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民歌教学
丁越华
◆摘? 要:早在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就提出了《关于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并且指出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会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民歌教学活动,针对各民族的音乐表达形式开展实践研究和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视角下进行民歌教学活动,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高度以及民歌教学活动的配合程度。在本文中主要针对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民歌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初中音乐;民歌教学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民歌。各个民族的民歌具有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和特征,都体现了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民歌教学模块要对于民歌背后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介绍,让学生意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歌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在学习民族声乐唱法、美声唱法等唱法,以及本土音乐文化、流行音乐文化、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时可以有更好的表现。因而,针对具体的一个教学策略开展实践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重提高师生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车同轨,书同文。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已然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借鉴共同发展的新态势。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着密切关系,但是要理清各个民族的民歌发展的脉络,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变化规律,却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这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多实践要求,需要他们具备剥丝抽茧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深入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各种场所,搜集关于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民谣、文化习俗,甚至是方言和方音。然后教师再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分享,开展整理活动,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蛛丝马迹。
在开展民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都应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认识到民歌的发展规律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感悟渐进式和动态式的演变历程。音乐教师应当本着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工作,增强师生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请有识之士以及文化硕儒来校讲课,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表达形式、传承特征进行重点介绍,进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可以多次组织学生开展民间采风活动,对于民歌和民谣进行最大程度的搜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认识到传统文化和民歌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理解民歌的真谛和内涵。学生也会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民歌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重要含义,从而做到师生共同提高,共同传承传统文化。
二、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民间采风研究工作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当承担重要的引导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知识实践和民歌学习工作。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对于学生的要求,使得初中生们不能仅仅熟练运用歌唱技巧,将表达民歌内容作为最高追求,而是应当注重诠释民歌风格和民歌情感。对于《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新疆之春》《兰花花》《三十里铺》进行实践研究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实地走访和采风工作,深入到這些民歌的产生环境来进行调查研究,认识到陕北地区、鲁东南地区、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产生环境和民歌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尊重了学生的核心需求,使其领悟到传统文化传承以及民歌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且充分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挖掘以及民歌溯源活动中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并且也爱上了民歌,爱上了传统文化,不由自主地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挖掘者。
三、注重挖掘传统文化潜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利用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和感悟与表达习惯。很多民歌都极富有地域特色和人文主义特征,学生在欣赏这些民歌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风光、文化形式有深刻的了解。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提出了更多的实践要求,需要学生通过一系列努力来挖掘传统文化的潜力。古人云:“诗以咏志”“歌以咏志”,《诗经》中有着诸多不朽名篇,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师在开展民歌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具体的民歌歌词和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中的某一篇内容开展对比活动,如《采薇》和《兰花花》。学生在二者之中都可以读出文化背景、文化特征。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评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雄浑壮阔的美丽风光、波诡云谲的时事变化、山川秀丽的江南风光。教师在开展民歌鉴赏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于小调、号子等原生态唱法,以及《图兰朵》中的美声唱法进行重点强调,组织学生开展对比鉴赏工作,了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积累诸多音乐文化知识和民歌歌唱技能。这会对于民歌教学活动形成重要的补充作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也使得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的初中音乐教师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构建高效的民歌教学课堂的重要性,并且和学生开展更多沟通和交流。教师正在对于声乐课程设置工作,以及教学模式改进工作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调整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具体内容。在下一阶段,教师的民歌教学活动要突出多元化、主体化、科学化等特征,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效率,构建高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导入模块化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民歌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顾萍.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民歌教学探索[J].新课程,2018:9-9.
[2]毛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J].北方音乐,2018:140-140.
[3]李红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优秀文化的几点尝试[J].读与写,201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