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增强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对策研究
贾荣刚
当前,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迈入了网络时代。同时,作为网络时代文化特质的网络文化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所谓网络文化,是一种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新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新型的人类生活方式,由网络经济这一全新经济生活方式所引起的、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文化[1]。作为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的辩证统一,网络文化对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影响:网络资源信息量大,在满足学习求知欲望的同时,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学员的思想冲击不容低估;网络内容精彩,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良莠不齐的内容对学员的诱惑刺激不容低估;网络包罗万象,在满足学员心理需求的同时,虚拟世界对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低估;网络便捷快速,在改变时空距离的同时,对军校安全管理的影响不容低估[2]。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着眼当前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形势,把握军校学员特点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切实把网络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积极传播“正能量”“好声音”,让学员在积极向上、主流正面的教育熏陶中启发共鸣,在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形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主席关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指示要求[3],做好军校人才培养工作。
一、占领阵地,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性和战斗性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把网络文化渗透作为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重要手段。“正气不盈,邪气必盛。”因此,我们必须占领阵地,在网络发展方向、网络人才队伍、网络体系构建等方面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性和战斗性。
一是强化网络教育方向。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政治合格,既是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其发展方向。要强化“政治家办网”的意识,聚焦强军目标,坚决落实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始终把传达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以及上级党委的一系列决策指示作为首要任务,使网络成为“党的喉舌”的扩音器;始终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作为根本职责,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助推、靠理想信念激励整合、用心理教育沟通疏导,使网络成为铸魂育人的新平台。
二是提升网络人才素质。培养一支素质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是推进工作的人才保证。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高素质,至少要求教育者——军网辅导员、评论员和管理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较高的信息素质、深厚的网络素质、娴熟的教育技能。为此,必须加强信息网络素养教育,通过专业培训,使教育者能够正确分析评价控制利用信息。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坚持往深里想、深里做,要把握着力重点,在端正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上求突破,在教育“接地气”上求突破,在增强教育“真”的力量上求突破。
三是加强网络体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是当前我军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不仅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库,而且己经显露出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体系建设。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求向导、滚动发展,改建并重、突出重点。网络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满足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要扭转目前不少单位“只建网,不应用;只修路,不通车”的被动局面,在真正发挥其作用与效益上下功夫。
二、创新模式,始终秉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性和开放性
参与性和开放性是网络文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立足于网络这一技术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仅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教育的目标体现“对象性”,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具“兼容性”,思想教育的方法更具“灵活性”,思想教育的导向具有“适应性”。为创新模式,掌握主动,我们必须做到:
一是转变观念。对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观念是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及时准确地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适应军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学员行为方式呈现的新变化,客观辩证地看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破除网络建设中的思维定势,主动进入网络,大胆运用网络,才能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为此,要树立教育民主的观念。教育者与学员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把他们的思想观念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防止思想滑坡;要树立教育引导的观念。教育者应用学员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用科学的观点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互动交流中巩固和完善核心价值观;要树立网络信息资源意识。针对可能出现的信息“逆差”,教育者应紧贴学员,有的放矢地发布信息,切实把教育点到穴位上、敲到鼓点上、说到学员心坎儿里。
二是更新内容。学员上网学习的不仅是抽象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体验。因此,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坚持把我党的理论、路线、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用生动鲜明、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使学员更加方便快速地查到相关知识,从而达到理论灌输和文化熏陶的双重效果,进而转化为学员日常行为指导;要注重网络内容的群众性。要善于从学员工作学习生活中寻找和收集生动的素材,把握思想脉搏,了解愿望需求,讲述最关心的事情,使学员把教育网站视为信得过的“精神家园”;要增强网络内容的原创性。紧贴军校实际、紧跟形势任务、紧扣中心工作,记录身边感动,关注一人一事,反映火热生活,体现文化特色。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规定》明确提出[4],重视发挥现代科技和媒体作用,全面普及多媒体教学,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校园网应当建有政治理论课教学网页,开展网上自学辅导、讨论答疑、心理服务、法律咨询等活动。积极利用实验室和专业教室开展模拟演练。重视发挥电子图书、动漫作品、网络游戏、DV短片等教育功能。依托全军政治工作网建立政治理论课教学数据库,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公共信息资源和特色信息资源建设;院校应当加强配套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强管理,着力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网络教育的科学管理,是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机制保证。为杜绝反主流意识形态等不良信息的有效传播,确保军校网络文化阵地纯洁,在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坚持疏堵结合,科学实施网络监控。高度自由的网络空间不应该脱离现实的社会规范,而净化网络更需要法律规范和技术控制。要树立辩证看待网络影响的思想,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不能因“怕泄密”而禁止学员上网,因“怕出事”而动辄关闭本单位的局域网。事实证明,对网络上的各种有害信息采取“堵”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加重学员逆反心理,结果可能更遭;要积极开发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严格监管传输渠道,合理监控,有效审查,及时防护,充分发挥“过滤器”和“防火墙”的作用。
二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方式。要开展文明上网和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员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教育他们不看不传有害信息,不制造垃圾信息,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当网络“黑客”,倡导他们用健康向上的内容上网;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帮助他们筑牢思想防线,纯洁道德品质,遵守网络伦理,提高信息鉴别能力。
三是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促进网络管理规范化。要建立健全相应网络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具体职责,加强网络管理;要制定上网用户日志记录留存制度、链接网站和聊天室有害信息检查管理制度等具体网络管理制度规定;要制定对不良网络行为的处罚规定,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上纪律,不断加大以制度管理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杨海军 徐士科.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219.
[2]陈奎.网络文化对部队思想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J].军事飞行教育,2009(2):80—81.
[3]总政治部.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226—233.
[4]参见《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通知).政宣[201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