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维度
谢春霞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已成为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和主体作用的重要内容,同时是支撑乡村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力量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驱动要素。探究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功能整合渗透力不足、资源特色挖掘不够、技能型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发挥“政府+村民+社会组织”多种力量联动效应、加强景区的规划与设计、加强产业与旅游功能融合、挖掘特色资源以推出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加强职业农民等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多举措培养吸纳人才等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咨询建议。
关键词:乡村; 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 實践维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1年“两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七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乡村振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一、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内涵
十九大以来,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相关研究乡村文化建设的文章越来越多。“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不同学科可以对“文化”有不同的界定,广义指的是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与此对应的,广义的乡村文化,是指农民群体在乡村地区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乡村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反映了农民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以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并积累下来的深层心理结构,如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表现了农民群体的心灵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程度。 这种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生产生活为基础,以乡村社会为基本环境,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中,逐渐形成建立在特有农业生产方式上的文化,这就是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孕育出的“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哲学思想以及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质朴敦厚、礼尚往来等乡村伦理。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滋养着华夏儿女,使中华民族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又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对自己家乡的文化进行深入地了解、研究,并为其发展献计献策。
乡村文化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除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滋养,还有近代以来的革命文化的浸染,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可以说,乡村文化作为“文化”在乡村这一空间的分布形态,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说,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要守护乡村文化,守住我们民族之根脉。因而,全社会都在大力挖掘并保护建筑遗存、古树名木、家族族谱、民俗风情、村规民约、传统技艺这些具有丰富内涵的乡村文化形态。
乡村要振兴,乡村文化是重要引擎。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重要的推动力量。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中需要大力建设乡村文化,需要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扶志”、“扶智”作用。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振兴乡村,需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通过塑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来助力乡村振兴。
二、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分析
对相关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可以窥见乡村文化建设还大有空间,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科学、客观地认识乡村发展,对于其发展的现状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其前景也要有充分的估计。
1、文化产业发展还缺乏科学整体规划
乡村文化旅游,对外宣传和推广的路径比较狭窄,宣传力度不够大、方式不够新颖,所以受众范围不广。一些村为附近一些村庄所熟知,范围更大一些的镇、市还享有一定知名度,但在省内来说,了解的人并不多。现有能查询到网络上,腾讯视频有个别反映村发展的视频,搜狐、南方日报有过一些报道,其他更多的网上信息比较有限。此外,一些村的市场开拓还不多、力度还不够大。
2、兴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度不高
目前,乡村现有旅游产品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单薄、旅游产业融合度较低的状态,延展性、宣传性、效益性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几乎是空白,文化、旅游与增收三者之间没有形成闭合式链条,旅游衍生产品和附加值没能得到有效实现。由于产业定位相对不确定,难以通过产业旅游的形式,解决旅游功能与产业功能相互融合的问题,不能衍生新的功能来,难以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旅游链条。具体而言,乡村村没有深入挖掘产业自身历史文化,没有更加创新的载体作支撑,如创意打卡地、时尚文化空间等形式。即便某些特色景点如李耀汉故居、将军巷、粤剧广场等具有乡村文化特色,但在带动乡村旅游文化品牌的创收方面还是存在局限性。
3、乡村文化资源特色挖掘不够
乡村在建设过程中主打乡村旅游,“农家乐”是主要的类型, 大部分由个体农户经营, 规模较小, 功能单一, 产品类型比较原始。而当地旅游产品中以紫米、粉条为主,具有延展性、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商品不足,对游客的吸引比较有限。
4、乡村文化缺乏专业人才支撑
有些乡村,一部分村青年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有一定知识技能的青年更倾向于外出创业就业,而留在当地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农业劳动力和其他产业的劳动力都显得不足。除了本地劳动力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外来人才也比较稀缺。比如说,现有旅游景区及其管理机构、讲解人员多为乡镇、市直部门机关事业干部兼任,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培训,还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
三、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维度
鉴于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乡村文化,其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为此,我们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1、发挥“政府+村民+社会组织”多种力量联动作用
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激发农民群体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此确保乡村的乡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乡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挥乡村的基层党委和村委的骨干力量,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
加强乡村社会组织如各类文化团体的建设,吸引人才投身于乡村文化创作。各级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要大力支持和引导乡村自办文化团体健康有序发展,要尊重农民意愿,激发村民的积极性,鼓励群众通过自筹经费、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等不同方式和途径,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团体,对那些特色鲜明、市场发展前景好但发展基础差,因而投入不够的文化团体,要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发挥社会组织力量的参与,齐抓共管,开发文化品牌或文化项目。
2、加强乡村文化品牌的规划与设计
文化产品的设计、景区的营销和推广。政府需要拓宽市场宣传营销渠道,借助新兴媒体等传播平台,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吸引国内客源流量,强化城市形象宣传营销,讲好乡镇故事,传播地区声音,展示整体形象。创新传播方式,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传播方式,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扩大受众传播范围,共绘多元传播图谱。如短视频通过新的话语内容、生产关系、传播链条唤醒传统文化基因,这种参与感转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媒介平台的传播动力,让传统文化的展示成为受众的日常生活,链接受众的共同记忆。
3、加强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功能融合
通过产业旅游的形式,解决乡村旅游功能与产业功能相互融合的问题。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旅游链条。结合乡村实际,有以下两个比较好的创意。
加大融媒体、全媒体等多种新兴媒体的传播,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形式,让乡村更多的文化品牌和特色走出去;利用高科技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开发更多的特色品牌,打造文化产品的自身的吸引力,等等。而对于民俗旅游中,顾客比较看重的依次有:村子本身的地理环境、环境卫生、饮食特色、村子历史文化、产品宣传方式、服务态度、诚实守信、商品价格等。
4、挖掘乡村的特色文化资源,推出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
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整个面貌的发展,进而让“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得到更多的解决突破。在我们的调研中,对于“您所在的地区是否设有专门的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只有39%的受访者表示有设立专门的文化建设管理部门,60%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其实,在受访者心目中,农村应该建设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认为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的占87.36%,建立基层文化资源共享中心占79.18%,建立村级文化室占71.38%,赠送村级文化活动器材62.08%,建立农家书屋63.2%增添村级体育健身路径占58.74%,如图5。
所以说,乡村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绿水青山环抱,在当地政府的科学谋划与指导下,尝试建立绿色自然景区,修筑单车绿道与跑道供游客享用。组织“慢跑+”活动,推行捡垃圾+慢跑活动,既培养了游客的绿色环保的意识,又符合当今年轻人流行运动方式的追求。再者重新整合乡村的旅游资源,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乡村打造为更为知名的特色文化旅游名村。与此同时,深挖当地各种风俗文化,如制作成有文化创意的文创产品,对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包装,进而推向市场,为游客提供具有趣味性、时尚性的现代旅游产品,使其实现多次升值,以“文化+”“旅游+”为融合模式,形成乡村的新业态。
总之,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中需要大力建设乡村文化,需要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扶志”、“扶智”作用。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振兴乡村,需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通过塑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来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2(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1).
[4]潘娜等,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意义和实践途径——探析习近平关于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论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
[5]余其安,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价值、困境及路径[J].中央党校学报,2020(6).
[6]万军杰等.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研究[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