说,三种中药注射剂都为6例6.82%。具体情况可参见表1。
2.2 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系统的临床表现
在此次研究中所收集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中,这些不良反应所累积的器官和系统共有111例次,其中累及系统和器官排名前五的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例、循环功能异常25例次、神经功能异常19例次和呼吸系统异常14例次以及消系统异常12例次,详情可见表2。
3 讨 论
3.1 患者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患者的年龄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之间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其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后。产生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体质相较于年轻患者而言更加虚弱,这种类型的患者其器官的代谢功能一般较低,其机体的耐受程度也会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况。而且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很多患者还会伴有很多基础疾病,甚至部分患者的多个脏器已经出现病变,这种情况下会极大的增加多种药物的使用概率。因此,在此情况下,老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和年轻患者相比会更高一些。站在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一般在医院中就诊的患者也是老年人居多,所以用概率学进行分析,各种不良反应情况也极可能会体现在老年患者身上。
3.2 药物因素
对于化学药注射剂中的成分来说,其中很多都是通过人工合成,而中药注射剂则与其不同,其中很多成分都是从天然的植物当中提取出来,这些提取的有药物成分,会因为植物的产地以及当地的气候还有当地的环境等因素产生一定差异。比如针对三七总皂苷来说,其主要是注射用血栓通和注射用血塞通的重要成分,实际对皂苷成分受到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时,药用植物采收的季节和产地以及具体的生长年限还有生长中温度及光照等因素都会对皂苷成分产生一定影响。这样的情况就直接导致了中药注射液中的相应成分勋在着一定差异,藥物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
此外对于化学药注射剂来说,其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单一,但是中药材一般都是经过多项工序进行提取,所以实际得到成分具有一定复杂性,这样的情况导致注射剂中一般会出现很多大分子物质。如果在人体中有这些大分子物质进入其中,因为人体本身则具有一定的抗原属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则十分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在此次研究中,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则为痰热清注射液。以此为例进行分析,这种注射液中含有异性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和人类血清蛋白之间相互结合,所产生的物质具有着十分高的致敏活性,此情况可以导致患者出现Ⅰ型的变态反应。
3.3 辅料因素
针对于中药注射剂而言,其主要是将原药材通过不断的提纯将其中的有效成分得出,并在其中将相适应的药用辅料制备添加其中以此将注射剂制成。因为在中药注射剂中,其中有很多成分都为混合物,所以每个中药注射剂的溶解度都存在着一定不同,为了可以更好的对有效成分溶解进行保证,一般需要将增溶剂适量的加入其中,以此让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对于这些增溶剂来说,在临床中其也会导致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因此增溶剂也是其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3.4 溶媒因素
相关学者分析研究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经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使用了5%的葡萄糖注射液的人数要明显高于0.9%氯化钠注射液的患者人数,双黄连注射液按照相应的规定和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配伍时,通常都会将0.9%氯化钠注射液当做是主要的溶媒。另外通过对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以及0. 9%氯化钠注射液还有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临床溶媒配伍的变化进行考察分析,通过其结果可以发现其中只有1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痰热清注射液经過相应的混合后其中不溶性微粒有效的吻合相关药典的规定,另外对于其他类型的溶媒来说,一定会程度上都可以让不溶性微粒增加。
3.5 中医辨证因素
相关学者为研究结果准确,选择了80例脑血管病患者,这些患者全部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急性治疗,按照中医辨证的形式将这些患者分成非热证组和热证组,对比这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以及发生率。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热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比非热证组低很多。这对此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醒脑静注射液其中的成分主要为冰片、麝香、郁金以及栀子等,这些中药具有着很好的醒神开窍和清热解毒功效。按照中药的治疗原则这种药物比较适用于急性热病实证患者,但是针对于寒证和虚证的患者并不适用。因此,对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有效降低。
3.6 相关建议
根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建议相关医护人员实际使用活血类和清热类的中药注射剂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年龄最好在50岁以上。特别是针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其用药情况必须进行密切监护。另外还需要对不良反应的高危患者做好早发现早处理。同时面对各种不良反应情况,必须对稀释溶媒和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进行严格控制,主动干预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同时在此基础上还需将患者的用药教育做好,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用药监护工作,同时患者在实际用药之前,应主动的提供自己的用药过敏史。在整个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定不适之感,那么则需将此情况及时告知于护理人员或是责任医生。针对在家中的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延迟性不良反应,那么在此情况下不能自行擅自处理,必须要到专业的医疗部门或是医院中进行治疗。
另外对于药品的监管部门来说,药物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必须严格检测,当确定好药物的质量后才可以准许其上市,同时药物在上市之后还需对其安全性再次评价。通过相应的评价工作,中药注射剂的药理机制可以得到不断的完善,同时也可以在此情况下有小的加深毒理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此有效的保证人们的医疗安全。
总而言之,中药注射剂的起效十分快,但是其也具有一定风险,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其主要和辅料以及化学成分有关,同时患者个体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将不良反应减少,药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同时在注射剂的使用或是研发阶段对其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另外药品管理方案也需由药品监管部门不断进行完善,同时将药剂的高质量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未来生产的每一个中药注射剂都具有高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国平,李存玉.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分析与思考[J/OL].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6):744-751[2019-12-05].https://doi.org/10.14148/j.issn.1672-0482.2019.0744.
[2] 刘宝贵,谢 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2):112-114.
[3] 张诗吟,瘳海红.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安全性思考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9):227-228.
[4] 缪碧芳,阮洪光,曾林淼,肖建宏,彭锦芸.中药注射剂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9):4700-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