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所对社会教育发展的作用和当代价值

    刘福森 梁秀文 荆丽丽

    【摘要】劝学所作为清末民初县级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普通小学教育,但却担负着社会教育职责。通过建立宣讲所、半日学堂、简易识字学塾及其他社会教育设施,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提升了社会风气。当然,由于设置简单,未能充分发挥好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劝学所;宣讲所;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B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0-0070-02

    【收稿日期】2014-05-21

    【基金项目】青岛工学院2013年度董事长基金资助项目“清末民初劝学所与县教育会关系研究”,项目编号为2013KY010

    【作者简介】刘福森(1980-),男,山东陵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梁秀文(1981-)女,山东莱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荆丽丽(1979-)女,山东平度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一、社会教育勃兴与劝学所的职责

    清末新政改革,教育成为首要之举。不论是改造国民性、造就新国民,还是为了更好地普及知识、发展实业,亦或是实施地方自治、推行君主立宪均要求教育之普及。然经费奇缺,短时间内兴办新式学堂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就成为一种权变之策。

    劝学所作为清末民初县级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普通小学教育。但由于社会教育刚刚起步,没有专门负责社会教育的行政机构,劝学所不得已担负起发展社会教育的职责,为普通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普及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二、劝学所对社会教育发展的作用

    1.建立宣讲所以广施教育

    宣讲所1902年就在湖南出现,但直到1906年才在《奏定劝学所章程》中予以确认,明令“各属地方一律设立宣讲所……一切章程规则,统归劝学所总董经理。”[1]从此宣讲所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宣讲时间各不相同,沧州学属明伦堂的宣讲所每逢五、十集市详细宣讲;①顺德府宣讲所选择当地集市二、七的时机,给民众宣讲政府公告和地方自治等,启发民众;②江苏长元吴设宣讲所五处,于星期五、六宣讲,③宣讲形式大都以传统说唱为主,后采用幻灯片、电影等新方式;保定府的大慈阁宣讲所给民众放映电影,宣讲务农事宜,效果极佳。④

    在经费缺乏的情况下,兴办宣讲所不失为一种开启民智的良策。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各省的开办情况不一,直隶、江浙居前,边远省份少得可怜。就全国范围来讲,平均一处宣讲所只有1名宣讲员,效果可想而知。

    2.广设半日学堂以期扫盲

    《劝学所章程》要求劝学员劝导贫寒人家的子弟入半日学堂学习。1907年又专门下文督促各劝学所尽量多设立半日学堂,规定每百户人家应设立半日学堂一处,以推广教育。⑤

    半日学堂主要在白天上课半天,以便贫寒子弟留有时间去谋生。如四川泸州的半日学堂以中午为时间断限,分两班上课;⑥半夜学堂则是晚上上课,如山东潍县在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堂设立半夜学堂一所,在晚上六点至九点为上课时段。⑦由于“男尊女卑”封建礼教的影响,致使半日学堂学生以男性居多,当然,也有招收女子入学的。如林墨青打算创办五所半日学堂,专门招收8到12岁的女童,拟招收80名,不收取任何学费。⑧

    官款设立的半日学堂不多,多是劝学所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半日学堂的兴办有助于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基层民众的受教育权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各省差别较大,如1907年新疆空无一所,而四川设立了160所。

    3.大兴简易识字学塾以图教育普及

    《简易识字学塾章程》规定,兴办简易识字学塾为劝学所总董的兴学责任,并规定每三个月将此类学塾的兴办数量及学生的增减变化情况,报提学司备案核实。[2]

    招生対像为“年长失学者”。为节省资金,简易识字学塾多附设于其它学堂或祠堂。开办或运作资金,少数由劝学所总董负责筹集,更多的是由劝学所总董和劝学员多方劝说各地绅董捐纳。

    清政府对简易识字学塾的兴办极为重视,效果也不错。霸州设立简易识字学塾70多处,⑨天津设立了90多处。⑩从全国来看,四川以2600余所居首,直隶、湖北次之,设立1000余所,边远省份陕西、甘肃都已设立300到400所。[3]可以说,发展速度极快,对于提高民众的识字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4.其它社会教育设施

    圄于资金、能力、水平的限制,劝学所劝导或设立的其它社会教育设施并不多。根据沈云龙主编的《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的记载,首善之区直隶的各个州县设立图书馆的“尚不少”,[4]浙江各州县设立图书馆“十余所”,既有公立的,也有私人出资兴办的。[5]

    阅报社各县多有设立,吉林人口较多、资金较为充裕的州县“多已设立”。[6]讲演所的设立状况堪忧,如陕西各州县很少有报告成立讲演所的,即便是勉强设立者,也多“附设于劝学所内”,仅有一二人充任讲演员,致使“难起大效”。[7]

    在中央政府极力督促地方发展教育而又要求地方自筹经费的背景下,耗资大、见效慢的体育馆、博物馆、文化宫、公园等公共设施恐怕不是地方当政者首先要发展的。

    三、劝学所发展社会教育的当代价值

    劝学所发展社会教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下社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树立大教育观

    劝学所发展社会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教育的目的不仅指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开民智”、“提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大教育观统领教育事业,合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切实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2.管理机构一体化

    现今的社会教育举办主体多元化,教育局、人事局、劳动局、科技局等国家机构均在发展社会教育,其它社会团体和私人机构也在举办各种社会教育。但却缺乏统领,无序发展。亟需恢复社会教育职能机构,改变多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理顺社会教育管理层次。

    3.学校教育社会化

    劝学所发展社会教育实践了“学校要社会化”的理念,对当今教育亦有积极意义。学校要承担社会教育的功能,不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大学教育阶段,都应该强化学校的社会教育功能。学校的校舍、师资、器材、场地均可充分利用,既能扩大受教育面,又能切实解决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在举办社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的经验教训,为学校的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4.社会教育学校化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易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就凸显了社会教育的功能。社会教育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学校、家庭应主动争取社会教育力量,让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等走进校园,增强社会教育实效;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注释】

    ①各省教育汇志[N].东方杂志,第三年第一期.

    ②顺德府延守龄禀祥筹设宣讲阅报所并捐购简文本附规则并批[N].大公报,1910-06-11.

    ③各省教育汇志[N].东方杂志,第四年第九期.

    ④宣讲所试演电影[N].大公报,1907-06-27.

    ⑤通饬广设半日学堂[N].大公报,1907-11-20.

    ⑥推广半日学堂[N].大公报,1909-08-20.

    ⑦各省教育汇志[N].东方杂志,第四年第七期.

    ⑧各省教育汇志[N].东方杂志,第三年第九期.

    ⑨教育发达[N].大公报,1910-07-31.

    ⑩推广学塾[N].大公报,1911-04-03.

    【参考文献】

    [1][2]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46,350.

    [3]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9:86.

    [4][5][6][7]全国行政会议各省区报告汇录[M]//. 沈云龙.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台湾:文海出版社,1986:13,138,5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