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题材电影《青槟榔之味》中的审美特点研究

    张卉雨 肖雄

    一、 创作语境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以海南文化为创作题材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折射出了电影主题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特点和审美取向。在电影作品中选择不同的主题与艺术风格作为表达对象,是电影内涵表达的需要。在以往的海南题材的电影作品中,都注重采用不同叙述手法,展现出海南文化的不同侧面图景。以往的海南题材电影作品中不仅都很自然地反映出海南的本土地域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以及独特的音乐气质特点,也同时深刻地揭示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文化生态特点等。在这些电影作品中,都普遍注重对于海南风光与当地黎族居民生活的聚焦,都格外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和独特热带气候、场景的表现。但是,纯粹以黎族文化、少数民族的原生态生活等作为电影作品的表现对象,则是21世纪才出现的标志性事件。

    2006年青年导演韩万峰以海南黎族人的生活、情感为素材创作、拍摄了我国第一部纯粹以黎族文化为题材的电影作品。电影《青槟榔之味》中的故事发生在海南“槟榔之乡”保亭辖区的一个普通乡村的黎族家庭中,通过对于当代社会语境的描述、人们之间的观念冲突的揭示,表现出整部电影中的时代主题和价值取向等深刻内涵特征。这部作品没有采用传统电影中的大团圆结局模式,也没有采用人们期待的那种美好的结局模式,而是采用了一种充满各种不同矛盾和具体冲突的叙事结构方式,对影片中的青槟榔之味、青槟榔之色、青槟榔之思等层面进行具体的揭示,展现出影片中黎族人们生活的原生态文化特征。这部作品中尤其关注民族叙事、原生态影像以及影片文化的表现,因此凸显出海南地区作为我国的特区在现代经济大潮与传统民族文化碰撞中的“自我觉醒”与对不同文化冲突中所产生的“自觉意识”,从而展现出海南黎族人们在探索特有的民族身份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的心路历程。

    这部海南黎族题材电影作品在2010年被录入第一届“中国民族电影展”优秀影片中。在这部电影作品中,导演首次将电影镜头对准了海南当地流传的黎族民间歌舞、夜晚的民歌会以及节日中的黎族民间器乐会等,并且在这部电影中第一次以黎族人们原生态的表演、互动形式展现出海南地区的黎族文化和生活特点。在当地流传的黎族民歌通过创意性的改编,也被融入到作品的镜头语言中,随着各种独具黎族特色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气质被镜头揭示出来,黎族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现实生活也被交融在这种独特的民族电影表达中,从而产生浓郁的艺术风格特点。

    二、 “原生态”性、地域性、时代性特征

    首先,电影《青槟榔之味》中的“原生态”性特征,是这部作品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在这部电影《青槟榔之味》中,导演选择了以纯粹的黎族文化为表达主题的模式,不仅使得整部影片中都充斥着“原生态”的民族性风格特点,导演韩万峰还进一步打破了其他电影作品中常用普通话作为表达语言的传统范式,在作品中首次尝试了以海南土著使用的原生态黎语作为对白手段、以非职业的黎族村落中生活的群众作为表演主体的表达模式,从而生动、灵活地再现出海南地区黎族传统村寨的民俗文化和风情场面,也深刻地呈现了海南黎族的村寨文化和地域性的“原生态”生活情景特点。在这部作品中,还鉴于导演对于“原生态”场景的运用和音乐的创意使用,也充满了浓郁民族风格的黎族文化特点。在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生活内容和民族形态特征的表达技法体系下,构筑起海南黎族人们独具魅力的“原生态”民族生态文化图景。黎族人的“原生态”音乐,也在电影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用。不仅电影中使用的歌曲音乐具有“原生态”性这一重要的审美特点,使用的民间乐器和传统组合形式等,也都具有在电影剧情中配合共性审美的功能意义。在这部电影中所使用的海南风格特点的音乐,也使得整部电影中的音乐都极富有个性化的审美特点。这种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的“原生态”特征是其民族性审美特征的一部分,更是海南黎族“原生态”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电影中使用的无论是声乐素材还是器乐素材,“原生态”性作为其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深深的折射出黎族题材电影艺术的灵魂,是这部电影作品中一切“原生态”艺术特征的共有审美特点的一种体现。

    其次,导演在注重强调题材和表现方式的“原生态”特征的同时,也格外强调黎族“原生态”的音乐素材和娱乐活动为主要表达亮点的时代性特征。在这部电影作品中,导演针对海南黎族人之间的价值观念冲突,同时也设计了很多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具体故事情节和其他富有创意性的矛盾性情节,并且力求在这部电影作品中深刻的反映出海南地区黎族人传统观念与当代思想的冲突,揭示出深层的民族风俗与当代文化并置的发展特点。这种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内容设计,也是海南当地的黎族同胞对音乐、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的体现。在这部电影作品中,鉴于黎族人对于当代文化、社会经济的了解,“原生态”的民风、民俗不仅和海南当地的当代发展情况进行碰撞与抉择,还在影片的外景中也很好的表现出不同时代文化的影响。电影是在海南省范围内进行选景的,因此,很多海南当地最美的、最质朴的黎民生活区域景色不仅成为电影构图的一个层面,黎族人们的现实生活、原生态文化、娱乐方式、民间艺术等也都成为作品内涵阐述的对象,是其全方位时代性、民族性风格的展现,也是海南地区当地富有时代性的黎族文化、生活现状的展现。

    这部电影作品中的时代性审美特征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因为“时代性”不仅是这部电影作品中的审美特征之一,也是其他作品中的所处语境的客观反映,常常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时代特点和文化烙印。《青槟榔之味》这部海南黎族题材的电影音乐在大力张扬时代精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渲染效果,不仅题材中的电影歌曲素材来自于传统黎族民歌,在器乐性的演奏段落中,也与电影情节达到了民族性、时代性的完美结合,与电影其他语言、技法形成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作用,从而形成鲜明的审美特征。

    其三,电影《青槟榔之味》中具有地域性的审美特征。地域性是民族性集合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在一部创作性的藝术作品中,地域性越鲜明,民族性也就越强烈。很显然,在这部电影作品中,地域性的审美特征不仅是海南题材电影音乐的个性化审美特征之一,也是其他许多海南题材的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之一。在这些电影中,虽然都以海南风情、海南人情感为重要审美特征,但在《青槟榔之味》中,地域性的审美呈现很明显具有不同特征——通过对海南黎族人的原生态民族叙事的展现,突出当地黎族人民在经济大潮、现代文化冲击下的“自我觉醒”,也揭示出了他们面对现代文化发展造成的民族身份的困惑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2007年的电影《青槟榔之味》不仅是第一部完全以海南地区的黎族文化作为表达题材、表现核心的作品,也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黎族文化纪录片,这部电影作品不仅具有反映黎族人生活、文化、思想的作用,还真实的呈现出他们的艺术形态与风格特征。在这部电影作品中,不仅很好的表达出电影在叙事风格方面与其他传统影片的不同之处,还在表现海南黎族文化命运和黎族人群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意识等方面也具有新颖性的特点。还在一定程度上深刻的揭示出对于黎族文化如何在世界文化渗透和碰撞中进行自我发展的探索。

    在这部海南黎族题材的电影作品中所具有的鲜明民族特色,不仅揭示出我国海南地区的热带自然风貌、海域风情等文化气质,也在深层民族文化特征揭示、海南地区黎族文化中的海洋文化因子特征揭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南题材的电影作品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歌曲的多元化特点,也可以感知文化形态的交叉化审美特征,因此,这部作品中也体现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综合性审美特征与审美价值取向的三位一体性特点。

    三、 表演性、文学性、音乐性的交叉性审美特点

    海南题材电影《青摈榔之味》中的音乐,包括器乐和歌曲音调等都具有表演性(可观性)、文学性(可感性)、音乐性(可听性)的多元化、交叉化的审美特征。在这部海南题材的电影作品中,不仅音乐是多元化、交叉化的,连所表达的舞蹈、赛歌场面等也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审美效果。因此,表演性是首要的特征,这部电影中对于黎族人生活、文化的表现最先通过歌舞场面、服装仪式场面以及节庆场面等表现出来。黎族人的节日、仪式、生活都是与歌舞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所有关乎黎族人文化习俗的叙事情节都离不开场面的作用,音乐、舞蹈也因此赋予了电影作品重要的表演性审美意义。表演性也是电影《青槟榔之味》中剧情、音乐等元素的共性审美特征。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表现影片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内容要素与作品的体裁、剧情结构、电影语言、表现手法等形式要素服务的,因此在涉及音乐风格、作品意蕴、特殊意境等素材表演方面,不仅涉及到内容与形式的综合要素,也涉及到如何进行表演内涵的构架,表演性是的它审美特征之一。反过来,电影作品中的剧情也会展现出文学性的特点,除了需要想象元素的参与外,对剧情的表达与设计也需要依照脚本(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进行。在此过程中,包括歌曲、器乐、舞蹈音乐在内的电影音乐又为整个影片起到了渲染气氛、增添对比、助推矛盾的积极作用。因此,表演性也还同时具有能动作用。电影中的音乐审美性特征,除了体现在主要是歌词,它实际上就是可唱的诗歌,具有文学的形象美、语言美等基本审美特征。

    海南题材的电影《青槟榔之味》同其他所有的电影作品一样,都以表演性、文学性、音乐性的交叉特点,形成了共同的审美特征。比如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性格特征上,导演都选择了海南当地生活的黎族百姓——一群非职业的黎族演员作为主要演员,他们生活化的质朴表演既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影片中原汁原味的海南黎族生活气息,也起到了注重灵动性的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与作品中的文学性、音乐性格相统一。

    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青槟榔之味》中最引人注目的姐妹立秋与立春,就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点。二人的性格各异,却都有黎族群众中特有的坚毅性格,在做事的过程中显得比较顽强,而且性格也具有偏执的特征。如影片开始段落中有一个镜头:民政局办公室里僵硬的气氛,衬托出姐姐立秋的坚毅性格特征以及黎族女人的独立自主形象特点。但是,对于另一种女性的表达则是镜头一转,画面呈现的是妹妹立春的镜头——她正趴在课桌上望着窗外的槟榔树陷入沉思,這种安静却聚焦于出神的形象很好的揭示出槟榔树开花、结出青涩的果实的形象。在这一时节,立春及其同年龄黎族少女,正直他们的青春时期,也是情感萌动、理想在心的时节,就像刚结出果实的槟榔一样新鲜而苦涩。这个叙事段落,导演很好的以青槟榔作为立春的性格象征,表现了妹妹正直人生青春年华,对一切都充满青春、梦幻的单纯性格特点,也体现出生动的黎族少女形象特点。

    其次,文学性与音乐性的特点也体现在电影场景中多采用实景拍摄黎族生活场面的表达方式上,既很好的突出了黎族的民族风情,也体现出海南地区的热带风光,从而很好的塑造出一副文学性的景色与黎族文化风情乐园。如影片中为了描绘立春一家人吃晚饭的情景,融入了很多黎族家园外景图像,与此时室内电视上正在播出新闻联播节目的场面进行对应——新闻上播出了外面世界的最新信息——鼓舞人心的政策信息,鼓舞着上千万的劳动者。此时的妹妹立春正在兴高采烈的耐心的用黎语将这一信息内容讲给老奶奶听。她的奶奶则是过去时代的人物代表——一个穿着传统黎族服饰的老人,用斑驳的视觉形象、通过对脸部的特写,折射出传统黎族特有的文面痕迹特征。影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语言来揭示海南地区地处偏远的幽静黎族村寨风光镜像和现实生活场景。在这部作品中也同时注重对于中景视角的使用,甚至在一些场面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远景视角,这些多样性的镜头语言和视角很好的诠释出黎族人们的文化、生活画面内涵。这些大量的鲜活镜头视角绝大部分都是以平视的方式展现黎族群众的生活。许许多多的点滴生活画面,不仅真实的记录海南地区的黎族传统习俗,也很生动的记录了他们生活中所夹杂的现代文化产物和外来事物,从而起到默默渗透到海南黎族群众生活的作用,也影响了他们的传统生活的变化。

    结语

    这部作品在使用的语言对白上,也格外注重对影片中音乐性、文学性、表演性特征的表现。作品通过大量的采用同期录音,并保留了过程中所使用的黎语对白声道,后期只是增加少许字幕用以说明作品的具体内容,来表现黎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从而在最大的限度上保持了影片中不同人物间的生动对话和原生态的场景,也更为全面地记录了海南地区传统黎族人们的朴实生活和语言特色,揭示出全景式的黎族文化脉络,并且展现出黎族文化中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价值取向特点。