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文化建设

    贾会娟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的建设逐渐受到社会群众的重视。公共文化建设是公共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文化形态,目标是社会群众参与文化、人人创造与享受文化。公共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论文着重阐述公共文化建设的含义,分析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文化建设的途径,以期科学且高效地开展公共文化建设。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is gradually valued by the social ma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ystem. It is a cultural form formed to meet the common needs of the society. Its goal is for the social masses to participate in culture, and everyone to create and enjoy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help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enrich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and maintain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ways of public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 as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scientifically and efficiently.

    【關键词】公共文化建设;公共管理;发展;培养

    【Keywords】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249.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1-0094-02

    1 引言

    公共文化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其不仅能够提高社会人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够增强社会人民的体魄,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当下,国家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已阐述了相关意见,将其作为公共文化发展的侧重方针。但是,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2 公共文化建设的含义

    公共文化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所形成的传播文化知识的文化机构与服务的总和,能够满足社会人民的需求,丰富社会人民的精神世界,使社会发展更为安定和谐。公共文化概念产生于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阶段,曾分为政治公共领域与文化公共领域,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转化为公共文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事业建设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具有公益性质,其内涵是保障公民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具有共享性、仪式性、差异性、构建性等。其中,共享性是本质上的特征,是社会人民共同拥有的属性;仪式性源于远古先民的祭祀活动,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差异性是时间与空间发展的产物,其又分为了地域空间的差异性、本质形态的差异性、社会阶层的差异性,等等;构建性是依靠社会人员共同参与、构建组成的性质,是一种社会凝聚力的体现,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性质。在党的十六大中,曾明确提出“支持与保障公益文化事业”的相关文件。因此,公共文化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党与国家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3 公共管理与公共文化建设

    3.1 公共管理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关系

    公共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践公平、常规的权利,其具有公正性、公开性。公共文化管理是在管理中追求社会人民公共权利的统一性,是公共文化建设权利的归属,所以公共文化的权利源于公共管理的权利,两者皆为社会群众践行公平性,区别在于权利范围的大小。

    3.2 公共文化建设参与主体的性质

    在公共文化的建设中需要清晰认知参与的主体是社会群众。社会群众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最主要动力,是公共文化的核心内容。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性质是取之于民,慧之于民,还需要深入社会群众的生活中,以履行实际职责为基础,实现不同目标之间合作发展的目的。所以,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群众作为主体践行文化建设活动,相关部门在其职能中要明确主体目标,保障活动的真实性与发展性。

    3.3 公共文化建设的核心主旨

    集体利益、民主化、公平公正等属于公共文化建设的核心主旨,也是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此外,公共文化的建设中需要以法律为条框、基础,正视法律在建设中的积极性,从而认识到法律制度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4 公共文化建设的本质

    公共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以服务为宗旨,与公共管理原则的内容一致。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立足社会人民的需要,将社会人民作为服务的共同体,综合现代化的工作内容,为社会人民组织开展更高质量的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社会人民的精神世界。

    4 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的功能标准问题

    政府的工作职能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推动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现实层面,政府的职能是公共文化建设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其功能标准的准确度较低,从而容易使公共文化建设丧失多样性,导致文化建设受到阻碍,最终影响了公共文化的常规性发展。为此,政府在履行公共文化的职能过程中,需要明确功能的标准,承担相应的义务,维护公共文化的多样性。

    4.2 主流发展与个性化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环境与政治的制度奠定了公共文化主流发展的方向,虽然符合社会群众的共同价值与利益的追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公共文化个性化的发展。公共文化的主流发展是对教育责任的体现,是积极向上的政策价值的表现。当前,公共文化的主流发展与个性化之间存在差异矛盾,压抑个性化的发展,容易使公共文化失去在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4.3 公共文化建设不协调

    我国疆域辽阔,城市与乡村较多。因此,在公共文化的建设中极易出现地域之间建设及发展的不协调问题。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协调包含了城镇与乡村的不协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不协调、人口密集城市与人口稀少城市的不协调等,其具体表现为地域人均享受的文化服务资源相差较为明显,且不同地区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经费支出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享受公共文化资源的主体来说,儿童、青年、老年甚至是不同職业群体使用的文化资源情况也较为不平衡、不协调。公共文化建设的不协调,直接影响了社会人民的文化资源占有率,限制了社会人民的文化所有性。

    4.4 利益观念的影响

    公共文化建设是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但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利益观念逐渐深入公共文化的建设中,是公共文化在建设中的缺漏点。以利益观念为导向的公共文化建设,不仅失去了基本的性质概念,也影响了社会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限制了社会人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在工作中如何遏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利益观念的发展极为重要,这也是社会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

    5 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文化建设的途径

    5.1 将大众需求作为服务的宗旨

    综上所述,满足大众需求是公共文化的服务宗旨,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公共文化的建设中,需要不断变更文化服务的方向,利用科学且有效的建设方式服务于社会群体,能够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价值。公共文化涉及的领域众多,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与多样性,所以需要利用竞争的建设方式推动公共文化的建设进程。

    5.2 准确定位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功能标准

    政府在监管与引导公共文化的建设时,需要以社会文化的需求为基础,明确划分功能职责的界限,肩负维护、保护、引导的职能,不能一味追求“主导”作用。公共文化起源于社会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社会人民文化素质提升的依靠,因此,政府可以积极引导社会人民提高在文化建设与服务中的参与度,鼓励不同的社会群体参加公共文化的建设。

    5.3 加强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公共文化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地区人民素质文化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地区文化、经济的有效发展。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源于对地区文化建设水平的认知不足,公共文化建设缺乏地区的特性。因此,在建设地区公共文化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地区的文化水平与文化的生产力,结合地区的发展特性,组建与培养专业性的队伍,从而进一步加强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地区服务的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孝飞,李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同参与机制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10):5-10.

    【2】杨丽.基层群众公共文化供需矛盾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7):22-24.

    【3】金城平.浅谈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文化产业,2020(2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