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等法学教育 新要求 挑战 应对策略
基金项目: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董绮媚,安阳师范学院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211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正式写入宪法;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9年,依法治国方略又被赋予了新的方针。在依法治国方略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法律和法律事务表现出日益系统化、复杂化、严谨化的趋势。河南省高等法学教育如何快速适应我国法律体制的建设,保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教育教育改革中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新时代对法学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中华民族谋求民族复兴、河南省奋力谱写中原出彩新篇章的新形势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很多新要求。
(一)高度融合的法律职业思维模式
每种职业都有特定思维模式。法律职业人依据宪法法律开展工作,系统分析案件情况,高效解决案件问题,严谨回应当事人诉求和社会关切,就需要熟练掌握并运用法律职业思维模式。高等法学教育必须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理性思维、结构性思维、联系性思维、全面性思维等,架构起学生高度融合的法律职业思维模式,为法律职业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二)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
新时代的经济形态下,法学专业人才首先需要熟悉国内主要立法,系统掌握法学知识和法学研究基本方法,具有独立开展实际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制约着法的制定,引领和推动法的发展,例如,国际气候法依据空间物理学制定、海洋法依据海洋学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依据动物学制定,证据法中依据心理学制定防止人为主观影响案件的处理措施等等。所以,司法执法必须广泛涉及到自然、经济、人文、社科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领域,并随着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可见,法学专业人才必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成为适应时代变化和要求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
如同其他职业一样,法律职业人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如:执行力、合作力、沟通力、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执行力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面对当事人的诉求,我们必须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全力维护,不拖延、不停顿,不能出现肠梗阻现象。合作力和沟通力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技能,处理一件法律事务,往往需要与当事人、代理人、证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以及同事开展密切合作和沟通,需要会写、会说、会干,合作沟通需要及时、经常、有效。同时,法律工作者也需要积极响应国家万众创新的号召,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造力,不断进行学习,与时俱进。二、河南省高等法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似度高
近十年来,河南省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很多高校成立了法学院,一些条件一般的大学也开设了法学类的专业。但是,调研发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似,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一流本科院校郑州大学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地方高等院校安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新建本科学院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河南高校80%以上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包含了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等关键词语。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同质化,导致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相似,社会上没有足够多工作岗位来满足就业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标准化
新时代背景下,法律人才要具有高超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比如:对案情进行梳理分析、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书写法律文书的能力,用法律思维分析案件的能力,搜尋证据、整理证据链的能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和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丰富的专业实践来获得和提高。然而,现阶段河南省85%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开展了专业实践课,但课程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缺乏带领学生去律所、法院长时间实习实践锻炼的机会。90%的实践课是以法官、律师开展讲座的形式进行,而80%的学生认为开展讲座并不能提高其实践经验,85%的学生认为讲座太枯燥,应改变实践的形式,90%的学生希望每年可以到律所参加一次为期三天的实习实践。学生需求与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程度日益严重。
(三)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未能及时更新
课程设置上,河南省高校普遍设置了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涉及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较少。有的高校为了增加法律专业课程的课时,减少甚至不开设对培养新时代所要求的法律人才有巨大帮助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这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另外,调研发现,同学们普遍反映高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数法学老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更不注重与学生开展讨论、共同研究,无法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融入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变得严肃,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枯燥程度,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很多老师讲课只是照搬课本上的内容,并没有进行案例证明、深入讲解,缺乏案例研究最新科研成果。60%的学生认为上课听讲和课下自己看书区别不大,造成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
(四)人才培养缺乏国际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纠纷和争议也越来越多。在处理国际纠纷时,使用法律专业外语、熟悉国际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调研发现,河南省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没有系统培养学生专业外语能力,90%的毕业生表示自己还不够熟练使用专业法律外语。同时,很多高校不重视国际法教育,有的只是简单设立了一门课程。8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国际法课程不足以使其充分掌握国际法律规则,74%的学生表示自己只学习了国内法,对于外国法不是特别了解,对于国际实务完全不了解,毕业后无法直接从事处理国际纠纷的工作。学生无法将国内法与外国法进行比较,不能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学习我国法律。可见,局限的国际视野限制了高校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五)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河南省高等法学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调研发现,65%的法学专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会忍不住玩手机、和周围同学交头接耳等等,甚至17%的学生经常逃课或上课时追剧、玩游戏、睡觉。这些学生往往自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没有了老师、家长全方位的督促,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另外,35%的学生只在专业课上认真听讲,在非专业课或讲座上经常开小差甚至逃课,没有认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将这些课程当作了“休息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疑成为法学人才培养中一项亟待解决的基础工作。三、河南省高等法学教育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凸显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
减少人才培养目标的同质化是当前高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首要任务。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在培养懂法律、牢基础、会科技、有专攻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定位,形成适合本校学生类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具体来讲,各高校首先,要对自身办学层次、办学资源、师资力量和条件保障进行精准定位,充分挖掘学校的办学优势,结合本校生源质量和特点,初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其次,高校应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依据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兼顾群众对专业人才的社会期待,对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精准定位,并参照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目标进行适时动态调整。
(二)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等法学教育应强化“供给侧”改革意识,及时改革和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实习实践,探索引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律所、法院、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的合作,聘请工作人员担任学习导师,組织学生参加实际法律运用,为社会上发生的案件中的当事人进行代理工作,达到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缩小学校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之间距离的目的。开展“诊所式”实践教学,提倡“真案真做”,将教育教学与法律援助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办案的全过程,亲身学习到接待当事人、来访记录、提供咨询、起草诉讼文书、代理出庭等诉讼技巧,并通过教师示范、庭前分析、出庭旁听、法律援助等实践教学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律英才。
(三)适时更新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
高校应改进专业课程设置,增设对培养新时代所要求的法律人才有巨大帮助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扩充学生知识体系,注重培养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高校也应对教学方式进行全面升级,将“填鸭式”教学升级为“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学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融入课堂,降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难度。老师也应多搜集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和最新科研成果,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深度讲解、举例证明、课上练习,增加课堂学习形式的丰富程度。
(四)重视国际型法学人才的培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河南省高校应紧跟时代脚步,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使毕业生在处理国际纠纷时能够熟练使用法律专业外语。要系统增设国际法律规则及实务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学习并熟练运用国际法律知识处理国际纠纷。要加强外国法教育,培养学生以比较视野进一步学习我国法律的能力,了解与他国法律不同的原因,把握我国法律的特点。
(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校应开展入学教育系列讲座,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法学人才的要求告知学生,使其明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纠正部分学生轻松上大学的错误观念。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牢记上大学的初衷,认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建立激励表彰机制,对成绩好的学生以及成绩提升速度快的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积极性,并朝着自身目标努力奋斗,成长为高素质的法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欣.大数据时代法学教育的困境与改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4).
[2]胡明.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的成就与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
[3]罗海敏.法学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J].高教学刊,2019(14).
[4]徐娟.试议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4):236.
[5]张举国.西北法学教育的区域化目标改革研究——西北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116-117.
[6]冯玉军.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刍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