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艺术的数学导语设计
张绪莲
精心设计导语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科学、艺术的教学导语呢?
1.直接导入法。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各个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时间短、见效快”。目标明确,直接点题,突出了重点。
2.生活导入法。我们的生活多元多彩,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如果我们在传授新知识时以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例入手,自然会让学生感到轻松与愉悦。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导语,让学生也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来,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3.实物引入法。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以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认知出发,可以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选择与学生现代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实物,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实物材料,把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
4.悬念导入法。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发现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欣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5.温故求新法。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恰当情境,恰当引导,再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推测等系列思维活动,在旧的认知结构上去发现新知识,从而建立新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达到水到渠成。
6.情境导入法。类似语文的情境教学法。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动作、音乐、歌曲、表演等各种手段,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如执教“小数的意义”时,我先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小数的存在,如:生活中的小数,商品的价签等,并适时提问:你见过这些数吗?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室里也存在小数。接着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测量后,学生发现不是整米数还有剩余,接着因势利导:黑板的长度不能用整米数表示,怎么办呢?这就用到我們今天新学的一个知识“小数”。让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感悟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用处。
7.实验引入法。数学既应动脑,也应该动手。恰当地使用教具,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通过动手、观察、思索主动探求知识,不仅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有奇妙效果,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
8.故事引入法。小孩都喜欢故事,数学故事能反映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知识点的本质,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对数学的审美能力。数学王子高斯计算1到100连续加法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
9.游戏引入法。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做些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学得轻松。如安排“猜年龄”的游戏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
10.课件引入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制作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学生从蝴蝶两只翅膀在运动中重合的现象中很快就得出了轴对称的定义,并举出许多成轴对称的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打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运动起来,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出现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了对称点和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轴对称的三个性质。
当然导语的方法也远不止这些。还有练习法、谈话法、图表法等,总之无论使用何种形式的导语,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设情景,巧妙设计,要在“趣”上多下功夫,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