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则意识的执政党建设对民主党派的启示

    刘琨

    摘要:界定规则意识内涵后,从执政党与民主党派根本特征和政治关系二方面阐述执政党与民主党派树立规则意识的法理依据;分析执政党如何强化规则意识确保执政合法性资源,包括:提出“以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践行“标本兼治”治党方针,强化制度建设,提出“四个全面”战略,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等;在此基础上归纳民主党派从中获得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规则意识;自身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1-0029-02

    规则意识就是对规则的认识和遵守制度、章程的愿望与习惯,规则意识的关键在于无外在强制的情况下人们是否按规则办事、是否自觉服从规则。规则意识的养成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一种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离不开相关规则制度的保障,规则制度建立、维系、运行、监督的主体既需要执政党也需要民主党派。在现代社会治理结构中,只有树立良好有序的规则意识,执政党才能充分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履行政治职责;只有树立普遍适度的规则意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才能有效保证。

    一、执政党与民主党派树立规则意识的法理依据

    (一)从政党类型来看,执政党与民主党派都是现代型政党,都需要规则意识来保障自身根本特征的存在

    现代型政党有二个根本特征:一个是组织性、纪律性;另一个是始终保持先进性。中国的执政党与民主党派都有相应党规、党法对组织成员起着制约作用,以此来体现组织的宗旨与原则。中国现行政治制度有两个层次的规则来制约执政党和民主党派,即党规、党法和国家法律、法规。树立党内规则意识是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经受了近代历史考验,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组织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领导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与现实证明,一个先进的政党、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如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就无法保持其根本特征存在,就失去了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被历史所淘汰,苏共与东欧国家共产党就是前车之鉴。面对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执政党和参政党能否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能否树立规则意识和规则建设,成为其发展的核心和永恒课题。

    (二)从历史来看,规则意识来源于执政党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政治关系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国情形成中国特色政治结构,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关于执政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毛泽东曾提出两个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充分表明了两者关系是历史形成的。一方面,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互相监督,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成为中国革命胜利“三大法宝”之一。新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新一轮党的自身建设,这是伟大艰苦的工程。由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政治关系,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也要顺应历史潮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主动加强自身建设,在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体制下,执政党和民主党派都要积极培养规则意识,加强党规、党法和国家法律、法规为主的规则建设,使其成为各自党派建设的重心。

    二、执政党强化规则意识确保执政合法性资源

    (一)提出“以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升到新高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任务,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保持和再造执政合法性资源方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高度强调“三个必须”,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政治文明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提出“以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是在强调规则意识的作用,是在强调民众对执政地位的高度认可。

    (二)努力践行“标本兼治”治党方针

    新的领导核心始终强化对中国共产党干部权力的有效约束,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打虎”、“拍蝇”体现了中央反腐败的坚强决心,提出的反腐败路线图清晰而深刻,其实质是以治标来为治本争取时间。“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执政党的风貌开始改善,人民群众期待的治理成效初步显现。习近平强调的“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开始在中国政治生态环境中被广泛认可和努力践行。

    (三)强化制度建设,树立权力运行规则意识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度治党“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严防“牛栏关猫”,使权力运行守边界、有约束、受监督。尤其“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这就意味着执政党与民主党派高级干部时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运用规则意识,保证权力运行的有序合法。

    (四)与时俱进提出“四个全面”战略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省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战略,12月在江苏省调研时则进一步将“三个全面”上升到“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二字明确表明党中央领导核心树立规则意识的态度,表明执政党加强建设工作运行规则意识的新常态。

    (五)落实“三严三实”要求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随后全党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既是新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又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是新形势下规则意识重要内涵的更新。

    三、民主党派从执政党规则意识建设中获得的启示

    (一)运用规则意识,完善民主党派思想理论体系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一个政党自我意识深化、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民主党派的理论体系建设关系到其信仰抉择与价值选择,民主党派应该在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和宪政准则的指引下,按照历史定位的政治体系规则,牢固树立政党意识和进步的参政理念,在理论建设和政治实践中运用规则意识提升政治素养和参政议政能力。完善民主党派思想理论体系建设,尤其要明确参政党的政治底线,必须以宪法准则为政治分歧通约的政治基石和一切政治行为的最低政治底线,这将有助于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和中国特色政党政治的长远发展。

    (二)运用规则意识,建设民主党派政治组织机构

    中国的民主党派不同于西方的在野党或者联合执政的政党,具有独特的特征: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通力合作;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力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因此,民主党派的组织结构建设是参政党组织功能和凝聚力的综合反映,关系到民主党派社会形象和政治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有效运行。在借鉴中国共产党规则意识建设基础上,树立和运行民主党派的规则意识,从民主党派领导层、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党派机关等方面来进行组织建设和组织完善。

    (三)运用规则意识,强化民主党派制度建设

    政党制度是在该组织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并认可的,是政党的行动准则和依据,是政党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体现。在中国特色政治结构中,民主党派强化制度建设是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政治水平的必要前提。因此,借鉴中国共产党的规则意识建设经验,根据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建立与完善适合组织自身运行的规章制度,并与时俱进,不断使之科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民主党派的进步性。针对民主党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这是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要求。

    (四)运用规则意识,营造良好的参政作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既需要具有现代治理能力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也需要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为民主党派创造良好的参政议政环境,营造公平民主的政治氛围,体现了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中国的政治规则应该具备平等、宽容、合作、建设的精神,对民主党派人士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提出的批评、建议或意见,执政党和参政党都应该给予客观公正的处理,即使提案错了,没有政治原则问题,提案人也不应该受追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来营造良好的参政作风,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使参政议政的规则意识越来越明晰。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加强规则意识建设与自身建设统一起来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推进“五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民主党派要积极主动、与时俱进地强化规则意识和规则建设,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地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