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张慧 王晓燕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养猪政策的扶持奖励,养猪产业已从散养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有效满足了我国对猪肉产品的需求,可规模化养猪场中,经常会暴发一些疾病,为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消化道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1-0014-01

    由于规模化养殖高密度的饲养及集约化的经营,这使得猪只的生活空间变小,一些常见猪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快,很容易带来大量猪只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猪病的防治措施。

    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和脱水。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5周龄以上的猪病死率迅速降低,较大的猪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其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肠、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黏膜,在鼻腔、气管、肺黏膜及扁桃体、颌下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处也能检测到病毒。病毒对日光和热敏感,对胰蛋白酶和猪胆汁有抵抗力,常用消毒药容易将其杀死。针对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注射阿托品,剂量为每头2~4 mg;严重病猪可后海穴封闭。30 min后,注射高热一针灵,按照每千克0.1 mL注射;育肥猪和未怀孕母猪,按照每千克0.2 mL注射,也可用丁胺卡钠或氟哌酸,采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次硝酸铋2~6 g或鞣酸蛋白2~4 mg,活性碳2~5 g。中药可选用地榆炭、肉桂、煅龙骨、神曲、煎煮饮或灌服,一日二次疗效极佳。

    2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仔猪黄、白痢和水肿病。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发展,该病呈上升趋势,致使仔猪成活率和断乳窝重降低,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而且血清型多,抗原复杂,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某猪场提供的腹泻严重的仔猪黄白痢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期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无菌采集具有典型黄痢、白痢症状的仔猪粪便,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37℃温箱中培养24 h。挑取红色中等大小光滑菌落,接种于普通肉汤增菌,置37℃温箱培养16~18h,然后将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培养,24 h后挑取平板上可疑菌落抹片染色镜检,后将疑似菌落少许再接种于普通肉汤,供以后试验用。

    (2) 生化试验。糖发酵、M.R、硫化氢、V-P、吲哚试验等。

    (3) 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红霉素等8种药物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对以下情形需进行药敏试验。①对于长期应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的猪场,在发生细菌感染较严重并且使用多种抗体素与化学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好的猪场进行药物敏感试验。②老猪场应定期开展药物敏感试验。③每年的药物保健方案制定之前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3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1971年首发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陆续发生该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各年龄段、品种的猪都易感。在猪群中呈流行性传播,一旦发病波及全群。该病主要通过发病猪的粪便、饮水传播。

    初生仔猪突然个别发生呕吐,急剧水样腹泻,粪便为黄色或灰色,恶臭,病初体温稍升高,腹泻后讯速下降,体重下降,严重脱水,被毛粗乱,精神沉郁,厌食,出现口渴现象,一般发病3~7 d多数仔猪或全部死亡,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耐过不死的小猪有发育不良或成为僵猪。体重30 kg以上猪症状较轻,少数有厌食,精神沉郁,个别出现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死亡率低。

    该病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周,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以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或注射疫苗,通过这两种方式免疫妊娠母猪,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在发病主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