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地名的定量分析

    袁瑗

    

    

    

    摘要:地名既是一种信息符号,也是专门指代地域的一种语言符号。本文将从其具有的语言属性出发,以从《新疆地名大词典》[1](2012)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地名图志》[2](1987)搜集到的乌鲁木齐市 500个地名为语料,从语音、用字和语法三方面来定量分析其语言使用特征,彰显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地名;语言景观学

    中图分类号:H0-05;K92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1-0021-02

    本文数据采集地——乌鲁木齐市,其原名为迪化,1953年之后才改为现用名。此地名来源于蒙古语,意思是美丽的牧场。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沟通新疆南北,连接内地、中西亚和欧洲,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城市,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大陆综合实力排行第十六的新兴城市。基于乌鲁木齐市所划分七个区的500个地名,在语言景观视域下定量分析其语言使用特征,总结命名规律。

    1乌鲁木齐市地名语音分析

    音节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在对乌鲁木齐市地名分析统计中,没有发现儿化和合音现象,音节与汉字是一一对应的。

    通过表1对乌鲁木齐市地名音节构成的统计,发现乌鲁木齐地名在音节构成上呈现多元性,但是有所侧重,双音节到八音节兼具,三、四音节占比较为突出。从韵律学角度出发,双音节是汉语的标准音步,专名区别性较强,不容易产生重名。三、四音节的专名区别性更强,但是对民众的记忆负担程度有所增大,因此,五音节及以上的地名数量逐渐减少。由此看出,三、四音节应该是便于记忆,而且具有较强区别度的最佳长度的地名。

    2乌鲁木齐市地名的用字分析

    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专名是修饰语成分,通名是中心语成分[4]。在对乌鲁木齐市地名的分析统计中将其用字分为了通名用字和专名用字。

    2.1通名用字

    地名中的通名有路、街、胡同、里、巷五种类型。街和路通常泛指较大的街道,而胡同、里、巷泛指较小的街道。通过表2观察乌鲁木齐市地名,可以看出其大部分由街路巷构成。

    2.2专名用字

    通名定类,而专名定位主要在于其指向性,因此,专名是更加注重实效性的。以下将通过方位类和美好希望类来分析其专名的用字特点。

    2.2.1方位类专名用字特点

    通过对方位类专名用字的统计,分析发现了两个用字特点:第一是方位类用字频率最高。在500个地名中,7个方位词的占比就达到了51.2%。第二是方位类用字的使用频率分布不平衡,北南西东中后前,且地名中的方位词多数还是由于其方位功能使用,不仅可以和通名组合来表示方位,如公园南街、和平南路、龙泉街南巷、南站路、南湾路,也可以和专名组合,位置前后皆可,如中环路、东环路、后泉街、米东路、宽北巷、克西街。

    2.2.2美好希望类专名用字特点

    通过表3对美好愿望类专名用字的统计,发现乌鲁木齐市地名中表达美好希望类的专名用字共17个,占比20.2%。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新”“和”是使用频次最高的,而这些美好希望类用字也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乌鲁木齐市地名表意丰富,有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如团结路、友好路、民主路、富康街、幸福路等,也有的表达对经济发展的希望,如建设路、前进路、跃进路、胜利路、乌昌路等。

    3乌鲁木齐市地名的语法分析

    对乌鲁木齐市地名中专名的语法性质进行分析,发现专名主要是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三类词语组成的。在乌鲁木齐市地名中,占比突出的是名词性词语,而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占比偏少,组合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3.1名词性词语+通名形式

    名词性词语可以指称人、物、时、地等。在乌鲁木齐地名中,名词性词语比较普遍,占总数量的75.2%。对其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分析,发现两个特点:一是定中结构和方位结构突出,如东门街、国际大巴扎、东风路、公园北街等。二是语义来源丰富,通常来源于城市名、景点、建筑物、商业街区、河湖、山名等,从而地名的指向性更加明确[5]。分为如下六类:

    (1)城市名+通名:如北京路、黑龙江路、和田街、喀什路、阿勒泰路等,此类地名约占33%,是构成数量最多的地名。

    (2)景点、建筑、商业街区+通名:如红山路、红光山路、水磨沟路、水泥厂路、紅庙子路、红雁池路、高铁路、地王中路等,此类地名约占30%。

    (3)河/湖+通名:河滩公路(乌鲁木齐河)、头屯河区、南湖东路等,此类地名约占14%。

    (4)山名+通名:如鲤鱼山路、骑马山路、蜘蛛山巷、雅山北路等,此类地名约占15%。

    (5)民族语言+通名:如乌拉泊、沙依巴克区、国际大巴扎等,此类地名约占3%。

    (6)姓氏+通名:如明园、王家沟、金家湾等,此类地名约占总数的5%。

    3.2动词性词语+通名形式

    以动词性词语作为地名的数量不多,只占总数的8.6%。对其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两个特点:一是动宾结构和状中结构较多,如迎宾路、胜利路、长胜东街等。二是语义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解放南路、解放北路、建国路、革新巷等,从名称中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欢欣雀跃、建设祖国、爱我中华的时代风貌。

    3.3形容词性词语+通名形式

    形容词性词语表示性状,在街道名称中多是作修饰成分,而由形容词性词语直接成为专名的只有总数的 16.2%。经过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的分析,发现两个特点:一是联合结构较多,如富康街、吉顺路、和顺巷、荣盛街等。二是多数由两个语义相同或相近的形容词性词语组合而成,主要表达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和时代诉求,如光明路、和平路、幸福路、友好路等。

    4结语

    乌鲁木齐作为各民族聚居城市,其地名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500个地名的定量分析,分别统计出其在语音、用字和语法三方面的特征。在语音方面,三四音节的地名较多;在用字方面,分为了专名用字和通名用字,专名用字多为街路巷,通名用字多为表方位和美好希望类;语法方面,名词性词语较为突出,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语较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党的十九大”会议的召开,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省会城市,其城市发展和文明建设不断加快。作为城市语言符号的地名,发挥着公示语的作用,其在城市发展和文明建设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有关部门应做好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办法的宣传,强化地名管理执行力度,清理地名中的不规范现象,通过地名地址库建设、地名标志设置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地名,使乌鲁木齐市地名在展示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新疆地名大词典》编纂委员会.新疆地名大词典[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2]乌鲁木齐市地名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地名图志[G].西安:西安秦岭彩色印刷公司,1987.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王颖.乌鲁木齐地区地名与地理要素的关系[J].新疆大学学报,1985(2):42-44.

    (责编: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