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

    张爱美

    摘要:从元谋县肉牛产业现状出发,介绍了元谋县肉牛养殖的优越条件,分析了制约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肉牛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1-0054-03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运用,元谋县黄牛、水牛的疫用地位逐步下降,肉牛养殖在标准化养殖示范的推动下,以肉牛生产为主的养殖模式在广大农村已形成支柱产业,并有力支撑着元谋县肉牛产业的发展,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养模式依然普遍存在养殖方式落后、品种杂混、良种良法不配套,防疫制度不健全、疫病风险大,养殖整体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如何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学、研相接合,整合人、财、物、技术信息,实现 “种、料、饲、管、销”综合配套服务,有效推动肉牛生产化进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20多年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现就本县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来,供参考。

    1 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

    2015年,全县肉牛存栏63 211头,比2014年增长0.4%,出栏23 048头,同比增长4.88%,肉牛养殖分布于全县10个乡镇广大农村,总体是城乡接合部养殖密集,饲养管理及良种化水平高,养殖效益显著,养殖方式以舍饲养、放牧及半舍饲养为主,全县有适度规模养户584户,2015年出栏肉牛2 398头,其中饲养100只以上的1户,25~99头的27户,20~24头的12户,15~19头的7户,10~14头的36户;全县有肉牛改良点7个,其中个体改良点3个,国营站4个,主要推广运用西门塔尔牛,短角紫红牛、云岭牛,摩拉水牛冻精液与本地黄牛开展杂交改工作,截止2015年11月25日肉牛杂交改良5 151胎(其中:黄牛改良3 379胎,水牛1 772胎),已受胎4 706胎(其中黄牛2 950胎,水牛1 756胎)。

    2 肉牛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元谋县滇中高原北部,属金沙江流域。全县总面积2 021.46 km2,大部分地境处于海拔1 000~2 200 m地带,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元谋县为川滇交往来门户之一,有“云南北大门”之称,成昆线纵贯全县78公里,共有13个站点,沟通元谋与全国的联系,永武高速公路横贯元谋,与相邻县公路畅通,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据草山普查资料,全县有可利用草场面积约13.1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4.86%,平均每公顷天然草场产可利用鲜草8 700 kg。有海拔在1 500 m以下地区的“山地草丛类”草场5.54万 hm2,年平均每公顷产鲜草11 235 kg。有海拔在1 500~2 000 m以的“山地灌木草丛类”草场4.67万 hm2,年平均每公顷产鲜草8 817 kg。有海拔在1 700~2 500 m以的“山地疏林类”草场2.2万hm2,年平均每公顷产鲜草4 048 kg。海拔在2 000 m以的山地林间草场0.69万hm2,年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 954 kg。

    3 饲料、牧草种植利用情况

    2015年全县累计推广种植牧草5 152户共554 hm2(其中黑麦草340 hm2,黄紫花苜蓿178 hm2,其他牧草36 hm2)。利用氨化饲料21 340 t;青贮饲料113 108t。全县推广粮经作物套种青饲料3 224 hm2;青贮饲料推广面78个村委会15 864户农户,建有青贮氨化窖30 214 m3。

    元谋县2014年粮食用物播种种面积达16 467 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 249 hm2,农作物复种指数高,农副产品丰富,大量的水稻、小麦、玉米豆秸、花生杆等农作物秸杆及常年不断的青绿饲料可为研发氨化饲料、微贮饲料、青贮饲料提供保证、以及部分果蔬的枝、叶、次品果和食品加工副产物可作饲料。

    4 技术服务体系及畜产品市场情况

    现阶段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县共有工作人员82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29人,执业兽医师2人,初级职称12 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08人。通过多年的科学养殖综合示范区和基地县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业务技术骨干。基本能为养殖户进行畜牧科技推广和动物防疫灭病技术服务。

    元谋县2015年招商引资的肉牛养殖加工企业“南都牧业有限公司”在我县投资建厂,总投资7千万元,该企业投产建成,将会极大推动全县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

    5 肉牛产业发展制度因素

    (1)政策资金扶持不够。多年来政府只重视生猪产业的扶持和建设,对肉牛产业的发展投入滞后,虽然落实了草原生态建设奖补机制度,退耕还林后继产业种草养殖畜项目,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对部分适度规模肉牛养殖户进行了扶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草养畜及肉牛产业的发展,但是具体对肉牛产业建设滞后,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养殖试验示范带动力弱,传统粗放的散养殖方式仍然在延续和传承,肉牛养殖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2)良种化进程杂乱。本县原有本地黄牛滇中牛曾以优良品质、独特肉质风味,远销深圳,广东等地倍受亲睐,在当地形成了名特优产品,随着良种化进程的推进和畜产品流通过供种,优质的西门塔尔牛、短角紫红牛、夏洛莱牛,辛地牛等生长快的大型肉用牛品种在我县养殖数量增多,部分养殖户改良路线不明确,找不到优良杂交组合模式,同种品种和不同品种之间任意交配,杂交优势不明显,不注重本地黄牛的提纯复壮和保种工作,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的本地品种逐年减少和退化。

    (3)饲养管方式落后。现在本县大部分牛已属杂交品种,但大多群众从养殖理念和养殖方式上还没转变过来,饲养的是生产快、产肉量高优的质肉牛,采用的是传统粗放的管理,牛只不分群、不补饲、牛舍简陋、防寒保暖差,日粮中能量及蛋白质饲料供给不足,同时不设置补料槽、草架、饮水槽等设施,肉牛长期处于不利生长环境中,生产性能难以发挥。

    (4)草料开发利用不足。优质草料供给是肉牛生产技术关键,但我县存在对天然草场重利用,轻管理、不严格遵守轮牧和禁牧制度,草场退化面积逐年增大,草场利用率低;农作物稻草、小麦、玉米、花生、豆类、等的秸杆,果蔬的枝、叶、次品果和食品加工副产物、农副产品等不经调制直接饲喂,利用率低下;在肉牛生产中高产优质的豆科及禾科牧草种植利用普及率不高,不能提供四季均衡,优质充足的饲草饲料。

    (5)科学养殖技术推广不够。肉牛养殖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现状是养殖肉牛作为农业的附代产业在千家万户散养,从业者大多是老人,文化素质偏低,至使肉牛选种选配,母牛选育、犊牛培育、放牧后补饲,种草养畜、牛舍改造,驱虫、防疫、短期育肥等技术措施得不到推广应用,适度规模养殖发缓慢,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低,科学养殖技术在广大农村带动和示范力弱。

    (6)养殖疫病风险加大 。随着动物及其产品流通数量、范围、频率增大,加之临近省、州及周边地区疫情不断,信息互通、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以及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使疫病防控工作难度增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依然存存。虽然每年政府都组织两次两阶段的重大动物疫病及常规病免疫工作,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免疫空白点、户依然存在,零星散发动物疫病时有发生,检疫、隔离、消毒等措施没有列入常态化制度,老病尚未净化,新病发生和蔓延可能性加大。

    (7)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肉牛养殖属农业附带产业发展,农户在市场经济推动下自发养殖,小而散的低水平散养殖方式,难以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畜牧部门虽然对部份肉牛生产示范列入了项目扶持,对肉牛品种进行了改良,老式牛舍进行了升级改造、推广了种草养畜等措施,取到了一定示范作用,但政策、资金、技术投入与全县肉牛产业地位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养殖业科技含量低,肉牛生产整体进程缓慢。

    6 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

    (1)根据《元谋县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山地畜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建议由畜牧部门对全县山区、半山区、坝区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着重从肉牛的分部、品种、结构、数量、草场资源状况、饲养管理水,基层畜牧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研究,找准客观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路,综合性撰写出《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方案》,《元谋县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报上级部列入本地区门畜牧业发展规化,并建议分期组织实施,同时也要有计划的做好肉牛生产综合技术研发工作,抓好人才和技术储备,为肉牛养殖发展奠定基础。

    (2)推进良种化程。建立完善良种场——扩繁场——商品群相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以本地滇中牛选育、选种选配及提纯复壮为主要改良路线、有计划引入努西门塔尔牛、云岭牛、短角紫牛、摩拉水牛与本地母开展经济杂交,生产出二元或三元杂交品种供肉牛养殖,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优的商品牛供应市场。规范牛冻精改良站点的管理,改进配种技术,提高情期受胎率和良种覆盖率,使肉牛生产业整体水平提高,推进肉牛产业化进程。

    (3)推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是关键,要进一步优化牛群结构,适当增加能繁母牛存栏,强化基础母牛培育,规范母牛怀孕前期、中期、后期饲养管理,着重保证能量、蛋白饲料、优质牧草等搭配供给,满足怀孕期营养需要,保持母牛健康体况,根据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发展目标,完善养殖设施建设,制定免疫程序,建立检疫消毒制度,保证肉牛生产性能发挥,着重推广犊牛、架子牛、成年牛短期育肥技术,提高肉牛的出栏率和商品率。

    (4)强化饲草饲料的开发和利用。①以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为契机,加大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着重严格实行轮牧和放牧制度,对自然草山草坡矮灌木、攀木、攀缘木进行改造,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促进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②改变养殖方式,改传统放牧为舍饲、半舍饲加放牧模式。③研究转变种养模式,实行粮草轮作,加快农作物从“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料转变;推广运用农副产品加工、贮藏、秸杆氨化、碱化、青贮技术,调制出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供养牛业用。④引进适合的豆科牧草以解决蛋白质饲料不足。保持和完善人工牧草种植,充分利用林间地、果树地、间隙地,冬闲农田,在全县不同气候海拔地区,推广种植试验成功特高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先锋高丹草、热研四号王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喜草、苇状羊茅、紫花苜蓿、印度木豆、白三叶、红三叶、大翼豆、圭亚那柱花草、光叶紫花苕等优质牧草,为山牛养殖供给优质牧草。

    (5)推行复合畜牧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养殖,使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接合起来,元谋县是云南省南菜北调节蔬菜生产基地县,土地复种指数高,大量有机肥料使用,土壤板结逐年加重,通过堆集发酵处理后的牛粪便,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供给农业生产,可从综合生产方面增加养牛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6)完善动物防疫制度。健全的动物防疫保健网络是肉生产根本保证。从历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随着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各项综合措施的落实,肉牛W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着牲畜交易频繁和养殖环境净化难度大,牛流行热、牛巴氏杆菌病等疫病传入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今后防治重点要规范引种审批程序和严格检疫,对私自引种造成疫病传入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次要强化免疫制度和强化监督管理措施施,使适度规模养殖场肉牛随时处于免疫保护状态。

    (7)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效益。①逐步转变生产模式,实现散养殖方式向适度规模养殖发展,适度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过渡,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一批规模养殖户或养殖协会,在资金上加大扶持,总体上实现品种、饲料、管理、防疫、销售五统一,带领更多的养殖户并入适度规模向规模养殖转型,提高肉牛产业的市场竟争力和抗风险能力。②认真落实招商品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行政审批经,配套设施、“绿色通道”、激励机制、舆论宣传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实现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8)强化肉牛产业技术扶持和人才培养。对全县肉牛养殖场(户)要落实联系监管制度,公开联系方式,抽调县级专业技术骨干,深入到专业村、养殖户、规模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技术培训,解决生产实际中技术难题。县畜牧局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管理,采取外出培训、选派人员到规模养殖场顶岗锻炼,鼓励达到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提高从业能力等手段,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本领,同时建议实行绩效奖励机制,调动专业技术人员为养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殖出一批优秀的肉牛产业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